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日亞洲最慌亂的地方竟然是曾經繁華璀璨的東方之珠?因為香港畢竟是中國香港,因為你是中國的所以在一些問題上就得承擔內與外得各種壓力。香港自回歸以來一直都是中國看世界的窗口,但是香港這些年的發展乏力也是很明顯的,香港還沒有完全從亞洲四小龍的驕傲中沉澱下來,出現種種衰敗景象后沒有足夠的反思,香港畢竟還是有自己發展的瓶頸,地小人多,缺乏自給自足能力,單個城市點輻射面積有限,甚至還有不自知者將這一切歸咎於大陸的發展侵佔了香港的機會。
從政治層面來看,香港近百年來一直都是是全世界各種勢力交織盤錯的重要結點。無論是清政府、民國時期,還是共產黨時代下的新中國,香港一直都是一個小而強大的鏈接點。自1842年,清朝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后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此等由英國統治的殖民地構成現今香港的邊界。英國政府在這裡深耕殖民政策,將西方文化引入,香港從荒蕪、地瘠山多且缺乏天然資源的小漁村,發展成轉口港,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香港發展進步,香港也逐漸成為西方國家在亞洲的瞭望燈塔。太平天國帶來香港史上首次逃港潮,香港人口暴增,人員結構趨於複雜;甲午戰爭后,孫中山先生在香港成立興中會,也成了中國革命的重要發源地。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與此同時由於香港的特殊政治因素,也成為中國抗日的秘密前沿。在這期間紮根下來的西方各國勢力、國民黨、共產黨、日本等多方勢力此消彼長也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雨。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由英國移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但是為了當時香港的穩定與長遠打算,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務由中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不得不承認,中國政府給了香港地區足夠的自由空間,容納了全世界各種勢力各種人員在香港發展生息,但是也有各種勢力扶持的代理,作為北望中國大陸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