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外企大潰敗

作者:liu_032  於 2019-5-17 16: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聞|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這幾年外企的日子都不太好過了。」

「現在公司定的指標賊高,之前每年5個月年終獎去年也只發了1.5個月。」 就職於某世界500強公司的陳昊告訴投中網,「有傳聞說馬上要開始裁員了,賠償是N+1,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陳昊目前最大的困擾是不知道自己是否會在公司的裁員名單之列,而對於就職於甲骨文的王磊來說,就是下一步該如何走。

5月7日,美國軟體巨頭、資料庫產品供應商甲骨文在中國大舉裁員。據悉,此次被裁撤的1600人中有900多人將會作為首批裁員執行,其中有500人來自北京研發中心。

不幸的是,王磊就在500人之列。目前,他已經在其社交平台上掛上了「即將失業人員,求推薦」的動態。

根據王磊的描述,甲骨文中國此次裁員只是個開始,「深圳前幾天已經裁掉了全部研發人員,甲骨文中國研發人員全部被裁不可避免。」如果此言非虛,就意味著已經入華30載的軟體巨頭或將退出中國市場。

巨頭敗走

時間回到1989年,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剛剛起飛,國內還缺少現代化企業,中國科技巨頭BAT大約還需要10年時間才能誕生——百度(2000)、阿里巴巴(1999)和騰訊(1998)。

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的世界軟體巨頭,甲骨文很快在中國打開了市場。

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02年在深圳建立了第一家研發中心之後,甲骨文又在北京、上海、蘇州、南京等地相繼成立研發中心。2013年,其已經超越IBM,成為繼微軟之後全球第二大軟體公司。目前,甲骨文在中國有14家分公司、5個研發中心,約近5000名員工。研發中心負責雲開發、Linux、Oracle Spatial、虛擬化技術、伺服器技術和應用開發等。

甲骨文中國的風光,由於雲時代的到來而宣告終結。甲骨文擅長的是伺服器和資料庫業務,隨著雲數據中心逐步開始替代傳統的數據中心,甲骨文中國的成績每況愈下。根據賽迪發布的《2018年中國企業級應用軟體市場主要廠商排名TOP10》顯示,甲骨文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出前三甲,在用友、SAP和浪潮之後,排名第四。

事實上,隨著中國企業的不斷崛起,昔日在中國市場風光無二的國際巨頭們境況早已大不如前,而甲骨文的故事,只不過是中國浩浩蕩蕩的外企退潮下的一個小註腳。

2010年3月23日,巨頭谷歌就曾宣布停止對谷歌中國搜索服務的「過濾審查」,並將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香港,由此,谷歌搜索服務正式退出中國內地市場;

2016年8月1日,在入華30個月後,Uber宣布與滴滴達成戰略協議,將由後者收購優步中國在中國大陸運營的品牌、業務、數據等資產;

不久前的4月18日,亞馬遜中國也對外宣布,將於2019年7月18日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未來在中國將僅保留kindle電子書和跨境貿易兩塊業務。

除以上網際網路企業外,「退出中國」的故事還發生在各行各業。據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一年退出中國的國外零售品牌就達到數十家。其中:

2018年1月16日,繼關閉了所有在中國內地的10家商鋪后,擁有百年歷史的老牌百貨公司馬莎百貨關閉了其天貓旗艦店,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2018年10月15日,韓國樂天集團旗下零售超市樂天瑪特在華93家門店宣布向利群股份、物美集團出售的基礎上,餘下未能出售的12家店鋪,也將在年內徹底關店。

2018年12月5日,梅西百貨發布公告稱:從12月3日起停止接單,未來將通過美國官網繼續服務。而據媒體報道,早在2018年6月9日,梅西百貨中國官網已經宣布停止運營。

此外,包括D&G、New Look、Topshop、forever 21在內的眾多時尚品牌也在近一年內紛紛退出了中國市場。

在中國繁榮了30多年的外資企業,為什麼突然就不吃香了?

