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離開百度,他們都去哪兒了?

作者:liu_032  於 2019-6-4 11: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聞|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5月17日,沒有任何徵兆,百度以「主動辭職」為由,宣布了向海龍的去職——這位在百度叱吒風雲14年的搜索業務絕對掌控者,隨著百度上市后的首次虧損,匆匆謝幕離開。

  如果說向海龍的離去是這一波人事震動的主震,後續的餘震恐怕還要綿延不絕一段時間。最近的三個月里,向海龍麾下還有三位副總級別、一位「執行總監」選擇與百度分道揚鑣。包括向海龍,他們大部分是在百度工作超過10年的老將,且主要集中在搜索業務。

  再加上進入退休計劃的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劉輝,總裁張亞勤,百度在今年將至少損失7位高層管理。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十年,百度有接近十位頂級研發人員、二十多位副總及以上級別高管離職。而這股「高管」離職潮在近4年百度業務屢屢受挫的波折間,顯得更為頻繁。

  回顧這幾年,百度有哪些高管各奔前程?他們為什麼離開?他們又都各自去往何方?

  「從「AI黃埔軍校」的分崩離析開始」

  這不是百度第一次面對高管離職潮了,早在05年百度上市前後,就有一次早期創始團隊的調整,當時百度七劍客中的雷鳴、徐勇、劉建國選擇了離開。

  隨後在10、11年左右,在移動互聯網興起之際,百度又迎來了一次高管調整,七劍客中的另外幾人王嘯、崔珊珊也在這個時期退場,此外百度先前從華為迎來的李一男、從美國運通請來的沈皓瑜等外來高管,也在這個時期陸續離開。
 而近幾年百度的人事變動,其實早在15年就已經初現端倪,只是當時的人員變動更集中在技術大拿上,引人唏噓,但尚不至像現在這般令業界震驚。

  在百度技術大拿離職潮之前,是李彥宏牽頭對人工智慧領域技術人才的賣力招攬。

  隨著2012年深度學習在矽谷掀起的人工智慧熱潮,在李彥宏的推動下,百度美國研發中心、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陸續成立,後者更是由李彥宏牽頭任院長,由當時負責領導百度多媒體部的慕尼黑大學博士余凱任副院長。

  深度學習研究院成立后不久,百度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業務調整,從谷歌中國加入百度的王勁,不再負責原本的「商業產品和技術體系」(包括雲計算和無線技術等),而是轉而輔助深度學習研究院的的運營和發展,日後成為了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關鍵人物。

  此後幾年,迫切網羅人才的李彥宏發起了「少帥計劃」,在王勁、余凱多方努力的情況下,張潼、倪凱、顧嘉唯等技術牛人陸續加入。14年吳恩達加入,標誌著百度在技術人才招攬上的巔峰時期。他的到來為百度匯聚了一大批技術人才,讓百度研究院無論是聲勢,還是技術實力都提高了一個台階。
 而這一年,未來將在陸奇的規劃中執掌AIG的王海峰,也剛剛迎來他的事業轉機。王海峰與王勁同年進入百度,但他升任副總裁時,王勁已經是高級副總裁了。直到14年王海峰與現任百度副總裁景鯤攜手推出「度秘」(DuerOS),才獲得了李彥宏的關注。此後,王海峰逐漸將更多業務攬入手中,地位水漲船高。

  但此時看似輝煌的百度研究院背後危機日益嚴重。

  2015年前後,深度學習已經是行業里風口浪尖的明星概念,市場對相關人才的需求直線上漲,資本也在急切尋找能夠帶領下一個獨角獸的頂尖人物。

  早早布局人工智慧的百度,卻在這個時期在O2O、AI等「風口」之間游移不定,研究院所渴望的資源傾斜也並未實現。集團重視有限,業務進展不理想,直接導致百度幾年來苦心搭建的AI人才梯隊開始出現鬆動。

