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我們邀請您與我們一起遍覽聖經全貌、探求真理寶藏。願那聖善的靈藉著生命的道,變化你我的人生。願我們的額頭都蓋上,永生上帝的印,歡喜迎接基督的榮臨。蓋印人生從讀經開始。
主耶穌在世時,為我們設立了兩個新的禮節,即浸禮、聖餐禮(包括「謙卑禮」,或稱「洗腳禮」)。「聖餐禮是領用耶穌的血與身體的象徵,表達我們對他——我們的主與救主的信心。在這項聖餐禮的經驗中,基督臨格與他的子民相會並加力量給他們。我們領用時,喜樂地宣講主的死,直到他再來。領聖餐的準備包括自審,悔改與認罪。主設立了洗腳禮,代表重新潔凈,表示樂意帶著基督的謙卑彼此服侍,並將我們的心在愛中聯合。聖餐禮是對所有相信的基督徒開放的。」(《基本信仰二十八條》第十六章「聖餐禮」)
聖餐禮當包括洗腳禮和聖餐兩階段。
一、聖餐禮前的預備—洗腳禮(又稱「謙卑禮」)
(一)、是主親自設立的禮節:
在主耶穌被賣的那天晚上,主和十二個門徒來到一間樓房上過逾越節,「吃晚飯的時候,……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約13:2、4、5)
「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向你們所作的,你們明白嗎?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約13:12-15)
(二)、洗腳禮的意義
1、省察己過:
關於信徒在聖餐禮前的預備工作就是自我省察過犯,正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 11:28中勸勉的那樣:「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信徒應在禱告中檢查自已的基督徒屬靈的經驗,懇切認罪,並修復與主與人的破裂關係。
主在聖餐前進行的洗腳禮,成就了那勸勉信徒各人在吃聖餐前都應先「自己省察」的教訓。依照猶太人的習俗,在逾越節時,猶太人的家庭在無酵節七日的第一日來到之前,要從家中除去一切的酵——罪(出12:15、19、20)。因此,信徒必須在吃聖餐前,承認並悔改一切的罪,包括驕傲、爭競、嫉妒、忿怒、自私等,才能在適合的心靈中,在這最深的層面上與主基督相交通,相親近。為了這個目的,主在聖餐前設立了洗腳禮:「要照著我向你們所作的去作」,且應許賜福給我們:「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約13:17)。
2、洗腳禮顯明了主基督的使命——謙卑服侍人,及參加者的屬靈經驗:
它的意義在於記念主的謙卑虛己,並提醒我們需要經常靠主寶血潔凈自己,不斷與主相交,學習培養謙卑、寬恕的品格,「用愛心互相服侍」(加5:13)的美德。
聖餐應該是喜樂的時候,不是悲傷的時刻。聖餐前的洗腳禮已經供給了我們自我省察,認罪,消除矛盾及寬恕的機會。我們既已得著借救主寶血得潔凈的保證,信徒就已準備好可與他們的主進入特別的交通,他們來到聖餐桌前,是帶著喜樂的心,是站在十字架的陰影下,已準備好可以慶祝基督救贖的勝利。因此,在預備領受聖餐前,不要因主的死而悲傷,當因主的愛而喜樂。
二、聖餐禮是主耶穌親自設立的新約的禮節
當主給門徒們洗完腳之後,來到了逾越節的筵席旁,與門徒們同赴筵:「時候到了,耶穌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耶穌對他們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我告訴你們:我不再吃這筵席,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國里。』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上帝的國來到。』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22:14—20)
主就是這樣,為我們設立了記念他偉大犧牲的禮節—聖餐禮,以代替舊約的逾越節。謙卑禮(或稱「洗腳禮」)和聖餐構成了聖餐禮。聖餐通用的名稱有「主的晚餐」(林前11:20),「主的筵席」(林前10:21),擘餅聚會(徒20:7,2:42),等。
在舉行聖餐禮的過程中,按主的榜樣和教訓是先進行洗腳禮,然後再吃餅,最後喝葡萄汁。
三、聖餐禮中的無酵餅、葡萄汁的重要意義
1、代表主的聖潔:
「無酵餅」,即主在逾越節吃的餅,是未經發酵過的。因使餅發起來的酵,會使餅膨脹,是被視為罪的象徵,就如《哥林多前書》 5:7-8說的:「你們既是無酵的面,應當把舊酵除凈,好使你們成為新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獻祭了。所以我們守這節不可用舊酵,也不可用惡毒(或作『陰毒』)邪惡的酵,只用誠實真正的無酵餅。」這葡萄汁,也是未經發酵過的。
因此,只有無酵的,才適合代表那「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主耶穌基督(彼前1:19「乃是憑著基督的寶血、如同無瑕疵無玷污的羔羊之血」),只有未發酵的餅,才能代表基督無罪的身體。
2、代表主是「生命的糧」:
主在舉行聖餐禮吃無酵餅時,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太26:26)
