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淘寶、萬達等平台型商業邏輯大行其道的文化土壤中能否進化出現代商業文明?

作者:rasitillos  於 2019-4-8 10: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觀點|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購物上淘寶、逛街去萬達、出門叫滴滴、旅行住途家(Airbnb的中國fan版之一)……如果不是品(te)味(bie)獨(tiao)到(ti),一個普通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幾乎都能被這類「平台型的」商業體網羅。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代商業文明根基尚淺的中國這片土地上,憑著農業文明時代跑馬圈地等土地經濟思維,野蠻生長並已殺出一片天地的這幫「二房東」們,能在佔有各種資源的位置上把握機遇擔起責任,將中國的商業生態推往現代商業文明的方向進化嗎?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或者,我們應該將問題往更廣、更深的層面推進一步來思考、探索:「平台型商業邏輯」 大行其道的當下,我們——中國社會中的每一位我們,該如何剖析自我的短視與優勢——迎接挑戰,抓住機遇,推動現代商業文明在這片文明古老悠久的土地上萌芽興起?!

答案與線索,也許就藏在我們與「二房東」打交道的日常細節里。請先隨我一起展開一場「細碎·啰嗦」之旅:

如果說,錯過了在淘寶上打造出一家皇冠店鋪的最佳「時代」(而缺失了「淘寶店主」角色部分的經歷)而不足以聊「我與二房東們的愛恨情愁」的話,那以「司機」身份參與過「滴滴」的崛起,則給了我這樣的「資本」~

【這是一個前後歷時僅一個多禮拜的「故事」,卻預示了時隔兩年後的「事故」——舉國義憤的「滴滴事件」——的必然性。

懷著對新生事物、熱議話題的好奇八卦,我雷厲風行地投入到成為一名共享汽車「司機」大軍的行列,去一探「共享經濟」與「高額獎勵」的究竟。

因為骨子裡追求極致的那股「八卦勁」,我不僅當起了司機,還同時在Uber(優步)和滴滴兩家相互競爭的公司平台上當司機。當然,也因此切身感受與見證了野蠻粗放的圈地商業思維是如何瘋狂擴張並致所及之處寸草不生——後來的Uber被收購、一家獨大的滴滴留給社會的更多的是非議而非美譽,便是最好的例證……】

好,下面我們開始講故事。

在一個獎勵頗豐的晚高峰時段,我接到一個訂單,而這個普通的訂單又意味著不那麼普通的兩個方面。

一方面,這個訂單是達成該獎勵時段內獎勵條件的最後一單,意味著司機做完此單就夠條件拿到相應的獎金,不然以便價車資跑了兩小時的勞動付出是虧本的——司機合情合理的收入,不是直接體現在每一單訂單的車費收入里,而是靠滴滴公司所謂的獎勵政策來「燒錢」補貼,這就是「圈地思路」下的違背正常商業邏輯的扭曲做法之一;

另一方面,這個訂單的乘客「觸發」了一系列的問題,暴露了滴滴公司從產品設計、運營管理到經營理念等全方位觸及一間公司生死存亡層面的結構性缺陷……

當時的滴滴地圖定位系統並不十分精準,當我按系統導航到達「乘客上車點」時,是一處因周圍修路非常狹窄擁堵以致根本不可能「停車上客」的「緩慢移動的車流中」的一個「點」,當然也並未見到該乘客的身影,而該乘客的電話任你如何焦急地暴打都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無奈之下只能順著車流繞著附近擁堵的路段兜圈,等我一邊開車一邊給該乘客撥電話、再回到那個系統定位的點時,已是半小時后,而此時也已來到了獎勵考核時間段的尾聲了(已經不可能有在考核時間段內再接多一個訂單的機會了)。雖然,電話仍舊一直處於無人接聽中,所幸的是,再次回到該定位點時,有「乘客」——上車了!接下來,把乘客送往目的地、下車、(系統)扣費,本以為就這樣完事了。誰知,(估計是收到系統提示被扣了30多塊錢車費),那個之前一直都無人接聽的電話居然活過來打給我了,而且電話那頭還活得非常生猛地給我劈頭蓋臉過來:我剛才趕時間,坐了另外的車(又沒坐你的車),(你)憑什麼扣了我的錢?!然後,極端無禮地就掛掉了電話……他不接電話害我耗費大半個小時的時間和汽油在擁堵的路上繞著圈子所帶來的個人情緒上的焦慮,都暫且不表;他毫無契約精神不負責任地單方面換車的行為能在滴滴平台上不受任何約束地發生,也先不深究;還有,那個最後上了我的車的「乘客」又是何方神聖,也權當合巧的「插曲」忽略不議——畢竟,又沒有人就改善產品體驗諮詢我意見~~

