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大河》:主流創作匯聚中國精神 [2019/02]
- 中學歷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觀念 [2019/02]
- 郭氏營銷號套路 [2019/02]
- 杜鋒有2種「拿捏有度」力促廣東收放自如,德萊尼有明顯作用不建議更換 [2019/02]
長期以來,中國電視劇形成了聚焦現實、紮根人民、紮根生活,與時代同呼吸,與人民共命運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不論是過去的經典佳作還是未來幾年的規劃,主流電視劇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宣傳節點展開創作,從不缺席歷史巨變下時代精神的表達,從不缺席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喜怒哀樂的書寫。如何讓主流電視劇更加主流,更加深入人心,總有一批創作者無論外界如何浮躁,如何喧嘩與騷動,都在潛心耕耘,都在默默探索實現之策。《大江大河》劇照。資料圖片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這樣一個重要節點,在國家處在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處在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自2018年年初,《初心》《陽光下的法庭》《歸去來》《最美的青春》《黃土高天》《正陽門下小女人》《那座城這家人》《大浦東》《外灘鐘聲》等一批聚焦改革開放、聚焦文明進步、聚焦創業創新、聚焦生活變遷的現實題材電視劇先後登陸中央電視台及各省級衛視,在晚間黃金檔時段播出。這些優秀劇作通過回顧我們所走過的不凡之路,重溫激情燃燒、責任擔當的理想主義歲月,起到進一步增強信仰、信念、信心的作用,也讓越來越多的觀眾成為這批電視劇的「自來水」。可以說,電視劇人在時代面前,通過劇作的創作、生產、播出,較為圓滿地完成了這一光榮的使命。
2018年,把「正午出品、必屬精品」作為團隊口號的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為觀眾奉獻了《大江大河》這樣一部優秀作品。從該劇的相關數據來看,無論是全網熱度、豆瓣評分,還是微博、彈幕、貼吧帖子數量等,這部電視劇都穩居前茅。《大江大河》深受觀眾歡迎可能有機緣巧合的因素,但更多的還是由於其遵從了出好劇的規律。該劇成功的經驗可以濃縮為七個「好」:檔期好、主題好、故事好、人物好、演員好、質感好、合作好。
早在幾年前,正午陽光就購買了小說《大江東去》的改編權,開始有意識地謀划並做好充足準備,一切都按40周年慶祝的日子倒計時創作、宣傳和播出。正午陽光有針對性地策劃,形成豐富話題,並構成該劇「天時地利人和」的基礎。與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時代背景相契合,《大江大河》表達的是改革的先行者們不斷求索、改變家國命運的主題,表現的是覺醒的過程和覺醒后的力量。其中,編劇袁克平老師在自身豐富生活體驗的基礎上予以提煉,將故事緊緊圍繞家國命運展開,人物的選擇推動情節發展,情節發展中又展開人物的立體化性格。因此,《大江大河》中幾乎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有夢想、有愛恨、有內心衝突、有掙扎、有憂傷,是可以被稱為典型人物的「這一個」。劇中飾演不同角色的演員們也是要顏值有顏值,要演技有演技。無論是主演,還是配角,都將情感全身心地融入角色,呈現出的表演精準、傳神。同時,劇組秉承工匠精神,場景、美工、服裝、化妝、道具等一絲不苟、精心製作,通過寬幅攝影真實地還原了歷史氛圍,也讓觀眾不知不覺進入規定情景。此外,制播分離的生產方式一方面拓寬了生產渠道、豐富了節目內容,另一方面在電視台對電視劇創作逐漸失去話語權和主導權的背景下,上海廣播電視台在《大江大河》創作上的參與推動宣傳推廣的儘早開展,使播出市場後顧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