  第一個標誌性的人物出走發生在2015年5月。

  時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長的余凱宣布辭職,順便帶走了實驗室主架構師黃暢,緊接著就一起成立了地平線機器人——現在已經是估值接近20億美元的人工智慧獨角獸。

  余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相當於百度研究院對外的代言人,他的離開像是按下了一個開關,此後百度的AI人才流失一發不可收拾。
 不過每個人離開的原因和去向不盡相同。

  百度美國研發中心科學家吳韌離開的比較狼狽,他因為捲入百度在ImageNet國際計算機視覺挑戰賽中的作弊事件被解僱,2015年6月出走之後在矽谷成立異構智能。但異構智能的發展並沒有因此受到太大的影響,去年自主研發的AI晶元已經在美國拿到了專利。

  吳韌離開后,下一個離開的是倪凱。或許是相信了樂視令人窒息的造車夢想,有「自動駕駛第一人」之稱、負責百度無人駕駛汽車團隊的倪凱博士,於2015年12月離職加入樂視汽車。

  隨著樂視造車的故事愈發戲劇化,倪凱又於17年毅然離開樂視,這次他靠自己創立了禾多科技,重新搭建團隊繼續做自動駕駛,並於去年年底拿到由紅杉中國領投的千萬美金A輪投資。
 在這些領軍人物離開后,到2016年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李磊、「少帥計劃」的代表人物顧嘉唯(創辦物靈科技)、百度研究院副院長/大數據實驗室負責人張潼(先入職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后離開創建創新工場港科大聯合實驗室)、深度學習實驗室鄧亞峰(加入格靈深瞳)等人也悉數離職。

  到16下半年,被坊間戲稱「一年一個戰略」的百度終於下定決心大力投入人工智慧。這年9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對外宣布百度「ALL in AI」,人工智慧在百度戰略中的地位終於確定。可惜這個時候,曾經加入百度的人工智慧大拿,已經被洗了幾輪了。

  不過,這個戰略的宣布並非沒有價值。外界曾推測,正是百度「ALL in AI」這樣的表態吸引到了陸奇加入,只是當時的陸奇恐怕並不曾想到的是,他在百度的歷程會如此跌宕起伏。

  「百度的「陸時代」」

  在陸奇加入百度之前,百度的聲譽已然降到了冰點。2016年,除了激進的商業化路徑,導致了血友病吧被賣、魏則西事件等輿論風波,11年重歸百度的李明遠,又在這個時間點上被爆出了違規與「被收購公司負責人」、「遊戲合作夥伴的負責人」有私下巨額經濟往來,被內部舉報引咎辭職。

  這一系列的輿論問題,讓公眾對百度產生了是否商業化過於激進罔顧社會倫理、內部管理混亂導致腐敗的質疑。

  而就在這個時間點上,17年初,百度迎來了一個將百度聲譽拖出泥潭的關鍵先生——號稱「矽谷最有聲望的華人之一」的陸奇。
 陸奇的到來無疑給百度打了一針強心劑。事實證明,這位曾經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高管的確有扭轉乾坤的能力:在陸奇到來的485天時間裡,百度的市值從500億美元,一度逼近歷史最高點,達到980億美元左右。

  他在任內對百度最大的貢獻,除了創造一波市值巔峰以外,還在於真正鞏固了ALL in AI的策略。陸奇推動百度告別了之前在AI、搜索、O2O、信息流之間游移不定的日子,讓它終於在AI的道路上一往無前地飛奔起來。

  陸奇手術式的改革,雖然解決了不少百度的「痼疾」,手術后的陣痛卻也難以避免。

  17年陸奇履職后,CFO李昕晢、副總裁陸復斌、副總裁兼百度糯米總經理曾良、首席科學家吳恩達、百度研究院院長林元慶、副總裁兼百度金融CRO陳錦暉、高級副總裁王勁、負責Apollo項目的副總裁鄔學斌、90后副總裁「李叫獸」李靖等人接連退場。