主在此將無酵餅比喻成「我的身體」,這和主說的「我是生命的糧」(約5:35)的意思是一樣的。「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因為上帝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他們說:『主阿,常將這糧賜給我們。』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約6:32—35)
3、代表為我們捨命的身體、流出的寶血。
保羅說:「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舍』有古卷作『擘開』),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3-26)
因此,無酵餅代袁主為拯救世人捨命的身體,無酵的葡葡汁代表救主那能潔凈人,完美無瑕疵的寶血。
四、聖餐禮與我們的重要關係
在《約翰福音》 6:53-56中「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沒有生命在你們裡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
主的這句話,充分說明了聖餐禮與我們的重要關係:
第一、借著這個禮節所象徵的,主將他的身體和血賜給了我們,是為了滿足我們最重要的生命需求,即永生的需求。
第二、在聖餐禮中,吃主的「肉」,喝主的「血」,乃是象徵吸收上帝的話之意,即信徒借著上帝的話,就能與他保持交通,並能擁有屬靈的生命和力量。因主說:「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6:63),「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4)。
第三、在聖餐禮中,我們也是借著聖靈吸收上帝的聖言、生命之道——《聖經》的真理。當我們在舉行聖餐禮的過程中,學習聖經中的道理時, 聖靈就會幫助我們從聖言中得到生命的大能力,不斷追求成聖。
第四、主的聖餐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記念,因我們是借著信心來支取主贖罪的效益。參加聖餐禮是代表借著主支持的大能供給我們生命與喜樂,以恢復我們生命的活力,時刻靠主過得勝的人生。
第五、在聖餐禮中,我們「祝福」餅和杯,正如主為餅和杯祝謝一樣(路22:17、19;太 26:27),我們也應在聖餐禮中為主的捨命救贖大恩表示感謝:「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林前 10:16)
且應省察己過,認罪悔改,靠主的寶血潔凈罪污,成為聖潔。
五、聖餐禮的重要記念意義
第一、是記念我們信主之人從罪中得救:
主設立的聖餐代替了舊約時期的逾越節。正如逾越節記念以色列民從埃及的奴役中得救一樣,主的聖餐也是記念從屬靈的埃及中走出來,就是從罪的捆綁中得救之意。
昔日,以色列民在埃及第一次過逾越節時,曾在左右門框和門楣上抹了逾越節羔羊的血來保護屋裡的人脫離死亡,並且逾越節羔羊的肉,還提供給他們逃離埃及的力量(參《出埃及記》 12:3-8)
同樣的,主的犧牲正是為我們帶來了脫離死亡的拯救,信徒的得救正是借著吃他的「肉」,並喝他的「血」(約 6:54:「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復活」)。主的聖餐,宣稱主在十字架上的受死,供給了我們救恩,赦了我們的罪,並賜給了我們離罪成聖的力量、永生的盼望。
第二、是記念我們信徒集體與基督相交:
當教會內充滿紛爭、矛盾和分裂時,我們信徒集體參加、舉行聖餐禮,有助於教會的合一與穩定,也可藉此影響到社會,並表現出真正與基督、與他人之間相好、相契合的和睦關係。對此,使徒保羅強調說:「我們所祝福的杯,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同領基督的身體嗎?我們雖多,仍是一個餅,一個身體,因為我們都是分受這一個餅。」(林前10:16、17)
「這顯明了一個事實,聖餐禮的餅被擘成許多片,由信徒吃下。因為所有的餅片都是出自一個餅,因此所有參加聖餐禮的信徒就在餅所代表他身體的那一位裡面結合而為一了。基督徒借著共同參加這個禮節,就公開表明,他們已經合而為一,屬於同一個大家庭,基督是這個家庭的頭。」(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聖經註釋》卷六,746頁)
所有受過浸禮的教友都應參加這神聖的禮節,因為在這個禮節中,聖靈也必參與動工。
六、聖餐禮中含有主復臨的美好應許
聖餐禮中所包含的美好應許,就是使我們滿懷主基督復臨的期待、盼望。因主曾誓言到:「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上帝的國里,喝新的那日子」(可14:25)。主說的這句話,也是一句預言,它將我們的信心領到將來的永恆國度里,與主同進筵席。那個場合是「羔羊之婚筵」(啟19:9)的大節日。
保羅也說:「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林前11:26)。這也表明,聖餐禮已將主的十字架與主的復臨連結了起來。
七、禁止參加聖餐禮之人
第一、未受洗者和小孩子不可參加聖餐禮:
