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一位質疑宇宙權威的奇人(8)什麼是空間、數學空間和生存空間?

作者:重返伊甸  於 2022-1-6 05: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介紹|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關鍵詞:吳裕祥, 空間, 數學空間, 生存空間

 的贈閱版本,作者是我的師兄吳裕祥博士,該書圓了我一部分少年的夢,真是緣分。記得八十年代末我正在讀研,有一次去導師家正趕上導師收到了吳師兄從美國寄來的禮物(記得好像是微型錄音機),當時我就很羨慕這位師兄。幾年前在導師弟子的朋友圈裡結識了吳師兄,他憨厚耿直,長的也很實在,吹一口好笛。有時還給師兄弟們修改詩詞,發一些小遊戲互動,孩子氣十足,是一位樂天派玩家。

吳裕祥博士出生於中國江西,父親是當地名醫,文革期間曾被定為「反動學術權威」,並跳樓自殺未遂而成為殘疾。他初中一畢業就被下放到農村多年。1977考入大學,入學時經考試免修英語。1981攻讀碩士學位,免修 5 門主要課程。1987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全額 Regents Fellowship 獎學金,1990獲加州大學伯克利工程學院博士學位。創造了伯克利工程學院最快拿到博士學位的記錄

沒想到這位師兄竟能放棄許多創業發財的機會(他在美國矽谷地區工作10余年,是沃爾瑪公司倉儲PUT系統最早的研發3人小組成員之一,1999年,他曾回國提出開發人工智慧項目,創建軟體研究所等項目,后因水土不服而重回美國),他花費十多年時間潛心研究宇宙,出版了多部書籍,其中《誰有權談論宇宙》一書中選擇《距離的奧秘》一節進入中國國立大學 7.15 大學語文精品教科書中,他從觀察宇宙到參與論證宇宙,質疑愛因斯坦相對論,質疑霍金,質疑美國宇航局,質疑哈勃望遠鏡,他提倡創新,在這物慾橫流的時代實屬不易,更是讓我十分欽佩。該書有理有據,充滿哲理,創新,智慧,詩意濃厚,文筆優美,勵志有趣,適合初中以上的讀者閱讀,現在的青少年真是有福氣能讀到如此啟迪人生的好科普書籍,現實生活中又能有幾個讀者願意花時間去讀這類「虛無飄渺」的科普呢?。說實話,我沒有資格評論書中的觀點,但我確認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經吳裕祥師兄同意,我分享一點書(原著二百多頁)中作者對宇宙的認知和對宇宙權威的看法,令人耳目一新,感興趣的讀者可到網上購買原著(也有英文版的)閱讀。

「第八問 : 什麼是空間、數學空間和生存空間?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宇宙如浮萍,徜徉在時間的長河上;時間像銀河,流動斗移星轉。人類的數千年存在,只是宇宙的瞬息過客;星球的萬億年壽命,也只是天地彈指間之濤生雲滅。

時間和空間是永恆的話題,也是神秘的不容易說清楚的東西。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幾句 5000 年前道德經開篇名言,可以拿來做描述時間與空間的大綱。

本書第八問討論空間,第九問從批評穿越和時間之旅的角度討論時間。

學術上來說可以用各種方法來定義、解釋空間及其性質。但是,這種解釋需要有道理,有說服力,能夠與人類自古以來的實證經驗不矛盾,也不摻雜虛無的甚至屬於現代神話那種完全出自於想象的東西。更不要把不同因素蠻橫地攪合在一起來討論問題。在這裡我們要慎用「科學」二字,因為我們看到現代歷史上的科學大師—物理數學天文學宇宙學大師們—用「科學」把本來清晰明白的概念攪和成一團漿糊,並且用這團漿糊以科學的名義糊住了其他不精通數學的哲學家思想家的口!

但是這些現代大師給了我們什麼樣的空間概念呢?彎曲的空間,與時間攪合在一起的時間空間,時空可以互換的空間,平行的空間,多維的空間........本問中我們將充分證明空間是不可彎折的。下一問中我們將繼續證明時間和空間是不可以轉換的。而什麼平行空間中存在的另一個「我」,許許多多的「我「在多維空間中存在著.....這些都是比神話宗教還低俗的,毫無」科學「根據的,用數學編織出來的科學神話故事。

空間是什麼?

直白地說,空間首先是空的,意思是空間裡面什麼都沒有!

請先好好想想,這種樸素的說法對不對?空間是空的,是存放一切事物的地方,一切事物也都存在於空間。沒有空間就沒有事物。沒有事物的時候,空間照舊在那裡。如果同意說空間是空的,裡面什麼都沒有是對的,那麼,很簡單的一句話就把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給毀了:什麼都沒有的空間怎麼彎折它?彎折什麼?能彎折「沒有」嗎?如果有東西存在於某個空間,這個空間才表現出彎折來,那麼,不是讓這個東西存放在裡面的空間彎折了,而是這個東西本身彎折了。請仔細想想。所以,把空間概念搞清楚正確有多麼的重要!

