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新中國建國之初還如此窮?
毛澤東時代,全民勒緊褲腰帶是為了建設新中國!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毛澤東時代的民生與今天相比,或許有許多不盡人意,但判斷歷史是否進步,只能同過去相比,也必須同過去相比!因人們無法拿今天去比較明天,只能在比較昨天中顯影,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民國稱為舊中國時代飢荒不斷,全國各地幾乎年年都發生餓死人的水旱災害。其中,較大的幾起是:1920-1921年的華北四省大飢荒,死1000多萬;1928-1930年的北方八省大飢荒,奪走1300萬條性命,5000萬難民;1936-1937年的川甘大飢荒,逾千萬人死亡;1939年的水災大飢荒,1943年中原大飢荒、廣東大飢荒,共有600多萬人餓死;1946-1947年南方大飢荒,粵桂湘就餓死1750萬人。舊中國的老百姓即使沒被餓死,平均壽命也只有35歲。
舊中國除了災荒,還有官吏腐敗,兵匪肆虐,惡霸橫行,災難頻繁,迷信泛濫,文盲充斥,缺醫少葯,民不聊生。魯迅的結論是:中華民族「不像活在人間」!有當時的外國記者筆下的河南災荒。作為特寫鏡頭,具體看看1942年河南的災荒,1943年2月1日 《大公報》發表了通訊《飢餓的河南》:「十室九空」,人禍更隨處可見。蔣介石下令《大公報》停刊三天,采寫記者張高峰被豫西警備司令部逮捕刑訊。這激怒了 親蔣的美國記者白修德,他和《泰晤士報》記者福爾曼一起親赴河南,看到了:母親將自己死的孩子煮了吃,有的家庭,把所有東西賣完換得最後一頓飽飯,全家自 殺……。1942年河南至少餓死三百萬人,而官方統計為:1602人。政府非但不作為,且變本加厲盤剝災民。3月22日,白修德的通訊《等待收成》刊發在《時代》周刊,引起轟動全美國! 隨後國民黨政府把洛陽電報局將白修德文章發往美國的發報員立即殺害。
說毛澤東時代的「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三千多萬人,這是漢奸和「公知」最為津津樂道,也是他們攻擊毛澤東罔顧民生的「鐵證」。可就是這麼一個鐵證,一查出處就知造假!餓死三千多萬人出處何在?「三年困難時期」發生過餓死人的情況,這不能否認,但對死多少人的界定,直接涉及對事物性質的認定。漢奸和「公知」說「餓死三千多萬人」,可這所謂「鐵證如山」,無論文字和圖片的轉載,均來自於香港大學荷蘭籍歷史系教授馮客,寫的那本《毛澤東的大飢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書是台灣蔣經國基金會拿100多萬美元雇傭馮客當「刀筆」,此書從封面到所有內圖,都是引用民國大飢荒的照片造假,所提供的數據都是主觀臆測。漢奸「公知」家餓死了誰?以茅於軾為代表的漢奸「公知」們,講起「餓死三千多萬人」,亢奮像打了雞血。試問:當時中國只有6億人口,如餓死3800萬人,就等於十幾個人中就餓死一個,幾乎家家都有餓殍。可人們不妨看看周圍,誰家在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非正常死過人?漢奸「公知」們為什麼從來不舉例說說自己家裡,或親戚家裡餓死了誰!難道一個漢奸連十幾個家屬和親友都沒有嗎?
毛澤東讓中國人少餓死1.5億。與無良公知相反,台灣學者李敖則認為:今天的亞非拉美髮展中國家,每年都有1500萬人餓死。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每年應餓死300萬人, 50年應有1.5億人餓死。今天的印度,死個人像死只螞蟻,印度不還擁有某些人嚮往的西方民主議會制度嗎?著名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榮譽退休教授諾姆·喬姆斯基博士:比較了1947-1979年間印度和中國的人口死亡率,印度沒發生像中國三年自然災害的大範圍飢荒。但因中國醫療制度的普及,中國的人口死亡率下降較印度快了許多。結果是30年來,中國比印度少死了1億人之多。
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相比民國無疑是翻天覆地,但毛澤東時代的27年裡,民生畢竟還不富裕,基本都穿帶補丁的衣服,主食基本以粗糧為主,甚至瓜菜代,這都是事實,可「水有源,樹有根」,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為什麼還不富裕,這有四大深層次原因。
新中國是建在「一窮二白」之上。建國時,中國經過了上百年的半殖民壓迫和幾十年的戰爭,幾乎沒有工業和基礎設施、文盲率80%、嬰兒成活率20%、科技水平處於十九世紀中葉。要資本沒資本,要技術沒技術,要外匯沒外匯,要海外市場沒市場,有的只是國民黨發行金圓券,把大陸的財富掠奪一空,將價值100億美元的黃金運往台灣,留下了天文數字的通貨膨脹。全國人均資產僅僅1美元多點,就是說將全國的固定資產若平均分配,每人只佔有一美元;1950年的國民生產總產值是180億美元(一美元兌2.75元人民幣),每人平均只能分到十幾元錢,農業產值佔80%。中國是世界最貧窮國家之一。
處於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在絕對困境中建國,毛澤東要顧民生,可也要節衣縮食的籌集 中國工業化的資金。在這樣的環境中,必須要勒緊褲帶過幾年緊吧日子。在 這樣的國情下,「一要保吃飯,二要搞建設」,就是個兩難,又是必須堅持的大政方針。在這樣的國情下,民生的重點只能是保吃飯,只能保最基本的民生,這是萬 般無奈。在這樣的國情下,勒緊褲帶也要建國,這也是一個偉大民族的歷史悲壯。在這樣的國情下,也要艱苦創業,他成就了中華民族創業的輝煌。 毛澤東時代的28年,創造出遠遠超出5000年中國創造出的物質財富總和!