然而,兩天後發生的事情,讓我這個自以為同樣是滴滴 「客戶」(或者說是合作夥伴),「司機端客戶」的司機——驚掉了下巴、震怒了發冠:滴滴方面居然不需要問過我,甚至連「知會一聲」都免了,就單方面獨斷地從我在滴滴公司暫存車費收入的賬戶里扣了錢!至於,扣了多少錢、為什麼扣掉這些錢,還得你自個兒去核計、去估計——喔~原來是,那個臨時換了別的車還不接我電話的乘客,跟滴滴所謂的客服「投訴」說他的錢被「冤枉地」扣到我賬戶里了,於是滴滴就大義凜然地在我的賬戶里把錢扣回去了——同時,還一併扣走了我當天的獎勵收入,理由是這單「冤枉訂單」被撤銷,那,我當天的績效就達不到獎勵條件了,於是相應的獎金也被理所當然地扣回去了。而這整一個過程,由滴滴方面一氣呵成執行到位,從頭到尾未與我有過半個字的溝通,更妄談「交換意見」。可是!要知道,這賬戶里的錢可是已經被扣掉了滴滴的平台服務費的純屬於我的車費收入,按正常邏輯,這是乘客達到目的地時下車前就必須要支付給我的、直接能被我用於購買任何我想買的無論是盒飯廁紙還是黃金首飾的、由我自由支配的勞動所得!我作為「撐起你滴滴打車帝國的重要合作夥伴的」司機,出車、出油、出時間、出人力,替你滴滴廉價賣命接單、「圈地」,辛苦換來的微薄車費收入先得「按規定」在你滴滴賬戶里扣押一個禮拜才能提現不說,你滴滴居然能狂妄到肆意扣減我賬戶里的錢還不用「驚動」我——我真的很想知道,是誰給你的邏輯和權力,啊?!

【交道打到這份上,這「二房東」是個什麼德行,其實已能基本定論了。但,八卦使然,我還是又給自己加了場「內心戲」:說服自己以一種要對自己、對全世界「負責任」的姿態,給時間和耐心讓自己去「討」回公道與尊重,同時給機會這間初創公司改進與成長。】

接下來,我開始了更為心力交瘁的與滴滴客服的交手~最後,在那冰冷又幽長的電話語音與那客套而麻木的真人真聲的交互蹂躪中,敗下陣來。(哎~好奇害死貓哪~)

「很抱歉給您帶來不便,請問還有什麼可以幫到您?」——他們客服人員從頭到尾有且僅有的這句台詞的空洞,將我打得一臉茫然滿心困惑地陷在不能自己的思考里:

·那位單方面撕毀訂單的「乘客」,在給 「我」的利益造成侵害的時候,選擇以不接電話的方式來逃避責任;可是,當他因自己的「不正當處理問題(不及時賠付少許「取消訂單費」取消我這邊的訂單)」而帶來30多塊的車費「損失」的時候,他卻「跳」出來「據理力爭的」——這中間難道沒感覺到有什麼東西失衡了嗎?我們語言文化里的「推己及人」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正是守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的智慧嗎?

·滴滴收取的是「平台服務費」,顧名思義就是要做好對乘客、對司機、對社會的服務。而從他們一開始的「扣押司機的車費收入一個禮拜」的運營細節上,就暴露了這間公司對自身定位理解的偏差,以致後續執行的脫軌,進而發生肆意扣減司機賬戶里的錢等離「盜取別人錢財」等違法行為只是一線之差一步之遙的「案例」,也不是什麼意料之外的事了。為什麼我們語言文化里的「不斤斤計較」的包容大氣總是不時就用在了縱容一些「惡小」的方面,乃至事態發展到幾敗俱傷的境地?(滴滴沒有變得更好,卻這野蠻擴張的過程中扼殺了其它創新的可能性,而我們的社會也失去了享受更多創新成果的機會,優質的司機團隊在萎縮,乘客又回到了打車難打車貴的「解放前」~)難道這不是我們運用好古訓「沒有規矩何以成方圓」的最好範例嗎?