  這些高管的接連離場背後,是百度複雜的戰略調整,和隨著陸奇改革,高管間激化了的矛盾。

  最先離開的CFO李昕晢,據報道與時任銷售負責人的向海龍,就利潤率低的業務何去何從曾有衝突。李昕晢主張砍掉利潤率低的業務,遭到了銷售部門的反對。17年李昕晢轉任百度投資CEO,之後消息寥寥。

  隨後離開的陸復斌和曾良則受到了更多的輿論關注,坊間猜測這兩位的離場,大概率都與手上的業務出問題有關係。負責內容生態的陸復斌轄內有16年爆雷的百度貼吧,而糯米在曾良手上也沒能帶來當年百度All in O2O時期望的業績。
二者離開后,都加入了投資行業,陸復斌創立了信義資本,曾良則在春光里產業資本擔任投資合伙人。而二人離開后,陸復斌手上的信息流內容生態交到了冉冉升起的新星沈抖手裡,糯米則由向海龍接棒,在這些交接中,也可以窺見百度的業務重點,由分散逐漸轉為收斂。

  除了業務側的變動外,早就面臨工程派與學術派之爭的百度研究院,也在這一波離職潮中備受打擊。

  工程派分佈於各個業務部門,步步高升的王海峰,以及推動度秘從無到有的景鯤,都是工程派的實力代表。他們堅持技術研發是為產品和工程服務,研發成果可以提前上線,再逐漸完善迭代優化。

  但以吳恩達為代表的學術派則堅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實驗室研發,要在推進過程中發表論文,最後才應用於產品和技術。也可能因為如此,在業務眼裡,百度研究院並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成績。

  在這樣的矛盾下,2017年3月時任首席科學家的吳恩達宣布將從百度離職,「開啟自己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新篇章」,15年加入百度的林元慶任研究院院長,向工程派的王海峰彙報。

 緊接著3月27日,王勁又突然宣布即將離開百度,創立無人駕駛企業景馳科技,隨他離去的還有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首席科學家韓旭。王勁此時已經是百度自動駕駛領域的核心人物了,他的另立門戶直接激怒了百度高層。

  百度很快就以違反競業協議和泄漏商業機密為由,將王勁告上法庭,王勁因此也不得不辭去景馳科技的職務。直到近期,隨著王勁和百度的競業即將到期,王勁才放出了即將「重回一線」的消息。

  而在王勁離開后僅過了六個月波折又起,百度研究院被劃歸百度的AI技術平台體系,由副總裁王海峰分管並任院長,失去院長位置的林元慶也在10月緊跟著辭職。至此,當初高手雲集的百度研究院幾乎已經徹底換血。

  而18年1月,出身北汽集團、時任Apollo負責人的副總裁鄔學斌,離職加入寶能汽車,又讓外界對百度到底能不能做成自動駕駛,再添了幾分懷疑。

  業務表現不佳的高管黯然退場,沒能交出成果的學術派式微而消解,百度似乎來到了一個以「落地」、「成果」為導向的「陸時代」。

  離開百度的技術大拿們,則大多繼續投身人工智慧創業的浪潮。

  據報道,吳恩達出走92天後,創立在線課程公司Deeplearning.ai,隨後又成立Landing.ai,做幫助製造業企業AI轉型的生意,並與富士康達成合作。林元慶則創立愛筆智能(Aibee),同樣以幫助傳統行業升級為業務核心,去年年底拿到了6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

  近10位技術頂級的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專家出走百度,間接成就了國內一批AI初創公司的崛起,百度研究院可謂是繼微軟亞洲研究院后又一人工智慧黃埔軍校,但已然風光不復當年。

  「兩隻靴子都落地了」

  在百度AI何去何從之外,更多人關心的其實是陸奇空降之後,如何處理與百度老臣之間的關係。

  作為集團副總裁,向海龍被媒體形容為「權勢滔天」。他從百度銷售分公司總經理做起,逐步接管整個銷售體系,曾一度管理著百度三分之二的員工,貢獻超過7成的收入。

  自陸奇空降百度之後,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相應的,向海龍會被「技術調整」的傳言就甚囂塵上——然而百度波譎雲詭的劇情,卻讓吃瓜群眾和百度股東們坐了一波過山車。

