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皆兵是對付帝國主義侵略的
1960年1月22日,新華社公布: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1962)提前三年勝利完成。但是,新的一年的形勢卻是耐人尋味的。
毛澤東有一句名言,叫「兵民是勝利之本」。儘管西方國家罵他好戰,但這並不影響他愛好和平,從朝鮮撤兵后,解放軍進行了大裁軍,減少了不少人數,使他們複員到地方,參加國家各項建設。甚至他還倡導了複員軍人的典型。從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澤東與陳伯達、胡繩、鄧力群、田家英等一起在杭州劉庄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系統研究經濟工作。
他對這次讀書活動親自安排,上午進行其他工作,主要是參加上海會議;每天下午一起讀,胡繩、田家英和鄧力群輪流朗讀,邊讀邊議。三人又作分工:胡繩、田家英倆輪流朗讀,鄧力群作記錄。12月10日開始,每天下午讀,一般從4點左右開始,一直到9點左右吃晚飯為止。有時從3點、5點、6點開始讀,到7點、7點半、10點結束,方式是邊讀邊議,主要聽毛澤東談話,大家也插幾句話。
在杭州前後25天,除三個星期天和1960年元旦外,實際讀書21天。12月26日是毛主席66歲生日,讀書也沒有中斷。
上海會議后,毛澤東又帶眾人到廣州,在白雲山把餘下的第34章至第36章,還有結束語,全部讀完。廣州的這段讀書活動,陶鑄、胡喬木都參加。讀完書時已是1960年2月9日。寫出的讀書筆記達到七八萬字之多。
毛澤東的談話和批註主要涉及三大問題:一是蘇聯42年的歷史和現實,一是新中國十年的歷史和現實,一是我們的經濟工作和政策評析,其中提出了許多重要的問題,發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見。他這麼去做,就是想總結蘇聯的建設經驗和教訓為我所用,準備去進行新的建設。
誰知這時候,又出現新的問題了。首先,世界不太平。
20世紀50年代後期,國際上掀起一股「反華」浪潮。如,在國內,除了蔣介石蠢蠢欲動,不時派飛機在福建沿海地帶軍事騷擾外,1959年春,達賴等分裂分子煽動西藏暴亂。國際上,挪威、印度等國先後發生侮辱我國元首事件。4月20日,挪威執政黨工黨機關報《工人報》發表由挪威總工會主席諾達爾和挪威工黨主席基哈德森署名的「五一」文告,對我國平息西藏叛亂進行誣衊和攻擊。次日,印度社會黨人去我國駐孟買領事館示威並侮辱主席像。接著,挪威報紙再次登出在中國主席面部打大白「×」的漫畫,並且聲稱如中國不投降、「繼續胡鬧」,屆時西方1000張報紙將集體聯手「罵毛」云云。
由於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大搞大國沙文主義,此時中蘇蜜月關係已不復存在。1958年,赫魯曉夫來到中國,要求在中國建立海軍基地,遭到毛澤東拒絕後,仍蠻橫堅持這一要求。毛澤東說:「你最好把中國的海岸都拿去好了。」
赫魯曉夫問毛澤東:「這麼說是什麼意思?」
毛澤東說:「這樣的話,我就再上山打游擊去。如果你赫魯曉夫一定要捏住中國的鼻子,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辦法呢?」
赫魯曉夫反唇相譏地說:「游擊戰在今天的世界上已經沒有用了。」
1959年,赫魯曉夫與艾森豪威爾在戴維營會談后再次來北京。這次,他幫與中國敵對的艾森豪威爾說話,要求中國釋放八名在朝鮮戰爭期間和之後在中國東北俘獲的美國空降特務。毛澤東說:「這個更困難了,你知道中國是有法律的。」赫魯曉夫當時就紅了臉。
9月13日,赫魯曉夫寫信向艾森豪威爾祝賀生日,表示自己與之親近的態度,開始與美國一起孤立中國。面對日漸緊張的敵我形勢,中國加強軍事防禦力量十分重要。但毛澤東沒去貿然走擴軍之路,影響經濟發展,而是決定大力發展民兵力量,組織軍民邊生產邊練兵,一旦情況有變,全民皆兵,應對危局。1958年6月,在軍委擴大會議小組長座談會上,他多次就民兵工作插話,說:「人民解放軍搞現代化,搞洋辦法,也應該搞點土辦法,例如民兵是土辦法。土辦法發展以後,也可以變成洋辦法。『小米加步槍』同現代化可以結合起來。」丶 「我贊成多生產一些輕武器,武裝廣大民兵。」在9月份的北戴河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他講的第17個問題,就是民兵問題,會議通過了民兵決議。隨後在最高國務會議上,他講了「準備反侵略戰爭」問題,指出說:「我們反對打。但是這個決定權不操在我們手中,帝國主義一定要打,那麼我們就得準備一切,要打就打。」
