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照片:90年代在廣州深圳的打工仔

作者:狼牙月  於 2019-4-25 20: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90年代, 打工


1974年4月10日,廣州新客站工程竣工。同月12日,車站正式投入營運,並正式定名廣州站。位於大沙頭的原廣州站恢複名為廣州東站,同時撤銷原流花橋站。自此,廣深鐵路、京廣鐵路起點改為廣州新客站
老照片:90年代在廣州深圳的打工仔
打工者們奔赴廣州,出站后卻又茫然無去處。那時還沒建立起市場經濟所需的人才市場,想要在這片熱土上尋找一處安身立命之地,並非易事。廣州火車站前的廣場上總計搭建了8個候車雨棚,設16個候車室,從西至東依次排列為1至16號
老照片:90年代在廣州深圳的打工仔
美容院是為人們提供美容護理、皮膚保健、水療等內容的美容服務場所。從九十年代興起,經歷了指導型美容院、養護型美容院、修復型美容院三個階段
老照片:90年代在廣州深圳的打工仔
深圳。中國最著名和最具代表性的三個出口產品是玩具,鞋子和服裝。萬騰股份公司於1984年開始運營,九十年代擁有約四千名員工。打工者基本都是在流水線工作。
老照片:90年代在廣州深圳的打工仔
深圳。九十年代,外來妹被城市的繁華吸引,不想再回到鄉下。深圳外來人口佔比極高,有一句著名的口號就是「來了就是深圳人」,它開放、包容、激情,吸引著眾多年輕人前往。
老照片:90年代在廣州深圳的打工仔
深圳。這張照片顯示的是中國絲綢製造企業的一家工廠內部。該工廠生產女性絲綢服裝。產品要出口到歐洲,北美和日本。拍攝時,這裡僱用了1800多人。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並大規模生產絲綢製品,更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
老照片:90年代在廣州深圳的打工仔
深圳。所謂「農民工」,實際是指「身在城市從事非農業工作的農業戶口的工人」。他們自己卻無奈的繼續在貧困線上苦苦的煎熬,過著「蟻居」、「鼠居」般的艱難日子,不能公平的分享醫療、就業、教育、娛樂等社會保障性的「改革紅利」的人。
老照片:90年代在廣州深圳的打工仔
深圳。深圳衝浪板製造工廠。衝浪板是人們用於衝浪運動的運動器材。最初使用的衝浪板長5米左右,重50~60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現了泡沫塑料板,板的形狀也有改進。
老照片:90年代在廣州深圳的打工仔
深圳一家台灣公司管理的鞋業公司,九十年代,這些公司的工廠共雇傭了大約一萬人。生產的鞋子主要出口到美國,日本,英國和俄羅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5: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