  2018年5月18日,百度發布消息稱: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由於個人和家庭原因,無法繼續全職在北京工作,將從7月起不再擔任上述職務。

  奮鬥了400多天後,陸奇將一個業務體系煥然一新,業務目標高度聚焦的百度交還給了「偶像創始人」李彥宏和「知心姐姐」馬東敏夫婦,百度的股價則在當日開盤暴跌10%。
 「陸時代」就此隱去,但動蕩的餘波還在漫延。

  向海龍將要離職的消息前後傳了一兩年時間,終於熬到陸奇離開、流言平息,這個在「走馬燈般」高層的更替中屹立不倒十幾年的老將,卻突然在一個出人意料的時間點卷包袱走人。
 對於向海龍的離職,曾有百度內部人員向媒體表示KPI考核不合格,用戶體驗沒有改善,是他離開的動因。也有百度的內部人士曾表示「向海龍跟不上時代了」——在百家號的發布會上,向海龍大談手機閱讀十分方便的行為,引起了媒體對他的思維還停留在PC時代的攻訐。

  另外,內部也有人將百度激進的商業化策略問題扣在了向海龍身上,向媒體表示:「向海龍不走,百度的銷售導向問題就好不了。」

  不過,百度內部的聲音也並非一邊倒,向海龍在百度多年的耕耘,也贏得了他應有的認可。有銷售體系的中層人士就曾表示:「掉隊多年的百度全靠向海龍超強的變現能力支撐,否則早就在BAT中除名了」。

  現在,「百度的印鈔機」離開了。在向海龍宣布辭職前後,政府關係總裁趙承,以及同在搜索業務上的副總裁吳海峰、副總裁顧國棟、執行總監孫雯玉等人也相繼離開。

  向海龍離開后的去向尚不明確,坊間有傳聞說他也要加入百度離職高管做投資的大軍。

  他離開后,接過搜索業務的則是新星沈抖——這頗有點新老接替的味道,也正是百度高管離職末潮的主題。
今年三月份,百度宣布了新人才梯隊建設計劃:百度將加速幹部年輕化的進程,選拔更多的80后、90後年輕人進入管理層。同時,百度還宣布推出高管退休計劃。

  負責新興業務事業群的百度總裁張亞勤身先士卒,第一個報名了高管退休計劃。這位只比李彥宏大了4歲的前微軟(中國)董事長2014年加入百度,一直擔當「開疆拓土」的重任。在任內他幾乎輪值了除搜索外大部分百度業務,為百度轉型時期的發展作出過不小的貢獻。

  退休名單中的另一位——人力資源高級副總裁劉輝的退休,則頗有點騰籠換鳥的意味。百度前年請歸老闆娘馬東敏和「革命老將」崔珊珊,分別入職董事長特別助理、文化委員會秘書長,在關鍵節點配合陸奇做改革工作。「脫掉」兩隻「靴子」的李彥宏召回兩位老將,避免了光腳走路的尷尬局面。

  去年7月初,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第二屆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失去陸奇的李彥宏獨自走上舞台,向場下座無虛席的7000多名觀眾直播了100輛阿波龍自動駕駛小巴量產下線的畫面。一年時間,百度承諾的量產無人車算是實現了,雖然這款與金龍合作生產、限定使用場景的自動駕駛小巴阿波龍,距離真正在公路上行駛的無人汽車還有不小的距離。

  這場大會上,除了無人車量產,百度還展示了AI晶元、百度大腦3.0、Apollo 3.0版本、DuerOS 3.0版等AI領域的成績。

  百度在「ALL in AI」的道路上走得越發輕快,曾經共同為百度的AI野心付諸努力的人,卻大多已經離席。百度的下一程,又將與誰同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4: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