談到戰爭,他說:「既然是怕也打,不怕也打,二者選哪一個呢?是怕好,還是不怕好?每天總是怕,在幹部和人民心裡頭鼓不起一點勁,這是很危險的,我看,還是橫了一條心,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設。因此,現在我們要搞民兵。人民公社裡頭都搞民兵,全民皆兵,要發槍。開頭髮幾百萬支,將來要發幾千萬支,各省造輕武器,造步槍、機關槍、手榴彈、小迫擊炮、輕迫擊炮。人民公社有軍事部,到處練習。在座的有文化人,又是文化,又是武化。」
北戴河會議通過了由毛主席親自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關於民兵問題的決定》,強調說:「必須在全國範圍內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裝起來,以民兵組織的形式,實行全民皆兵。」會後,各地大力發展民兵,一個多月,北京搞了幾十個民兵師,其他地方也辦起了民兵師。
9月29日,毛澤東巡視大江南北回京後向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再次談到了民兵工作,說:「民兵師的組織很好,應當推廣,這是軍事組織,又是勞動組織,又是教育組織,又是體育組織。帝國主義者如此欺負我們,這是需要認真對付的。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軍,我們還要大辦民兵師。這樣,在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時候,就會使他們寸步難行。」
隨後,他再次對民兵組織進行了定性:「民兵不一定是專政,主要是對外的,是對付帝國主義侵略的準備力量。」
組建民兵,是對外,是對付侵略戰爭的,是防禦性的,不是毛澤東等人「好戰」,而是以此對付那些「好戰分子」。全國各地再次迅速掀起全民武裝的熱潮,壯年男女公民在自願基礎上組織起來,大批民兵師、紅旗師、基幹民兵大隊紛紛成立,遍布城鄉,實行全民皆兵運動。隨著人民公社化,民兵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由過去的小隊、中隊、大隊,發展成為民兵師、團。民兵範圍擴大了,人數增多了,從家務中解放出來的婦女也踴躍參加民兵組織。
1958年12月,在修改《關於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決議》時,毛澤東又加了一段關於民兵工作的話:
我國的廣大勞動人民對於民兵制度是喜聞樂見的,其所以如此,因為他們在長期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的革命鬥爭中,認識到了只有把自己武裝起來,才能戰勝武裝的反革命,才能成為中國這塊沃土的主人;而在革命勝利之後,他們又看到,國外還有天天聲言要滅掉這個人民國家的帝國主義強盜們存在,因此,全體人民決心繼續把自己武裝起來,並且聲言:一心想要搶劫我們的強盜們,你們小心一點兒吧,不要妄想來碰我們這些從事和平勞動的人們,我們是準備好了的。帝國主義如果竟敢發動對我國的侵略戰爭,那時我們就將實現全民皆兵。民兵將配合人民解放軍,並且隨時補充人民解放軍,徹底打敗侵略者。
中國人是愛好和平的,但是「帝國主義如果竟敢發動對我國的侵略戰爭,那時我們就將實現全民皆兵」,他再次強調了民兵的作用。
1959年10月1日是建國十周年國慶。首都民兵師、民兵方隊接受檢閱。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登上天安門城樓。當看到首都民兵方隊穿著軍裝、手握步槍,先排著「龍」的隊伍,後排成方隊進行軍事表演,整齊劃一地走過天安門廣場時,毛澤東面帶微笑,揮手致意。
12月,黨中央針對民兵建設中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對民兵工作做出了作的部署和加強。民兵師工作得到進一步的規範。