「聖餐禮只為有信心的基督徒。除了已受洗人之外,孩子們通常不可參加這些禮節」(《基本信仰二十八條》第十六章 「聖餐禮」)。
第二、公開犯罪而不肯悔改者當被禁止參加聖餐禮:
對於這等人,使徒保羅在聖靈的感動下說:「但如今我寫信給你們說:若有稱為弟兄是行淫亂的、或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罵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這樣的人不可與他相交,就是與他吃飯都不可。」(林前5:11)
是否有資格參加聖餐禮,乃是一種個人心靈中的審查工作,別人是不能代替的,因為誰也無法看透別人的內心,誰能準確地識別出麥子與稗子呢?(參閱太 13:25-30)我們的楷模主基督未曾拒絕任何人參加聖餐禮,甚至賣主的猶大,主也同他一起進行了聖餐禮。
因此,我們除了禁止公開犯罪而不肯悔改的人參加聖餐禮之外,不可隨意禁止信徒,當邀請所有教會中有信心的基督徒,都來參加。信徒們都應來慶賀這新約的大節日,見證自己接受了基督作他個人的救主。
鑒於聖餐禮的嚴肅性,不宜頻繁舉行,多數教會都是每季度舉行一次。
八、不按理領受聖餐禮者是干犯主
聖經教導信徒,應對主懷著尊敬之心參加聖餐禮,如在《哥林多前書 》11:27-30中說到:「所以無論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餅,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應當自己省察,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死的也不少(『死』原文作『睡』)。」
1、「不按理」,包括「不配的品行,或對基督贖罪的犧牲缺少積極活潑的信心」(《聖經註釋》卷六 765面)。這樣的行為對主表現出不敬,可以被視為棄絕救主,因此就分擔了那釘主十字架之人的罪了。
2、「不按理」,也包括不進行洗腳禮,不認真省察自己,不認罪悔改。
3、「不按理」,指人未能分辨普通食物與主的贖罪之死的表徵—聖餐之間的分別。「信徒不可將聖餐禮只當作一個歷史事件的記念儀式,但更有甚者,它提醒我們罪已使上帝付出了多少,以及人領受了基督多少的恩典。它也使信徒重新記起,他有責任向公眾見證它對上帝兒子贖罪之死的信心。」(《聖經註釋》卷六 765面)。
聖餐禮是主耶穌基督親自為我們設立的新約的禮節,也是十二使徒親身經歷見證,並寫在經上傳給我們的。因此,我們必須要正確完全地領悟接受這一真理,並也要將它正確地持守並傳給別的信徒,這樣才能真正與主相交,這就正如使徒約翰說的那樣:「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約一1:3)。
願我們都能借著聖餐禮,與主相交相親,從主得力!哈利路亞。阿們!
練習題
一、是非題(對的打「√」,錯的打「×」):
1、彼此洗腳是耶穌親自洗門徒的腳以後,所設立的一個禮節。( )
2、因基督的死,我們才有每日的飲食,所以每一頓飯都是他捨命換來的,我們應深深感謝主。( )
3、聖餐禮是領用耶穌的血與身體的象徵,表達我們對他——我們的主與救主的信心。( )
二、選擇題:
1、洗腳禮:
(1)、是主親自設立的禮節;
(2)、又稱「謙卑禮」;
(3)、也可以不舉行。
正確答案:( )
2、洗腳禮的意義:
(1)、省查己過;
(2)、學主謙卑;
(3)、彼此相愛。
正確答案:( )
3、聖餐禮:
(1)、應成為一個憂傷、悲嘆的禮節;
(3)、是表示接受主基督的救恩,並深深感到主的臨格。
(3)、聖餐前應先行洗腳禮,再吃餅,后喝葡萄汁。
正確答案:( )
4、聖餐禮的意義有:
(1)、記念耶穌的死;
(2)、是預指基督第二次降臨;
(3)、常想起上帝的大愛。
正確答案:( )
5、聖餐禮中的無酵餅、未發酵的葡萄汁代表:
(1)、主耶穌無瑕玼的一生;
(2)、主是生命的糧;
(3)、為我們捨命的身體、流出的寶血。
正確答案:( )
三、填空題:
1、「逾越節以前,……吃晚飯的時候,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門徒的( ),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 )」(約13:1—5)。
2、 「時候到了,耶穌坐席,使徒也和他同坐。耶穌對他們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我告訴你們:我不再吃這筵席,直到成就在上帝的國里。』耶穌接過( )來,( )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 ),直等上帝的( )來到。』又拿起( )來( )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 ),為你們( )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 )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 )是用我( )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22:14—20)
四、問答題:
1、主說:「凡洗過澡的人,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這話是什麼意思?
