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千古之謎---明代建文帝下落之謎

作者:狼牙月  於 2019-5-3 18: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建文, 下落

建文帝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皇太孫,由於皇太子朱標已先他一步死去,所以朱元璋只能讓他的孫子朱允炆繼位,後世也稱建文帝為明惠帝。

朱棣是朱元璋眾多兒子中能力最突出、最有才華的一位,而且足智多謀。朱元璋在立長兄朱標為太子的時候,朱棣就十分不滿意,但是介於兄弟之情也不好埋怨。但是朱標死後,朱元璋又立懦弱無能的皇長孫朱允炆為太子,這自然引起了他的強烈反對,心裡極為不服。但是朱元璋也深知,朱允炆在各方面都比朱棣相差甚遠,帝王之位傳給他也是實屬無奈,因為自己在之前已經設立了皇長子繼承製度,一旦改變便會有失威嚴。最終,朱允炆繼位。

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他為了能讓明朝的時代更為長久,他便想到了一個辦法,把國家的土地一塊一塊的都分給自己的子孫,各位頭領。朱元璋以為這樣就可以讓自己的子子孫孫團結起來,使他們能夠在自己的地盤上能夠世代延綿,這樣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恰恰相反,朱元璋還在位的時候,他們表現的文文靜靜、和和氣氣,但是朱元璋死後,他們自然不滿建文帝稱王的現狀,更不把他放在眼裡。而建文帝也自然看得出來,於是他便採取措施制裁地方藩王以削弱他們的實力。於是實行了實行削蕃政策。他在這期間,採取各種措施來削弱手握重兵的藩王,而在這之中一部分人該除掉的除掉、該廢的廢,這個舉動也轟動一時。而所有人都對建文帝的這一行為恨之入骨,因此謀反之心便湧上心頭,尤其是燕王朱棣。

其實朱棣早就表達了自己對建文帝的不滿之心,之前我們就有提到,因此他早就有了謀反之心,只是沒有一個合適的借口罷了。這次正好借用這個機會,雖然他是以清楚叛徒奸臣為由,但是明白的人早已看透,他就是沖著謀反去的。

聽說燕王反叛作亂,建文帝一下子亂了陣腳,他急忙調集各路軍隊入京保護自己,但是他這一削蕃舉措幾乎得罪了所有諸侯,哪還有人願意保護他。而他身邊的有才幹的人也不少,但都是些把弄書籍之人,打仗根本不行,比如齊泰、方孝孺。就這樣,燕王沒費多大力氣便打到京城。建文帝見無力反抗,便下令燒宮,朱棣攻入皇宮之後,並沒有找到建文帝,宮內的太監說皇帝已經投入火海身亡了,而且還找到了一個被燒的看不出來是誰的屍體,這也讓朱棣十分驚訝,而且對建文帝的死十分懷疑,不知道那個屍體到底是不是他。

但是據歷史文獻記載,歷史沒有任何有關建文帝下葬的記載。那麼,難道建文帝真的是不堪忍受侮辱而投降火海自殺了?還是逃到了哪裡隱居起來了嗎?對於這一系列的問題,後世眾說紛紜,而建文帝的死也被埋上了疑問。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建文帝並沒有死,而是逃了出來,隱居山林做了一個和尚。據說他在慌忙逃竄中一個太監告訴他太祖皇帝給他留了一個密匣,其中的大概意思差不多就是太祖皇帝早就料到了他有這一天,並給他指了一條明路,讓他削髮為僧,從密道逃出后,隱居山林,從此與世無爭。據說甚至還有人找到了建文帝的隱居之所,因此後人也對這種說法比較偏袒。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建文帝的確是被焚燒而死,而眾多歷史學家也一一做了不同的解釋,但是不管有怎樣的說法,其實都是猜測出來的,分析出來的道理這都是根據建文帝的心理走向揣摩出來的,所以對於建文帝的死,至今還是一樁謎案。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7: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