大力發展民兵,是保衛和平,對付外來侵略的需要,是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的未雨綢繆之舉。這種舉措是很有必要的。進入1960年,國內外的嚴峻形勢,並沒多大改變。《人民日報》元旦社論就指出說:「帝國主義長時期以來,就把賭注押在新戰爭方面。美國的直接軍事開支,在1960財政年度仍保持在410億美元左右的水平。美國現在有武裝部隊100多萬人駐紮在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250個海外軍事基地,並且在國內、歐洲、北非、中東、遠東各地加緊建立導彈基地……社會主義國家是堅決反對戰爭的……但是社會主義各國永遠也不會在帝國主義的戰爭威脅前面屈服。」
年前,毛澤東和黨中央準備在南京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對於開會地點,柯慶施、江渭清都不贊成在南京開會,說怕蔣介石派飛機轟炸,考慮安全原因和房屋原因等因素,他們主張在上海開。李富春也寫信給毛澤東,贊成柯、江等人意見,建議改變會議地點。浙江省委第一書記江華從上海開會回杭州,口頭向毛澤東轉達此意。於是,毛澤東請劉少奇召集常委談一次,考慮是否可以改變地點,並用電話向柯慶施等人詢問南京所以不宜開會的詳細理由。於是,會議於1月7日至17日改在上海舉行。
連黨中央開會的地點都因此而改變,可見軍事形勢的嚴峻。在這樣的形勢下,毛澤東決定推進以抵禦侵略戰爭為目的的民兵工作。
回京后,2月的一天,中央辦公廳機要員李原慧送文件,來到了毛澤東的菊香書屋。站在窗前沉思的毛澤東,忽然轉過頭問她:「小李,你參加民兵了嗎?」、「參加啦。」小李回答。「你為什麼要參加民兵?」毛澤東又問。 「這……」小李想了想,回答說:「響應主席的號召,全民皆兵唄。」
在毛澤東的問話后,李原慧為了證明自己確實參加過民兵,從筆記本里拿出一張自己的照片給毛澤東看。去年她參加了建國十周年首都民兵方隊軍事訓練。民兵方隊參加國慶檢閱后,她全副武裝地照了相,珍藏在日記本。照片上,她剪著短髮,白襯衣束進藍色長褲里,右手扶著步槍,昂首站在一棵樹旁,遠處的背景是明凈的藍天和遠山。毛澤東接過照片,看了后,讚揚說:「好英武的模樣呀!」
這時其他工作人員都圍過來,爭著要看。毛澤東給他們看完照片后,說:「好啊!是應該訓練,既能文又能武。」 隨即,他問道:「小李啊,這張照片送給我作紀念吧,行嗎?」 李原慧笑著點點頭,說:「好吧,送給你。」毛澤東接過照片,看了看,小心地放進了桌子上一本書里。過了幾日,李原慧正在機要秘書處整理資料,毛澤東拿著一本書,走了進來,說:「小李,拿了你的照片,我也得贈給你一份禮物,這詩詞就送給你了,你瞧瞧。」李原慧接過毛澤東手裡那本書,只見是本地質常識書,在半頁空白的地方,他龍飛鳳舞寫下了《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颯爽英姿五尺槍,
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
不愛紅裝愛武裝。
李原慧又驚又喜,靦腆地說:「主席,你太誇獎我了,我哪配得上……」 「哎,你們年輕人就是要有志氣,不要學林黛玉,要學花木蘭、穆桂英!」說罷,毛澤東爽朗地笑起來。
隨後,其他工作人員看了毛澤東題的詩詞后,也都為李原慧感到很高興,認為既是對機要工作的關心,也是對民兵工作的支持。這首詩詞後來傳出去了,通過報紙傳遍全國,還有人作為歌詞譜上了曲。
毛澤東為什麼如此重視和支持民兵工作?民兵本身就是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是打敗強敵的「降魔大法」。
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就在各個根據地建立赤衛隊、少先隊、暴動隊等各種民兵組織,以備戰爭之需。1938年,他縱觀抗戰局勢在《論持久戰》中別具一格地指出:「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1941年11月,黨中央明確規定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的武裝力量體制。在解放戰爭中,民兵武裝獲得極大發展,他們支援前線,維持治安,清除內奸,發揮了巨大作用。建國后,由於朝鮮戰爭爆發,面對帝國主義的戰爭威脅,毛澤東認為,在現代化武器面前,我們不但要有強大的正規軍,還要大辦民兵。