消失的「外企光環」

「十年前大家都擠破腦袋想進外企,因為能進外企的都是實力強的人,而且福利待遇都很高。可現在,國企、外企待遇沒太大差距。」陳昊說道,「人家應屆生來面試都先問能解決戶口嘛,這個我們給不了。就算這樣,外企的門檻也還是很高。」

根據獨立調研機構優興諮詢(Universum)的調查,在2007年,有多達50.2%的大學生畢業后想去外企工作,到了2017年,這一數據下滑到了18%且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

「現在外企的光環越來越少了。」

「外企光環」消失的背後,是中國政策的改變與國內企業的騰飛。

首先是政策方面,與二、三十年前不同,在政策上中國對於外資的偏向正逐步降低,轉而扶持民營企業。在2008年的全國兩會上,頒布了新的《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內、外資企業稅率分別由原來的 33%、15%統一為25%。此外,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原來執行的再投資退稅、特許權使用費免稅和定期減免稅等稅收優惠政策也逐步被取消。

其次,外企的人力成本也在逐步攀升。隨著中國國力的提升,以及物價上漲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國的勞動力成本與過去相比有了大幅度的上漲。加之在政策大力扶持的環境下,近10年內國企、私企的福利待遇已經穩步趕上甚至超過外企,而國企、私企分紅和股權的靈活分配對於就業者來說則更具備吸引力。因此,自2010年起,外企的員工開始大量流失。

最後,國內企業的崛起也成為外資巨頭在華衰敗的主要原因。

以亞馬遜中國為例,2004年,亞馬遜通過收購雷軍的卓越網高調進入中國市場,當時中國的網購產業才剛剛興起,亞馬遜憑藉其成熟的運營模式,短時間內銷售額就達到了70億美元,而當時淘寶的網路銷售額僅為其零頭。

然而隨著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企業的崛起,亞馬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幾乎所剩無幾。據艾瑞諮詢報告,2015年亞馬遜在中國B2C購物市場的份額已經從2008年巔峰時期的15.8%下降到0.9%。

根據消費者研究公司iResearch Global的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天貓和京東的電商業務已經佔據了中國市場81.9%的市場份額,亞馬遜中國的市場份額則滑落至0.6%。

國內企業的爆發,已經讓外企在中國的發展面臨空前的挑戰,而外企巨頭普遍存在的「大企業通病」也正在阻礙著其在華髮展的「勢頭」。

「以不變應萬變」?

當前,對於一些國外巨頭,尤其是擁有數十年乃至上百年歷史的老牌企業而言,「以不變應萬變」似乎已經成為了他們的常態。縱使外界如何廝殺,他們都能仰仗自身的技術、渠道等優勢,坐享高額利潤,對後來者並沒有太多提防。直到「敵人」已成氣候,才開始採取應對措施。

甲骨文就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在2010年前後,甲骨文憑藉其強大的銷售能力和定價權,在資料庫市場仍佔有超過50%的市場份額,但隨著雲計算技術的興起,甲骨文原有的優勢蕩然無存。

在過去十年,中國企業上雲的意願從3%上升到84%,中國政企市場的網際網路化進程也非常高,超過了其他區域。為了彌補自己在雲業務上的短板,甲骨文通過重金收購的方式,買下了Peoplesoft在內的多家企業,花費超過300億美元。然而巨額的收購併沒有扭轉甲骨文的頹勢。

根據IDC近日發布的《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從IaaS+PaaS廠商市場份額佔比來看,阿里雲、騰訊雲、中國電信、AWS、百度佔據前五名,甲骨文已被歸到「其他」類,徹底失去早年在中國市場打下的優勢。

通過梳理近年來外資企業「退出中國」或在華髮展疲軟的原因不難發現,除了政策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等不可抗因素外,外資企業自身也存在較大問題。現如今,國內企業逐漸發展壯大,並紛紛向全球擴張,如果在華的外資企業不能正視目前的市場變化,並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那麼「巨頭退華」的故事還將繼續上演。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6: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