毛澤東被開除黨籍撤消委員
左傾盲動,三月失敗、八月失敗
1928年3月,毛澤東已經在方圓五百里的井岡山建立了鞏固的根據地,大小五井和九隴山兩個軍事根據地日益壯大,建立了工農兵政權,控制了寧岡、遂川、永新、蓮花、茶陵、酃縣的大部或部分,正當井岡山的革命鬥爭如火如荼向前發展時,湘南特委周魯來到井岡山。
因為邊界秋收起義是湖南省委領導的,毛澤東部屬湖南省委領導,所以毛澤東一直向湖南省委報告並請斡旋。 黨中央發出的指令,多有省委來周轉。再加上湖南省委多次遭破壞,所以對井岡山的領導責任就落在湘南特委機關。一九二八年三月,中央把湘南贛西兩個特委合併到贛南特委裡邊。周魯是湘南特委的軍事部長,又是省軍委特派員。他的到來,等於拿了一個「尚方寶劍」。年青血性的周魯以欽差大臣的身份一到井岡山,青紅皂白不管。貫徹中央盲動政策,批評毛澤東在井岡山不搞燒殺搶奪,中央認為人民不貧不合造反。只有把小資也逼成無產他們才會跟我們一起造反。湘南朱德的暴動已經貫徹中央和省委的精神搞得轟轟烈烈,而井岡山卻冷冷清清。宣布中央因為毛澤東秋收起義不打長沙開除毛澤東的黨籍。但因為毛澤東的軍事天才在部隊中的絕對權威,所以沒有一擼到底,將毛澤東降為師長,前委改組成軍委,不管地方只管軍事。以何挺穎為書記,毛澤東因被開除黨籍無權參加黨的會議,毛澤東受此打擊毫不動搖,戲稱「軍旅之事,未之學也」以自嘲處境和抒發憤懣,但他只要能革命,師長也照樣干。周魯命令把部隊開赴湘南,配合湘南暴動去冒險。因主力外出后井岡山一片空虛,井岡山大部分又被國軍佔領一個多月。無辜百姓遭禍災,功敗垂成難以挽回。挫折畢竟是暫時的,大霧散去天空必又是一片湛藍。部隊在駐酃縣(今湖南炎陵)中村時,看到了中央文件的原件。原來「開除毛澤東黨籍」是誤傳,實際是撤消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朱德陳毅部隊因執行湘南特委左傾盲動的燒殺政策而致郴州民眾反水,夏明震等無謂犧牲。衡陽許克祥、韶關樂昌范石生南北強敵壓境,湘南暴動最終失敗。井岡山根據地失去大部、湘南全失,史稱「三月失敗」。 毛澤東聞湘南失敗即率井岡山部隊接應,阻擊敵軍,掩護朱德部向井岡山退卻。1928年四月朱毛兩部及湘南農軍(其中部分農軍8000餘人,由湘南農民組成,基本是梭鏢長矛,拖家帶口,后因思念家鄉、井岡山生活艱苦和湘南特委強調「守土有責」,堅持固守湘南,認為「逃到井岡山是可恥行為」,重返湘南打游擊,旋即覆沒。)退到寧岡,和井崗山部兩軍勝利會師,合編為紅四軍,轄28(王爾琢)、29(胡少海)、31(張子清)、32(袁文才)四個主力團,重新恢復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恢復為湘贛邊界特委書記。毛澤東重返領導崗位,割據地區的擴大採取波浪式推進政策,反對冒進政策;集中紅軍主力相機迎擊來攻的當前之敵,反對分兵避免被敵人各個擊破。敵人雖然數倍於紅軍,亦不能阻止井岡山根據地的日益擴大。
正當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天一天擴大, 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 民眾政權一天一天推廣, 紅軍和赤衛隊一天一天壯大的時候, 1928年8月,湖南省委特派員杜修經來到井岡山後,挾省委指示信要四軍向湘南發展, 並說這是「絕對正確」的政策, 必須「毫不猶豫」地去執行; 要毛澤東擔任赴湘南作戰的「前敵委員會」書記隨軍出發; 邊界特委書記則由湖南省委另派楊開明擔任。前次湘南燒殺已使紅軍無法在湘南立足,再執行此上級指示明顯是錯誤的,但不執行呢? 又為黨的紀律所不允許。毛澤東力陳不能去湘南的六大理由, 指出杜修經主觀盲動瞎指揮有斷送井岡山的危險。杜不聽勸諫,堅決要執行省委指示,在湘贛兩省「會剿」之時,趁毛澤東率31團遠在永新,利用29團的鄉土情緒,鼓動朱德、陳毅率領的28、29團開往湘南執行省委向湘南發展的命令。以胡少海為團長的29團是以宜章農軍為主,離開家鄉半年多了,思鄉情緒越來越重, 井岡山的生活又十分艱苦,現在聽說湖南省委要求向湘南發展, 更是一拍即合, 「打回老家去, 回家割稻子」,在省委特派員的杜修經的鼓動下,29團士兵思鄉心切歸心似箭,難以遏止,29團團長鬍少海及朱德、陳毅臨時動搖,只好執行命令,率軍開赴湘南。