1952年12月,中央軍委和政務院頒布《民兵組織暫行條例》,民兵仍是國家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1958年以後,國內外形勢變得嚴峻,毛澤東決定大力發展民兵,實行全民皆兵,以達到抵禦外來侵略的目的。由於民兵堅持「勞武結合」的原則,邊勞動邊訓練,這樣既可保證經濟建設不因準備可能爆發的戰爭而受到耽誤,經濟建設可按部就班進行;也不會因為要搞經濟建設而忽視對付侵略戰爭的準備,在進行工作生產之餘組織民兵,由複員退伍軍人作骨幹,學習打仗,進行訓練,使得「人人參加經濟建設,人人參加國防建設」,兩方面都不耽誤。
面對1960年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這次毛澤東為女民兵題詞,對民兵工作又是一個極大的推進。在毛澤東等人的關心下,4月,全國民兵大會在北京召開。17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等中央領導出席開幕式
隨後,會議又從代表中挑選了一批骨幹分子,到中南海懷仁堂接受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宋慶齡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5歲的楊世群是四川省的民兵代表,也在這次被接見之列。她是一名犧牲了的地下黨員的女兒。1953年,才18歲時就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民兵。因踏實肯干,工作出色,第二年當了連組長,1955年當社長。次年,村裡要修一口用於農田灌溉的堰塘,她去帶隊。為了起好帶頭作用,她總是最早去最晚歸。在她的帶動下,堰塘提前完工,她當年也被評為縣勞動模範。1957年漲洪水,兩三米高的河堤眼看就要被洪水衝垮,而河堤一旦被衝垮,大片農田就要被淹沒。她立即發動當地民兵和村民們去救河堤,挖土方,扛沙袋,打木樁……哪裡最需要,她就出現在哪裡。一次,她背著沙袋往河堤搶運時,一段河堤被大水衝垮,將在現場搶險的村支部書記壓在沙袋下,眼看水衝過來,書記生命難保,她立即丟下沙袋衝上前去,硬是在強大的水流中將壓在書記身上的沙袋拖開,把他救了出來,而自己累得筋疲力盡,剛上岸就躺在河邊一動不動,直喘粗氣。經過大家的艱苦奮鬥,終於保住了河堤。這一年,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隨後的「大躍進」運動中,因過度砍伐樹木鍊鋼,許多青山變成了禿山,農田荒廢。作為黨員,她看在眼裡,又發動群眾開荒,在山上種柑桔樹,經過不知道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奮鬥,又讓荒山變成了綠山,也為公社以後發展柑橘打下了基礎。
1960年4月,楊世群先後參加了萬縣地區、四川省的民兵代表大會。17日,作為開縣四個代表中唯一的女代表,來到首都北京,參加為期4天的全國民兵代表大會。在北京,她又被四川省民兵代表選為全省「代表的代表」,與全國32省市的「代表的代表」到中南海接受毛澤東等人的會見。
毛澤東等人來到代表中間的時候,大家熱烈地鼓掌。在眾多的人群中,毛澤東發現了楊世群,走到她面前,笑著問道:「你是哪裡人,幹什麼工作,生活怎樣?楊世群每天有兩角錢的工分收入,在當地農村不算高,也不算低,連忙回答說:「很好!很好!」接下來,中央領導們與民兵代表們合影。毛澤東坐下,大聲幽默地問:「我就坐在這裡好不好?要不要得?」、「好,要得!」代表們笑著回答。照完相,毛澤東發表了講話,叮囑大家要當好代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敢於和壞人壞事作鬥爭。
在大會上,毛澤東向出席會議的所有民兵代表贈送一支五六式半自動步槍,槍托上刻印有「全國民兵大會」字樣。領槍按省分批上台領取。代表們接過槍,毛澤東和中央領導站在主席台上,分別與代表握手。楊世群領槍時,又與毛澤東握了手。
這時省、地、縣都沒有這麼先進的步槍。黨中央把國內很先進的槍贈送給民兵。楊世群扛回家鄉后,堅持擦拭,時經30年後槍還是嶄新的,子彈一顆也沒用。毛澤東大辦民兵的思想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抵禦外來侵略的能力。在毛澤東時代,從公社到大隊,到生產隊,都有民兵,都有槍,而且都是放在民兵的家裡。
