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赤腳醫生」與合作醫療都曾產生世界影響

作者:yongbing1993  於 2019-6-28 04: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赤腳醫生」與合作醫療都曾產生世界影響

  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國開始改善與西方關係,「赤腳醫生」的事迹也隨之傳到國外,在國外產生了很大影響。1969 年,以黃鈺祥為主編寫的《「赤腳醫生」培訓教材(供南方地區使用)》出版。

  1970 年,由上海中醫學院、浙江中醫學院等集體編著的《「赤腳醫生」手冊》由「上海出版革命組」出版。這兩本書以醫治農民常見病為中心,清晰明了、簡單易行、實用性強,不僅成為「赤腳醫生」學習的必備教材,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特別是《「赤腳醫生」手冊》,不僅全國的「赤腳醫生」人手一冊,正規醫院裡的醫生也人手一冊,供他們為病人治病時參考。許多普通百姓也買來閱讀以增加一些醫學知識,對照它來了解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情況 ;生病的人也通過它來了解一些治療方法。甚至有人說,《「赤腳醫生」手冊》是當年發行量僅次於《毛主席語錄》的書,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赤腳醫生」手冊》出版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譯成 50 多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在今天世界許多國家的書店裡仍然可以看到英文版的《「赤腳醫生」手冊》。

68e5f0a713f0fa2e5309b516c73e5a15.jpg

   1972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幾位學者在中國拍攝了一部專門向國外介紹「赤腳醫生」的 52 分鐘的紀錄片《中國農村的「赤腳醫生」》。這部紀錄片真實地記錄了當時中國「赤腳醫生」就地取材、土法上馬炮製針對農村常見病的藥物和使用小小銀針治大病的情形。該片在許多國家放映后,引起了強烈反響。正是這部片子,把中國的「赤腳醫生」推向了世界,推動了全球的「中國『赤腳醫生』熱」。

  1974 年,世界衛生會議在日內瓦召開,王桂珍作為中國「赤腳醫生」的代表參加了會議,並在大會上做了 15 分鐘的發言。她在參加會議的過程中,親身感受到了人們對中國「赤腳醫生」的關注和喜愛。

  1976年9月初,「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委員會第 27 屆會議」「世界衛生組織太平洋區基層衛生保健工作會議」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召開,參加會議的有33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中國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的代表人物黃鈺祥和覃祥官參加的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會議。會上,覃祥官作了題為《中國農村基層衛生工作》的報告,之後回答了參會各國衛生部部長和各大媒體記者的提問。覃祥官的報告與解答,令全體出席會議者們讚歎,他們稱讚中國創造了人間奇迹。  從此,「赤腳醫生」與「合作醫療」成為世界上帶有天使意味的名詞。直至今天,不管持有什麼樣的政治觀點,也不論是什麼膚色的外國人,只要一聽到「赤腳醫生」與「合作醫療」,就豎起大拇指。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中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農業經營單位縮小到了家庭的規模。工分計酬方式不存在了,「赤腳醫生」與合作醫療也難以生存。1985年初,衛生部作出停止使用「赤腳醫生」這一稱呼的決定,原來的「赤腳醫生」要進行考核,合格的將被認定為鄉村醫生,取得從醫資格后可以繼續行醫。1985 年 1 月 25 日,《人民日報》發表《不再使用「赤腳醫生」名稱,鞏固發展鄉村醫生隊伍》一文。「赤腳醫生」不存在了,與它共存共生的合作醫療也解體了。至此,「赤腳醫生」與「合作醫療」成了歷史名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毛澤東 1965 年的那次發怒,改變了中國農村長期缺醫少葯的現狀,至今仍然是億萬農民對於那個年代的溫暖記憶。還應該肯定,毛澤東當年的批示中飽含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至今仍然閃爍光輝。「赤腳醫生」與大隊合作醫療這種形式,在今天現實環境條件下,當然也需要與時俱進,實際上,其中很多好的做法,好的經驗,甚至是主要經驗,已經為現在中央推行的「新農合」所吸收,成為黨和政府惠民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09: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