時間又是什麼?我們認為時間有兩副面孔:尺度時間,和事物存在的軌跡時間,簡稱存在時間。

地球人的時間概念首先是從地球自轉一周的自然現象而來。尺度時間就是地球人按照地球自轉一周規定為一日開始慢慢完善發展起來。應用時間是和尺度時間的應用綁定在一起的,是用規定好的時間尺度去度量—度量什麼呢?當然不是空間。空間是空的,裡面本來什麼都沒有,拿尺度時間去量空間的什麼?量「沒有」嗎?所以,是用時間的尺度去度量存在於空間裡面的事物!這段話有問題嗎?

請仔細想想。如果同意上述說法,那麼,把時間和空間綁定在一起就沒有任何理由了,因為空間和時間沒有任何直接的關係。 空間和時間是通過存在於空間中的東西而產生聯繫的。

空間是什麼?

空間由下列三部分組成:

終極空間,

子空間(空間),

子空間隔離(隔離)。

數學不是現實

數學的空間和現實物理的空間是不同的。數學空間的維度粗略來說可以看作是數學公式中變數的個數。奇怪的是,人們幾乎不願正視也很少討論這種不同。更有甚者,特別是學者們,會自然而然地認為數學比現實更真實。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愛因斯坦用光束,剛桿,連同一大堆眼花繚亂的定義、概念和公式建立起狹義相對論的數學遊戲!

這都是人類幾百年來把數學弄老化了的惡果!

事物存在定律的定義:事物在從誕生、經過去、到現在、預計未來的運動中只存在於「現在」這一瞬間。 事物的過去是事物進化過程給我們留下的若干事件進程的記憶;事物的相對將來,是已經發生的、信息正在向目的地傳輸但還未被接收的事件,這個事件的過程是有序的不可逆轉的;事物的絕對將來,並不存在於「現在」這一瞬間,僅僅是我們對事物發展到某些時刻的事物的進化軌跡中的事件的預測或期望。事件的已完成未來,是事物的部分信息已經經過「現在」一段時間后的軌跡。從系統外部的任何地方觀看某事物,看到的事物本身只存在於對應它本身系統「現在」那一刻,其餘的全部是發生在這一刻之前的事件的歷史記錄,而這一刻之後的事物是不存在也看不到的。事物是可以分解和組合的。

事物存在定律的世界線說明

小船慢慢在平靜的湖面滑行。船就是事物現在存在的這一點;船後面的水波是它運行過後的軌跡,是小船曾經在那兒存在過的歷史記錄;小船將要到達的前方我們根據現在的位置和歷史的軌跡可以大概地預計出來,但那不是事實。也許下一刻小船沉沒了呢。同樣的道理和同樣的證明可以推廣到宇宙間我們常識所知的一切事物。

比如太陽,它每時每刻都在起著能量轉換的反應,每時每刻都在釋放能量,它的每時每刻都不一樣。又比如光子,它這一刻從太陽發出,下一刻就離我們近了幾十萬公里。而它經過的幾十萬公里,每一處都是它經過的軌跡,每一處它又僅僅只有某一瞬間的存在。所有的一瞬間存在的總和,就構成了太陽光傳播的軌跡,亦即太陽光傳遞的世界線。但光子並不是世界線,光子只有一粒,是這個光子的獨特運行軌跡構成了它唯一的世界線,這個軌跡上的每一點都對應著不同的時刻。光子在這個世界線的頭上。

河流是由無數水滴組成的。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水流進大海,又有源頭的水注入河道。沒有一刻流動的河與另一時刻的河會完全一樣。我們這裡用到的世界線概念,有其明確的定義:獨立事物用一根世界線來表示,該事物的開始對應世界線的末端事件起點,該事物的「現在」對應這根世界線的前進的頂點,也是事物的存在地點。從起點到頂點之間的所有事件點依照嚴格地從過去到現在的時刻順序依次有序地絲毫不亂地排列,每一點都依次表達該事物在那一時刻的狀態,並依次按發生時刻從開始到現在逐個對應時間軸上的唯一點。

我們可以逐步細微地分解,也可以逐步地聚合,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但事物只在它的世界線集合上的頂點存在著!歷史事件是可能重複發生的,但重複發生的歷史事件決不是同一件事。

當我們在 2020 年的冬天呼喚春天的時候,我們期待的是 2021年的花朵。春天年年往複不已,但決沒有人會說2021年的春花是在2020 年開放的那些。

空間,時間,永遠神秘的主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7 09: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