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信仰入門47課(30)浸禮

作者:重返伊甸  於 2021-4-27 05: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生信仰|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主耶穌在世時,為我們設立了兩個新的禮節,即浸禮(或稱「洗禮」)、聖餐禮(包括「謙卑禮」,或稱「洗腳禮」)。「藉著洗禮,我們宣認對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的信心,並見證我們對罪已經死了,及見證我們要以新生的樣式而活。這樣,我們承認基督是主,是救主,成為他的子民,並被接受成為他教會的教友。洗禮象徵我們與基督的聯合,罪的赦免,以及我們的領受聖靈。它是全身入水,並是基於對耶穌信心的宣認,及悔罪的憑據。它是依照聖經的教導,並人接受聖經教訓之後舉行。」(《基本信仰廿八條》第十五條「洗禮」)(本課以下內容參考《基本信仰廿八條》第十五章「洗禮」)
一、浸禮的正確儀式
「受洗」一詞,譯自希臘文動詞「baptize」,意為「浸入」。因其從動詞「bapto」變化而來,意為「浸入,或浸在底下」。當「受洗」一詞指用水受洗時,其意為「將人浸入水下」。
從主耶穌受洗后的表現「從水裡上來」(太3:16),可看出洗禮應是
點水禮與洒水禮都是違背主的教訓。有人誤認為《以西結書》36:25中的話,是指洒水禮說的:「我(上帝)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凈了。我要潔凈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的污穢,棄掉一切的偶像。」其實,當時並無此禮節,故上帝說此話也不是指洒水禮,這裡的「清水」是象徵聖靈的幫助。
受過點水禮和洒水禮的人,當重新接受浸禮。
二、主耶穌受洗的榜樣
一天,耶穌來到施洗約翰傳道的地方,要求受洗。約翰大吃一驚,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裡來嗎?」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太3:13-15)
耶穌受洗使這個儀禮永遠得著上帝的認可(太3:13-17;參閱太21:25)。洗禮是在公義上人人都可參與的。既然那無罪者基督為了「盡諸般的義」,也受了洗,我們這些罪人也應該同樣受洗。
三、主耶穌關於浸禮的吩咐
耶穌在傳道工作結束時,曾吩咐祂的門徒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18-20)
在這項使命中,基督清楚地指明,他要求那些想加入祂教會的人,就是他屬靈國度的人受洗。藉著門徒的傳道,當聖靈帶人悔改,接受耶穌作他們的救主時,他們就要奉三一真神上帝的名受洗。他們的受洗會顯明他們已經與基督建立了個人的關係,並已獻身度一種與祂恩典國度的原則相和的生活。基督以保證結束他施洗的命令說:「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20)
基督升天之後,使徒曾宣講受洗的必要性與迫切性。在《使徒行傳》中說: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2:38)「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徒10:48)「現在你為什麼耽延呢,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22:16)
回應使徒們的宣講,許許多多的人受了洗,構成了新約時代的教會(徒2:41,47;8:12;8:12),並領受了父子聖靈的權柄。
四、浸禮與得救的關係
基督教導說:「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6)在使徒的教會中,接受基督之後就自動受洗。
它是證實新信徒信仰的一種方式,如《使徒行傳》中說:「及至他們(撒瑪利亞的百姓)信了腓利所傳上帝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連男帶女就受了洗。」(徒8:12)「(禁卒)又領他們(保羅和西拉)出來說:『二位先生,我當怎樣行才能得救?』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他們就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當夜就在那時候,禁卒把他們帶去,洗他們的傷。他和屬乎他的人,立時都受了洗。於是禁卒領他們上自己家裡去,給他們擺上飯,他和全家,因為信了上帝,都很喜樂。」(16:30-34)
彼得曾用洪水時挪亞的經驗說明洗禮與得救的關係。在洪水前的時代,罪惡已到上帝極可憎的程度,以致上帝藉著挪亞警告世人要悔改,否則將面臨滅亡。只有八個人相信,進入了方舟,並「借著水得救」。彼得說:「這水所表明的洗禮,現在借著耶穌基督復活也拯救你們。這洗禮本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污穢,只求在上帝面前有無虧的良心。」(彼前3:20,21)
彼得解釋說,我們借著洗禮得救,正如挪亞與他的家人藉著水得救一樣。當然,拯救挪亞的,不是洪水,而是上帝。同樣的,那將信徒的罪洗除的,不是洗禮的水,而是基督的寶血,「但是洗禮,如同挪亞順從地進入方舟一樣,乃是清潔良心對上帝的回應。當人藉著上帝的大能發出回應時,那藉著耶穌基督復活所提供的救恩就發生效力。」(注:Jemison著《基督徒的信仰(Christian Beliefs)》 244面)