在歷史上,從商周時期周厲王開始,帝王們就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多少年來,為了堵住那些小民的嘴巴、束住他們的手,那些大人們操碎了心,防民如防賊,對老百姓進行族殺、株連九族,沒一人敢把武器發給那些普通老百姓。有網友說:「只有毛澤東才有膽量發給老百姓槍,才敢提出全民皆兵。」事實上,毛澤東大力發展民兵保家衛國,就是充分信任人民,相信群眾之舉,是利用人民的力量自己來保衛家園的一種大智慧。
有人說:「要學會抵抗帝國主義侵略,最好的辦法是天天同它對抗。」毛澤東不是去「對抗」,而是積極做防禦性的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面對內外威脅,在不擴軍的前提下,大建民兵組織,大辦民兵師,使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無疑是增強國防、抵禦侵略的一個有力舉措。而民兵們一邊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一邊利用業餘時間大練兵,軍事素質大大提高,成為一支難得的抵抗外敵入侵的准軍事力量,對於那些對中國虎視眈眈的國家無疑具有巨大的震懾力。中國的鄰居——尼泊爾人後來評價說:「正是由於他的偉大而有遠見的領導,中國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沒有先例的進步,做到自力更生。中國人民不斷地從毛主席的崇高思想中得到鼓舞,每年都在國家安全、生產、教育等方面取得許多新的光輝成就。中國這個由於外國幾世紀的侵略和剝削而呈病態的國家,由於毛的舉世無雙的革命領導,現在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國家。
這就是毛澤東「遠見」的力量,保證「國家安全」前提下的「自力更生」的力量。
毛澤東為女民兵題寫的《七絕·為女民兵題照》這首詩詞膾炙人口,20世紀六七十年代唱紅大江南北。全國各地也湧現出一大批先進民兵個人和集體。海南島三亞西島有一個女民兵班,是1959年8月成立的,一共8人。和駐島官兵不同的是,她們沒有統一的制服,頭戴遮陽斗笠,身著紅肚兜,一身藍灰褲子,腳蹬解放鞋。但這個民兵班按照一門炮所需配置設計,陳洪柳擔任炮長(即班長),陳香蘭擔任瞄準手,蘇蘭新擔任一炮手,負責拉開炮膛,陳粦梅為二炮手,負責裝填炮彈,蘇日農、王福花、陳發妹、王乃蓮分別擔任三、四、五、六炮手,負責傳輸炮彈,組成了一個著名的「八姐妹炮班」。毛澤東對女民兵建設很關心,《七絕·為女民兵題照》發表后,她們對毛澤東充滿了期待,期待他有一天登島視察。但因種種原因,他一直沒去。20世紀70年代,她們的故事拍攝成了一部風靡全國的電影《海霞》。隨著電影的放映,作為人物原型——三亞西島上的女民兵,名揚大江南北。後來,西島的女民兵們合夥買了一個精緻的煙斗,通過有關部門獻給毛澤東。
負責過民兵工作的開國上將傅秋濤,後來總結毛澤東大辦民兵師的遠見卓識時由衷地說:「大辦民兵師和實行全民皆兵,是對付帝國主義的有效辦法,它可以大長人民的志氣,大滅敵人的威風,充分動員億萬人民作好反侵略戰爭的準備,發揮人民戰爭的強大威力,增強我國人民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戰鬥意志和革命警惕性……可以肯定地說,我們已經和正在進行現代化裝備的人民解放軍,有了這樣一支龐大的民兵隊伍作後盾,不論社會帝國主義和帝國主義與一切反動派多麼強大,採取什麼手段,使用什麼武器,向我們發動什麼樣規模的侵略戰爭,我們都能有足夠的把握把他們徹底打敗,把入侵者消滅得乾乾淨淨。正因為這樣,就連某些資產階級軍事家,也不得不承認我國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曾經到過中國的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就說過:戰爭的『禁律』之一,就是不能進攻中國,誰要進攻中國,就一定要大倒其霉。蒙哥馬利在這裡確實說了一句老實話。帝國主義對我國所害怕的,並不是別的,正是我們的人民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