台灣大學外文系顏元叔教授演講中說:「他們一輩子吃了兩輩子的苦」,這是痛心的話,悲痛的話,卻也是令人肅然起敬的話。試問:不是一輩子吃兩輩子的苦,一輩子怎得兩輩子、甚至三輩子、四輩子的成就?…… 50年來,中國大陸是「煉獄」。什麼是「煉獄」?就是經過火的洗禮,能夠升入天堂。中國過去50年的苦難,是「煉獄」的苦難,是有提升功能的苦難,是有建設性的苦難,是追求成就的苦難!
毛澤東時代整個處在,「大戰不斷,小戰(局部戰爭)接二連三、一切按最壞的情況做準備」的「准戰爭環境」下。評論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絕不能脫離「准戰爭年代環境」的歷史實際。「國內局部戰事不斷。剛建立的新中國,內有上百萬國民黨殘兵、上百萬土匪作亂。國內剿匪從1949年進行到1962年;國內戰爭從1949年進行到1974年:舟山群島之戰、萬山群島之戰、上海防空保衛戰、海南島之戰、東山島之戰、東海海戰、一江山島之戰、炮擊金門、西藏平叛、反台灣國民黨軍隊特工登陸騷擾、「八•六」海戰與崇武以東海戰、對美國和台灣國民黨空軍的反偵察、反襲擾作戰。
還有,1951年的抗美援朝戰爭,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國之戰,這是中華民族的自立之戰,無論花多少錢,都必須去打!我們畢竟打贏了!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國邊防部隊與緬甸國防軍在中緬邊境「金三角」地區前後兩次實施了聯合清剿國民黨殘軍的作戰行動,史稱中緬聯合勘界警衛作戰。這是我軍歷史上特殊的、鮮為人知的越境作戰行動等。中印之戰,毛澤東堅定地說:不管你印蘇聯軍,還是美印聯軍,即便再來一次八國聯軍,我們中國也要與你們打!打出一個真理來。短短30天,中國完勝中印之戰!援越抗美。美國軍事作家、評論家拉瑞斯約本海默:在他那個時代,只有那個時代,我們空軍在靠近北越領空時候,戰鬥機就會自動報警,因為那裡有中國派駐的34支火炮與導彈防空營。我們國家:美國!請你永遠記住這位偉人:毛澤東!中蘇邊界的珍寶島戰鬥規模不大,但對國內的政治、經濟的影響之深,卻超過了建國后歷次軍事鬥爭。舉國進入 「要準備打仗」的臨戰態勢。西沙之戰意義深遠。1973年9月,南越非法宣布將南沙群島的南威、太平等10多個島嶼划入版圖,還不顧中國政府的嚴正警告,於1月15日派驅逐艦隊強佔西沙金銀、甘泉兩島。中國軍隊收復三島,全殲入侵的南越軍隊。沒有那一場硬仗,中國現在還有南海嗎?