2、洗腳禮有何意義?你得到何教訓?
3、聖餐禮有何意義?你得到何教訓?
4、聖餐禮與我們有何重要關係?
5、聖餐禮有何重要記念意義?
6、禁止參加聖餐禮之人有哪些?
7、不按理領受聖餐禮是指什麼說的?
五、應記的經文:
1、約13:3—15 2、林前11:23—26 3、林前12:26、27 4、弗5:23—25 5、腓2:5—11
答案
一、是非題:
1、(√) 2、(√) 3、(√)
二、選擇題:
1、正確答案:(1、2) 2、正確答案:(1、2、3)
3、正確答案:(2、3) 4、正確答案:(1、2、3) 5、正確答案:(1、2、3)
三、填空題:
1、(腳),(擦乾)
2、(杯)(祝謝)(葡萄汁)(國)(餅)(祝謝)(身體)(舍)(記念)(杯)(血)
四、問答題:
1、答:「凡洗過澡的人」指受過浸禮的人,「把腳一洗」指洗腳禮。這話的意思是,已經過浸禮的人,無需再浸禮,只要再行洗腳禮就可以了,通過此禮節可以提醒自己認罪悔改,靠主潔凈罪惡。
「這話不僅是指肉體的潔凈說的。基督仍舊是在講論洗腳禮所代表的屬靈的潔凈。洗過澡的人固然是乾淨的,但穿涼鞋的腳很快就臟,必須再洗。彼得和他的弟兄們已在那洗除罪惡於污穢的大泉源中得了潔凈。基督已經承認他們是屬於他的人。但是他們因受試探,又犯了罪,所以還需要救主那使人潔凈的恩典。當耶穌用手巾束腰給門徒洗腳時,他要藉此洗除門徒心中的紛爭、嫉妒和驕傲的罪污。這比洗取去腳上的塵土重要多了。就門徒當時的心情來說,沒有一個人已準備好與基督交通。在他們沒有達到謙卑和仁愛的地步之前,他們不配吃逾越節的晚餐,並參與基督即將設立的記念禮。他們的心必須被洗凈。驕傲和自私的心勢必造成糾紛。耶穌在洗他們的腳時,就將這一切都洗掉了。他們的心情已經起了變化,因此耶穌說:『你們是乾淨的。』如今他們同心合意,彼此相愛了,除了猶大之外,每個門徒都願意將最高的地位讓給別人。這樣,他們就能進一步領受基督的教訓了。
我們象彼得和他的弟兄們一樣,已在基督的寶血中洗凈了。但因心靈常受玷污,也必須來向基督求他潔凈罪惡的恩典。彼得不願讓他的臟腳碰到他主的手,可是我們倒常以犯罪、污穢的心接觸基督的心!我們不良的習性、虛榮和驕傲,使主多麼悲傷啊!但我們必須將我們一切的軟弱和污穢帶到他面前。惟有他能洗凈我們。我們若不因他的功效得潔凈,就沒做好與他交通的準備。」(懷愛倫在《歷代願望》第七十一章「僕人的僕人」)
2、洗腳禮有何意義?你得到何教訓?
答:(1)、省察己過。(2)、洗腳禮顯明了主基督的使命——謙卑服侍人,及參加者的屬靈經驗。
這個禮節給我的教訓是:效學主的謙卑,彼此相愛。
3、聖餐禮有何意義?你得到何教訓?
答:聖餐禮的意義有:第一、是記念我們信主之人從罪中得救;第二、是記念我們信徒集體與基督相交。
這個禮節給我的教訓是:我當感謝主為救贖我而捨命,我應更聽從主的吩咐。
4—7問答題答案參見講義。
責任編輯:雅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