湘南之行,因毛澤東不去湘南,毛前委書記被取消,推選陳毅為前委書記。要回湘南了,29團跑在前頭, 行如飛奔,28團有時追都追不上。攻下郴州后, 29團除蕭克所指揮的一個連外其餘全部解散自由行動,理髮的理髮,吃喝的吃喝,一個個槍桿上腰帶間掛滿了回家的禮物。28團也跟著發了一筆小財,團長林彪搞到了一百幾十銀元。下午敵人反撲, 29團朝宜章家鄉方向四散潰逃,29團就這樣覆沒了,28團也受損。29團千餘人馬只有胡少海團長帶領的團部和蕭克的一個連共100多人跟上了軍部和28團撤出郴州, 退到了資興。此次湘南之行還犧牲了紅軍優秀的指揮員28團團長王爾琢(林彪繼任)。郴州兵敗,毛澤東率31團在永新迎戰贛敵11個團的「進剿」, 望眼欲穿, 卻盼不到事先謀划的28、29團的回師增援。毛澤東只好巧布疑兵陣。虛張聲勢,以紅軍l個團兵力圍困敵軍11個團在永新縣城附近30華里之內達25天之久,直到敵人才得知紅軍大部隊不在邊界, 於是大舉進攻, 31團只好退守永新的西南角九隴山區。這樣, 永新、寧岡、蓮花皆被佔領敵人瘋狂地燒、殺、搶、奪的報復, 湘贛邊界瀰漫著白色恐怖, 史稱 「八月失敗」。
前次湘南特委周魯來,反對毛澤東的正確意見,硬拉部隊去湘南,招致三月失敗;此次湖南省委杜修經來,不聽毛澤東的正確分析,再拉部隊去湘南,又致八月失敗。中央特派員劉安恭又來,給紅四軍帶來了波及全軍的爭論,冒進東江和閩西失敗;後來中共中央遷來中央蘇區,毛澤東的黨政軍權被剝奪殆盡,招致蘇區和紅軍的全面失敗,於是就有了長征的開始。好聽的說長征, 其實無法久留居只有擇荒而逃。在長征后,當毛澤東已經成為中共的實際領導人時,共產國際代錶王明又回來了。
1935年10月後,毛澤東率紅軍到達陝北,勝利結束長征,陝北成為中國革命的第二個落腳點。1937年11月,共產國際派以王明為共產國際代表,回國指導工作。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共產國際執委、主席團委員王明等人乘飛機到達延安。又一次迎接「欽差大臣」,王明以教條主義為特徵的「左」傾冒險主義曾在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的黨中央占統治影響。以王明為首的「二十八個布爾什維克」 推行不切實際的「城市中心論」、「進攻路線」、「武裝保衛蘇聯」,對抵制懷疑他們錯誤的同志進行「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給各大蘇區造成毀滅性損失,中央蘇區損失百分之百,白區損失幾乎百分之百。
王明的錯誤政策集中表現在他寫的《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鬥爭》中。 「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王明回國,以中共唯一理論家自居,又有斯大林和季米特洛夫支持,獨霸了中共意識形態的解釋權。他引經據典,「言必稱希臘,死不談中國」,馬列主義教條隨口而出,人稱 「駁不倒」,代表國際「宣達聖旨」,攻擊毛澤東制定的中央路線。我黨真懂馬列主義的並不多,一下被唬住了,中央許多領導深以為然,一大批政治局委員重新聚合在王明周圍,結果中斷了遵義會議以後的中央路線。幾處倒退到遵義會議以前。毛澤東又開始被孤立,其它可以相忍以讓,但對持久戰、游擊戰為主,統一戰線中獨立自主原則毛澤東始終堅持到底。毛澤東決心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馬列主義來批叛王明的教條主義、洋八股,開始如饑似渴地深研馬列主義書籍。 毛澤東在延安繼續研究他自己的理論,準備駁倒王明。從王明1937年11月歸來起,直到1938年10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才在基本上克服了這種右的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