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東地區是世界大國鬥爭角力的戰場和戰略重心

作者:rasitillos  於 2019-4-9 17: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觀點|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敘利亞戰爭自2011年爆發至今已有七個年頭,起初敘利亞境內外的各種反對派和極端組織在西方國家(包括沙特、以色列)的支持下佔據了敘利亞的大部分領土,敘利亞政府軍苦苦支撐。2015年俄羅斯出動空天軍支持敘利亞政府軍,對敘利亞伊斯蘭國和反對派武裝進行不斷的空襲,導致他們迅速潰敗。如今敘利亞政府軍已經收復了國土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在政府軍控制之外的領土有敘利亞庫爾德人盤踞在幼發拉底河的東北岸敘利亞境內,另外就是大量的敘利亞反對派和部分極端組織武裝龜縮在伊德利卜省。下一步敘利亞政府軍如何收復伊德利卜省,成為敘利亞戰爭的一個關鍵,也是以俄羅斯、伊朗、敘利亞等國家為一派(這一派也包括中國)和美國和以色列等國家為另一派的大國鬥爭的焦點所在。

      敘利亞戰爭之所以引發世界各大國的關注和參與,在於中東能源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控制了中東就控制了世界能源的中心,而誰能控制世界的能源的供應,誰就控制了世界的其他國家。當今美國統治世界的經濟基礎是石油美元的金融體系,而中東的石油和天然氣能源供應是美國石油美元金融體系的重要基礎。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系中,除美國外,歐洲、中國、日本等都是能源極為短缺的,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中東的石油和天然氣的供應才能維持經濟的運行和社會的穩定。

      美國控制中東的手段包括對中東進行碎片化處理並同時和中東的一些大國進行結盟,比如沙特,當然以色列更是美國控制中東的支柱。對中東實施碎片化是美國一貫的戰略,必須讓中東分裂才有利於它的的控制。自二戰以來,在中東地區發生的戰爭不斷,而所有發生過的中東戰爭背後幾乎都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參與和推動的。

      中東地區戰爭中相關國家的勝利和失敗的天平掌握在世界的主要大國的手中。由於美國和西方國家的背後的支持和資助,敘利亞政府軍不斷被削弱,領土不斷收縮,如果不是中東大國伊朗的一直支持,政府軍可能早就失敗了。後來是俄羅斯的出手,形勢才發生逆轉,勝敗的天平終於倒轉了過來。所以,中東的戰爭被認為是代理人的戰爭,其實就是世界大國在背後角力的結果。小國背後沒有大國的支持,很難進行大規模的戰爭,除了有條件能進行游擊戰,否則很難避免失敗的命運。我們看到,此番俄羅斯雷霆出擊,幫助敘利亞和伊朗扭轉了敘利亞戰爭的戰局,對此中國也是功不可沒。俄羅斯參與戰爭的背後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以俄羅斯於2014年在烏克蘭事件受到美歐嚴厲的制裁,它的經濟和金融是難以支撐的。是中國的經濟和金融的支持才使得俄羅斯擺脫了危機,度過了難關,並重新獲得力量,才有能力參與敘利亞的戰爭。否則它自身難保,何談出兵敘利亞。由此我們看到一個地區也好、整個世界也好,都是一盤棋,各個部分都在發生著緊密的聯繫,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國在中東地區對俄羅斯、伊朗、敘利亞等國家進行支持的戰略是正確的,這樣才能抗衡美國意欲控制中東地區能源的企圖和戰略。中國和俄羅斯必須聯合在一起才能對抗美國咄咄逼人的戰略壓力,否則就會被美國各個擊破而遭受失敗。

中國周邊地區引發的戰爭和中東地區發生的和可能發生的戰爭(包括對伊朗的經濟金融戰),哪個方向對中國的戰略威脅更大?

      美國在東亞和中國的周邊地區對中國進行包圍和遏制戰略也是由來已久,從新中國建國之時就已經開始。改革開放以後中美關係有所緩和,但近十多年來美國的戰略又加強了對中國的戰略遏制和圍剿。我們看到,從南海、台灣到與日本釣魚島的爭議糾紛,從朝鮮半島,到越南、緬甸,還有中國和印度的相關領土糾紛和勢力範圍角斗等,戴旭曾用C形包圍來形容美國對中國的遏制和圍剿。可以說,中國的周邊環境非常不安定,也可以說危機四伏。但我們認為,現在中東地區的戰爭對中國國家利益的威脅要比中國周邊的戰爭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和戰略影響更為重大。

      在評價和權衡戰略的重要性時,要看到中國的威脅最終來源於美國的壓力,美國是所有戰略威脅的策源地和發動機,並且美國在與中國的對抗中,是處於主動和進攻的地位的,中國是處於防禦和被動防守的地位的。這就決定了在評價對中國產生重要威脅的戰略重心時,我們應從威脅的發動者和策源地——美國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對美國來說,在中國周邊策劃和推動的相關國家和地區的戰爭威脅是起著對華戰略牽製作用的,而它意圖控制中東地區的能源是它的戰略中的重中之重。美國的軍力和經濟、金融實力世界第一,中國尚無法在全球與美國抗衡,但是在東亞和臨近中國的地區,雖然美國仍處於主動和優勢地位,但中國對美國是可以抗衡的。這就使得美國在東亞和中國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這種戰略對抗是持久的抗衡,美國很難迅速拿下中國,包括以觸發中國周邊的戰爭的方式來快速解決中國。由於美國和中國在中國周邊地區是持久的抗衡,美國不能訊速地取得戰略突破,美國就不會輕易地考慮發動在中國周邊的戰爭,比如台海、南海,因為那樣的話它不僅不能訊速地戰勝和控制中國,還可能會引火燒身,面臨失敗的危險。所以說,對美國最有利的戰略就是,利用中國周邊的矛盾來牽制中國,在中東發力來搏取得大國鬥爭中的戰略主導優勢。