·那些工作在形同虛設空洞地面對問題的客服崗位上的年輕人,難道真的對每天收到各種問題無感嗎?他們能通過激烈的競爭面試爭取到這個工作崗位,說明他們的理解能力、智力肯定不是平庸之輩,但卻千篇一律地用著機械空洞的話術應對著一切——這樣內心與行為反差如此失衡的狀態,難道不會漸漸鈍化一個年輕人的感覺,從而迷失內心最真實的自我嗎?他們是否有懷揣將事情做得更好的信念,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爭取與同事上司的積極溝通,把事情往變得更好的方向去推進呢?我們語言文化里的「心口不一」不正可以用來反思警醒自己不要在不知不覺中迷失自己嗎?

以上細碎又啰嗦地將「滴滴」看作一個整體的「人體」,展開其內部的「五臟六腑」來討論,我並非想說「要關注細節加強現代化企業文化建設及科學管理」等陳詞濫調,相反,我更想強調的是一種由「個體」發力去推動「整體」不斷完善的思路。其實,這也是生命起源的方向(由單細胞向多細胞發展的方向),只是現在我們引入「感覺」作為資源來實現「整體與部件的平衡聯動」。

以上面的「乘客部件」舉例來說,「我」在被該 「乘客」毀約的時候體驗到的「氣憤的感覺」,其實就是一種資源,它能推動「我」去找滴滴「討公道」,從而促進滴滴改進產品設計和運營管理流程,以至達到整個滴滴業務流程在社會運作中呈現出一種「美感」,即,讓乘客、司機、社會(緩解公共交通壓力)等各方面都感到滿意的狀態。

我們現在問題是,要麼只見樹木不見林,要麼是照葫蘆畫瓢造了林——林子里的各生態部件卻沒有能健康有效地運轉起來。例如,我們看到有Uber就整個滴滴、看到有Airbnb就整個途家,可是敲開外殼看裡面的管理體系、客服理念、產品設計、人才規劃等細節部分的時候,就會發現各部件並不能有機聯動起來的虛有其表的問題,而市面上又不乏各種經營管理成功學方面的書的暢銷,由此可見,我們現在需要的是從一個更高的層次來創新出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方法。

我覺得,要是我們可以基於傳統中醫的「整體-平衡」的看問題的智慧,同時吸收日本人關於「感覺是一種獨特的資源」的見解,喚醒我們每個人生而為人與生俱來的「感覺」資源,來做人做事,不僅將推動發展出具有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的獨特現代商業文明,更能將整個民族的文化競爭力提升到全新的層次。

這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方法呢?簡單來說,就是,帶著對「美感」的追求去平衡我們身處的動態的世界。

當我們毫無頭緒的時候,其實是可以通過一些反向思維獲取靈感,排除掉一些貌似合理的方向。

例如,《槍炮、病菌與鋼鐵》中的「安娜卡列妮娜原理——可馴化的動物都是可以馴化的,不可馴化的動物各有各的不可馴化之處」告訴我們:對於成功,我們往往是尋求容易的、單一因素的解釋。然而,對於大多數重大的事情來說,成功實際上需要避免許多個別的可能的失敗原因。由此可見,就連人類社會進化的方向都尚且隨機而不可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強迫自己一定要成為「馬雲第二」呢?畢竟你和他的顏值就不在一個檔次上,這背後所匹配的內心強大的能量差就不可同日而語……因此,在積澱我們自己的現代商業文明的道路上,我們不能也不必照搬西方的「容易的、單一因素的解釋」,而是應該以避開許多可能導致失敗的陷阱為基調,再腦洞大開地去擁抱新的可能性,例如,將東方的歸納邏輯與西方的演繹邏輯互為融合的,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在已有中醫智慧精髓,亦即是,歸納邏輯的基礎上,我們融入演繹邏輯的線索是什麼呢?

是,感覺!

感覺,是人類與大自然相處的漫長歲月中進化出來的利器,這正是大自然的演繹邏輯的成果。因此,用好 「感覺」,其實就是用好了「演繹邏輯」。因為,人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是一個感測器,時刻接受著我們每個人與外界接觸、相處的信息,然後經過嚴密的分析推演,將得出相應的結論以各種例如危險、安全、傷心、難過、憤怒、歡喜、愉悅等感覺的形式推送給大腦感知,讓我們做出最適合生存的判斷。所以,我們現在只需有意識地喚醒這種與生俱來的「感覺」能力,並加以運用就好。

如何用好「感覺」,「美感」是關鍵的環節。

什麼是美?

生活,往下是生存,往上是精神;

精神,一方面是哲學,求真;一方面是信仰,求善;

真+善=美

所以,我有一種自信的「感覺」——中醫的「整體平衡」+感覺的「美感」,將是創造出一種新的世界觀,至少是一個值得嘗試的解決問題的創新角度。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1: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