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華民族引為自豪的藝術瑰寶《陝北民歌》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19-11-24 21: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中華民族引為自豪的藝術瑰寶《陝北民歌》


這是一部用老钁鐫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傳世巨著。它所達到的思想藝術境地,是人們所難以想象的。它以那難以名狀的奧妙留給人們一種特殊的美感享受。它是中華民族的一塊引為自豪的藝術瑰寶。

 它,便是陝北民歌。……

這一時期的民歌,均源於作者的親身經歷,是作者強烈感受到的東西,抒發的是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歌子真實、強烈、自然、悠遠綿長、質樸明快。

如1943 年,在延安召開了陝甘寧邊區勞模大會,勞動英雄孫萬福見到毛主席后,激動萬分,拉著毛主席的手說:「大翻身哪!有了吃,有了穿,帳也還了,地也贖了,牛羊 也有了……沒有您,我們這些窮漢趴在地上一輩子也站不起來!」他有感而發,創作出著名的民歌《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高樓萬丈平地起,
蟠龍卧虎高山頂,
邊區的太陽紅又紅,
咱們的領袖毛澤東。

 再如,舉世聞名的《東方紅》原名叫《移民歌》。它最早的內容是一首情歌,後由民間歌手李有源改編創作而來。

 黃河,5000年古國文化的發源地。詩人們稱它為「中華民族的搖籃」。

《東方紅》的作者李有源,就出生在這偉大的河流——黃河畔上陝西葭縣的一個貧民家庭。

李有源的父親常年給地主當長工,家境非常貧寒。為了一家老小有個安身的地方,全家人一塊塊地打石頭、背石頭,才箍好了一孔窯洞,李有源的父親終因生活逼迫,勞累成疾而死去。李有源的母親帶著三個孩子掙扎在死亡線上。

從16歲起,李有源擔負起全家的田間勞動。對莊稼來說,水和肥料是不可缺少的東西。然而,在那個時候,眼看著田間的禾苗日益乾枯,眼望著黃河的水,依然是 滔滔東流,但它對莊稼卻一無所用,只能白白地流去。人們嘆息著,只有祈禱老天爺能帶來好收成。李有源從早忙到晚,從春忙到冬,然而一家人卻始終吃不上一頓 飽飯。李有源常常對著滔滔的河水發出呼喊:「老天爺,你為什麼不睜開眼?」

 生活的重擔,井沒有阻擋李有源念書識字的願望,炕上、地下、河邊、山坡都是李有源學習的課堂,說本、唱同都成為了李有源學習的課本。

 陝北是民歌豐富的地方,生長在民歌之鄉的李有源,從小就聽慣了民歌的抒情、活潑的節奏,也聽慣了人們嚮往美好生活的歌聲。李有源在生產和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閱歷和經驗,因此,他自然地學會了用民歌形式,去反映人們的思想。情感和願望。

 劉志丹領導的游擊隊伍上了橫山,漫山遍野響起了激動人心的歌聲。土地革命鬧開了,毛主席到達陝北了……

 這些振奮人心的消息,閃電般地傳開了。照例,幾個知己、說得來的庄稼人,在深夜的窯洞里,熱烈地談論起來。這一夜他們談論的不是「三國」,也不是李自成進北京,而是一個嶄新的話題:

「紅軍快到咱們這兒了!」

「……毛主席來到了陝北,咱們窮人這下有指望了。」……

李有源回到了自己的破窯洞。這一夜,他的心裡很不平靜。

 「百聞不如一見」,就在去葭縣城的路上,李有源親眼看到了紅軍,前面紅旗飄揚,後面人馬浩浩蕩蕩。所有的紅軍都赤著腳,穿著草鞋,分不清哪個是官,那個是兵,看起來和庄稼人一模一樣。他們扛著槍,個個精神抖擻,雄赳赳,氣昂昂,從霞縣城下,東渡黃河。

 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隊伍。你看,他們見了庄稼人多麼親熱!李有源不知什麼時候放下了糞桶,和人們一起歡呼起來……

 啊!他們就是奔赴抗日前線的人民軍隊!他們就是毛主席共產黨領導的救國救民的八路軍!

 從此,李有源第一次用民歌唱出了歌頌共產黨、歌頌毛主席的歌子。

 1942年冬大的一個早晨,夜幕向西漸漸地退去,一輪紅日從東方徐徐升起。在山溝里棲息了一夜的鳥兒,展開歡快的翅膀,迎著朝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

一個身材魁偉的莊稼漢,頭上包著雪白的羊肚毛巾,嘴裡哼著民歌調,向蓖縣城的方向走去。這幾日,李有源一直在冥思苦想,他認為自己編的幾首歌頌黨、歌頌毛 主席的歌子,沒有更深刻地反映出自己和人民對黨和毛主席無比熱愛之情。因此,走在路上,他也一直在想著這個問題,用什麼來比喻毛主席的偉大呢?他走上一個 山坡,忽然停住腳步,望著東方徐徐升起的太陽,興奮地自語道:「對!把毛主席比做太陽是最好不過了……」黨和毛主席的英明偉大,正像這東方升起的太陽,紅 光普照著大地,溫暖著每個勞動人民的心房,引導人民永遠向前進!……想到這兒,他不由得笑起來。然後,甩開大步,繼續向縣城方向走去。挑在他那厚實的肩膀 上的兩個木桶,隨著那健壯的腳步、愉快的歌聲,前後飛舞起來……

 一天早晨,他趕著羊兒走上一個山坡,猛抬頭一看,太陽剛剛 露出地平線,與朝霞輝映,火紅火紅的。

他頓時來了靈感,脫口唱出了"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陝北冬天的深夜,勞動了一天的人們,已經躺在熱呼呼的被窩裡,進入了甜蜜的夢鄉。李有源並沒有睡,他正坐在炕桌前,借著明亮的油燈興奮地寫著。他用陝北著名的民歌「騎白馬」的優美曲調,完成了一首新歌《東方紅》:

東方紅,太陽升。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他為人民謀幸福。
他是人民大救星。

 《東方紅》這首不朽的傳世之作,從中國革命的搖籃——陝北傳出,便插上了翅膀,飛越黃河,跨過長江,並漂洋過海,響遍了全世界。

40年代初,陝西葭縣(今佳縣)農民歌手李有源,對陝北民歌情有獨鍾,會唱數百首流行於陝北的信天游。在與紅軍戰士朝夕相處的日子裡,他深深感受到共產黨 毛主席領導的這支隊伍是為人民謀幸福的真正救星。

為表達對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的愛戴之情,一度時間,他整天琢磨如何用歌聲唱出自己這種發自內心的感激 之情。他是個牧羊人,每天外出放羊時,就以羊鞭當筆,大地作紙,在黃土高坡上一遍遍地邊唱邊寫。

一天早晨,他趕著羊兒走上一個山坡,猛抬頭一看,太陽剛剛 露出地平線,與朝霞輝映,火紅火紅的。

他頓時來了靈感,脫口唱出了"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接著,他又按照自己的深切體會往下琢磨,便有 了"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等後面的歌詞。

 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借用陝北民歌的曲調,填上自己創作的詞,有機會就唱。由於這首歌唱出了老區人民的心聲,表達了全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深厚感 情,加之該歌曲的歌詞極富激情,曲調優美動聽,很快在邊區老百姓中廣為流傳,後來成為名揚天下的傳世佳作。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4 19: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