      中東是世界的能源中心,並且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幾大主要經濟體都需要中東能源的供應才能維持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所以,中東對於世界大國的戰略競爭來說地位非常關鍵。美國統治世界的最重要的手段——石油美元體系,其基礎亦在於它能夠控制中東地區能源的供應。如果美國控制了中東的能源,就卡住了中國的能源供應的咽喉,中國想不被美國控制都不可能。當然,包括日本、韓國、歐洲在內的其他經濟體也將在它的掌控中。當美國完全掌控世界能源的供應時,美國可以以能源高價格來打擊中國,也可以以低價格來打擊俄羅斯(2015年初的用低油價打擊俄羅斯就曾實施過)。總之,在美國與中國、俄羅斯等大國鬥爭中,能源戰略關乎命運。對中國來說,當美國掌控中東地區局勢並完全控制中東的能源供應時,美國的能源戰配合它的金融戰這幾乎是一劍封喉的戰略武器。另一方面,對於中國來說,只要中國不發生大的戰略誤判和失誤,在中國周邊觸發的戰爭威脅和諸多矛盾,中國還可以控制局面,美國還難以實施用相關戰爭威脅的手段迅速解決中國,一般來說美國不敢輕舉妄動。美國在中國周邊地區對中國實施的一系列的戰略遏制其實也包括沖著控制和截斷中國的能源供應通道而來的。中國必須重視中東地區的發生的一切,這關乎中國的利益甚至是國運,不能因為在我們周邊地區受到一些威脅麻煩等干擾與牽制(包括中美貿易戰)就放棄在中東地區的戰略掌控的定力。比如當前對俄羅斯、伊朗、敘利亞的繼續支持,還有必須抗衡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大量地購買伊朗的石油。

當今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是經濟體系繼續發展的矛盾還是大國鬥爭的矛盾?

       當今世界的經濟體系是從二戰戰後發展而來的,經歷了戰後黃金髮展的時期,也經歷了1971年布雷頓森林金融體系的崩潰,1971年後世界進入到債務信用為基礎的紙幣時代。戰後的這六十年的經濟發展至今,尤其是1971年後以美國帶頭世界經濟進入債務信用的紙幣時期后,以債務信用拉動經濟發展幾乎在所有的大國的經濟體系中都在施行著(當然,這也是債務信用的紙幣金融體系運行的必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美國等發達國家把中低端實體產業逐漸轉移到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地區,美國自己則成為金融資產和負債膨脹的大國。如今美國的金融債務泡沫龐大無比,內部無法消化,只能通過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剪羊毛和轉嫁危機的方式來尋求度過危機。而中國,成為了世界工廠,但如今實體經濟低迷,房地產泡沫金融體系如金融核彈一樣威脅著全社會的安全。在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多數國家亦為龐大的債務所拖累而難以自拔,發展中新興國家現在被美國的強勢美元戰略弄得危機重重。放眼全球,各地區幾乎都積累著重重的危機,這個世界是個比爛的世界,沒有不爛,只有更爛。因此,在國家競爭中誰先爛下去,誰就是輸家,而能夠通過轉嫁危機而能擺脫危機者,則能成為贏家,美國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乾的。

      我們看美國自1980年代至今,美國放棄了實體產業立國的初衷,開始玩弄金融債務擴張拉動經濟發展的模式。雖然有著1990年代的IT和網際網路等相關產業發展的帶動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在2000年前後,隨著新經濟泡沫破裂,之後的美國金融泡沫以驚人的速度極度的擴張起來,我們真的很難想象美國如何在不進行轉嫁危機吸取其他國家的經濟金融血液的前提下,如何能通過美國的國內經濟體系的來消化金融泡沫破裂的危機?

      因此,由於世界經濟已經陷入病入膏肓的金融泡沫經濟的時代,當這種金融泡沫收縮和破裂時,我們可以想象世界經濟的收縮和蕭條會給全球每個國家的人民所帶來的痛苦和傷害。在全球還沒有找到如核聚變發電產生能源等突破性技術創新所能帶動的經濟發展的模式時,現今的經濟體系和金融債務泡沫真的難以為繼。因此,當今世界的問題,不在於去如何尋求發展以解決問題,而是全世界如何面對金融泡沫收縮和破裂所導致的經濟體系蕭條和崩潰的矛盾問題。

      由於美國是當今世界體系的主導者和領導者,而美國的金融泡沫的危機也是最為嚴重,美國內部無法消化。當然還包括現在世界經濟體系面臨的資源能源供應極限問題,還有環境問題,人口壓力問題等等資本主義世界發展面臨諸多難以解決的危機。面對危機。美國選擇的道路不是被動的應對,而是主動出擊戰略。就是統一全球,建立世界政府,消除中國和俄羅斯等大國威脅而進行肢解之,這就必然形成美國對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強大的戰略壓力。因此,世界的現在和未來將演繹的不在是世界經濟的如何再發展和進步,而是赤裸裸的大國之間的鬥爭。以美國為中心的勢力與以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為另一方的鬥爭,將是大國鬥爭的中心和主線。在中東地區,比如敘利亞的戰爭和伊德利卜省未來的形勢,背後都是這種大國鬥爭角力的戰場。

      因為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有沒落的趨勢,美國在計劃和實施如何肢解和解決中俄等大國的相關戰略,中國對此就必須應對這種挑戰。當然,中國的戰略是持久的相持,並且採取了以發展來促和平的戰略(比如一路一帶經濟路線圖),同時不斷加強完善國家防禦戰略,並在外交路線上採用合縱連橫的戰略來突破美國的包圍和遏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5: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