備戰備荒一刻不停。戰可以不打,但兵不可一日不備。「深挖洞」建成地下長城。珍寶島之戰一爆發,中國全面進入了「要準備打仗」的臨戰態勢,為防蘇聯核襲擊和入侵,全國城市軍民集中力量修防空洞,僅北京市平均每天有30萬人參加戰備勞動,修建平戰結合的人防工程體系,面積達二百七十多萬平方米。
「兩彈一星」。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毛澤東下大決心:「當了褲子都要搞」。整個「兩彈一星」投入168億人民幣,中國擁有了原子彈、氫彈、導彈、動力攻擊潛艇、衛星。沒有「兩彈一星」,就絕沒有今天中國的地位!還有「三線」建設。準備早打,打核戰爭,......。
民生需要用錢,建設需要用錢,打仗需要用錢,國家又「一窮二白」,在這樣的情勢下,毛澤東時代的民生必須勒緊褲袋去艱苦創業!民生是人民的民生,毫無疑問,人民最有資格評價民生。而最有資格評價毛澤東時代民生的人,應該是老貧農、老工人、老黨員、老幹部。因為,他們是那個時代民生的主體,因為他們還都有一個共同的經歷,都經歷了新舊社會的對比。
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老 一代人都經歷過舊社會啼飢號寒,流離失所,賣兒賣女,妻離子散,老一代人最有體會是毛主席把他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毛澤東不僅根本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 存條件,讓飢腸嚕嚕的人民吃飽了飯,衣不遮體的「東亞病夫」們有了衣穿,結束了洪災澇難造成的流離失所,更開天闢地第一次作了國家主人翁!不受當官和有錢 人的氣,人人相對平等。民心是鏡,民心如天。
就 因如此,那怕在「三年困難時期」,新中國的人民也毫不動搖的一心一意跟黨走,就是因為人民群眾始終認定「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大救星」。這些年無論漢奸「公 知」和海外敵對勢力,如何攻擊毛澤東「專制」,毛澤東時代的民生如何不堪,可毛澤東時代走過來的廣大工農群眾依然深切懷念毛澤東!因為他們深知:相比舊中 國的悲慘生活,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無疑是極其偉大的歷史進步!
新中國的農民咋算毛澤東時代的「窮帳」。 有個農民這樣算了一筆毛澤東時代的「窮帳」:1970年至1980年小麥市場價格:0.38元/市斤。農民賣掉一市斤小麥能幹啥?可給讀小學的妹妹交0.28元書籍費(八兩小麥),沒有學雜費的「一費制」;農機所需柴油價格,0.08/市斤, 「1市斤小麥」可換 「4.38市斤柴油」;公共汽車每次收費伍分錢,可乘 「柒次公共汽車」;一張電影票只需「壹角錢」,可「看3.8次電影」;一個雞蛋肆分錢,家裡養只老母雞下蛋,就足夠供兩個學生上學,還能供應家裡油鹽醬醋茶之需。
毛澤東時代雖然民生清貧,但一家能養4、5個 孩子,現在的老百姓誰能養得起?而民生又僅僅是吃穿嗎?毛澤東時代的掃盲、免費教育,消滅了血吸蟲、麻風、天花、鼠疫、霍亂,徹底掃除了賣淫、吸毒、妓 女、高利貸、人剝削人,物價穩定、沒有毒化食品,社會安定,路不遺失,讓億萬人走上了工作崗位,讓婦女解放了,從工農中大量提拔幹部,真正讓人民當家做 主。那時的城市居民還享受公費醫療、義務教育和福利住房,這三項福利是家庭吃喝以外總收入的2.8倍。特別是將人均壽命從解放前的40歲,提高到1970年人均70歲等等,這不都是民生嗎?這不都是毛澤東時代創造的民生奇迹嗎?
同時毛澤東等幹部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在 那個艱苦創業的年代,人民生活還未解決溫飽,但毛主席貪污了嗎?毛澤東奢靡了嗎?毛澤東不始終與人民同甘共苦嗎?建國后,毛澤東只做了兩套衣服(參加開國 大典的禮服和訪蘇時的禮服),買的一雙圓頭皮鞋一直穿到與世長辭。毛澤東除公眾場合或接見外賓,平時穿的衣服經常補丁摞補丁,工作人員勸他換件新的,毛澤 東說:「老百姓能穿補丁衣服,難道毛澤東就不能穿帶補丁的衣服嗎。」直到毛澤東逝世時,他的一件睡衣用了二十多年,補了73個補丁;一條毛巾被補丁達70多個,一雙拖鞋穿了20多年。
毛澤東從不吃補品和山珍海味,常常弄個小菜。最喜歡的就是一碗紅燒肉,可「三年困難時期」他不吃肉,新中國就是給他老人家一天殺一口豬算過分嗎?毛澤東的女兒也常常餓的「夜不能寐」。毛澤東說,「誰讓你們是我毛澤東的女兒啊!」1976年,農曆除夕之夜。毛澤東在病榻上吃了幾口他喜歡吃的武昌魚和一點米飯。這就是開國領袖的最後一次年飯。這就是人民領袖,這就是人民心中的紅太陽!要全面認識毛澤東時代的民生,就不能孤立地看,而應全面地看,應歷史地看,應辯證的看。毛澤東時代的民生相比舊社會,那是天翻地覆之變。當然,毛澤東時代的民生還存在不盡人意之處,但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