但是,洗禮雖然與得救緊密地相連,但卻不能保證得救。保羅認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驗,乃是象徵洗禮。(注:《基督復臨安息日會聖經註釋》卷六740面)「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都在雲裏海里受洗,歸了摩西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以色列人過紅海時,全身「浸入」水中,上面是雲,四面是水,就是象徵式的受了洗。但是雖然有這樣的經驗,「但他們中間多半是上帝不喜歡的人。」(林前10:1-5)
所以今天,洗禮並不自動保證得救。以色列人的經驗「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10:11、12)
有人說:「一個人是否受洗並不重要,只要信基督就可以得救。例如,在十字架上悔改的強盜,雖未受洗也得救了。」我們不能以一件極特別的事例,來定出處理一般情況的原則,甚至廢去了主的吩咐(可16:16),當在儘可能的情況下,聽從主訓受洗歸主。
五、浸禮的意義
1、基督之死與復活的表號:
為水所漫過代表難於承擔的患難與痛苦(詩42:7;69:2;124:4、5),因此耶穌水的洗禮預表他的受苦,受死與埋葬,正如主親口說的:「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什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可10:38)「我有當受的洗(指被釘),還沒有成就,我是何等的迫切呢?」(路12:50)
他從水中出來,則說明他之後的復活:「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里復活一樣。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羅6:3-5)
「若是使徒教會所用的洗禮式是全身入水式之外的洗禮式」,洗禮在代表基督受苦上就毫無意義。因此「全身入水式最強有力的論據乃是神學的論據。」(注:《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百科全書》128面)
2、代表向罪死,向主活:
信徒在洗禮中進入主的受苦經驗。保羅說:「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所以我們借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借著父的榮耀從死里復活一樣。」(羅6:3,4)
信徒與基督的親密關係可以從下面的話看出來:「受洗歸入基督耶穌」,「受洗歸入祂的死」,及「藉著洗禮……。和祂一同埋葬」。「在洗禮象徵性的行動中,信徒進入基督的死,並且真正的那死成了他的死。他又進入基督的復活,而那個復活也成了他的復活。」(註:J.K.Howard著《New Testament Baptism》 69面)
(1)、向罪而死:
在洗禮中,信徒「在死的形狀上他聯合」(羅6:5)。並「與基督同釘十字架」(加2:20)。這意思是「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羅6:6-8)。
信徒已經丟棄了他們過去的生活方式。他們已向罪而死,並證實了「舊事已過」(林后5:17)。他們的生命是與基督一同藏在上帝裡面。洗禮象徵舊生命已經釘十字架,不僅僅是死,也是埋葬。我們「受洗與他一同埋葬」(西2:12),正如埋葬是在人死之後,因此當信徒下到水墳之時,那個他在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時死去的舊生命,就埋葬了。
在洗禮中,信徒丟棄了世界,受洗的人順從這命令:「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的物」(林后6:17),就公開棄絕服事撒但,並公開接受基督進入他們的生命之中。
在使徒教會中,悔罪的呼召中包括洗禮的呼召(徒2:38)。這樣,洗禮也表明真誠的悔改。信徒向他們的違犯律法死了,並借著耶穌寶血的潔凈獲得赦罪。洗禮儀式是顯示內心潔凈——已認之罪的洗除。
(2)、向上帝而活:
基督復活的大能在我們生命中發揮作用。他使我們有力量以新生的樣式而活,「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里復活一樣。」(羅6:4)
現在向罪是死的,但「向上帝在基督耶穌里,卻當看自己是活的」(羅6:11)。我們見證,勝過舊人性情得勝的生活唯一的希望,乃是在於已升天之主的恩典。他借著聖靈賜活力的大能,供給我們一個屬靈的新生命。這新生命提升我們至人類經驗更高的境地,賜給我們新價值觀念,新的追求,以及獻身給耶穌基督的新慾望,我們是救主的新門徒。洗禮是我們作門徒的標記。
3、上帝與人立約的記號:
在舊約時代,割禮是上帝與亞伯拉罕之間立約的記號(創17:1-7)。上帝與亞伯拉罕的約具有民族的與屬靈的兩方面。割禮是民族的記號,亞伯拉罕自己及他家中一切八歲以上的男丁,都受了割禮(創17:10-14;25-27)。
當猶太人拒絕耶穌為彌賽亞時,他們違背了與上帝立約的關係,就失去了他們是上帝選民的特殊地位(但9:24-27)。雖然上帝的約與他的應許並未改變,但他揀選了一批新的人。屬靈的以色列人代替了猶太民族(加3:27-29;6:15,16)。
基督的受死批准了新約。人進入這約的關係,是藉著屬靈的割禮——對耶穌救贖的死之信心的回應。基督徒有福音傳給「那未受割禮的人」(加2:7)。新約要求那願意屬於屬靈的以色列人具有「內在的信心」,而非「外在的儀文」。一個人可以借著出生的血統而為猶太人,但一個人要成為基督徒,只能藉著重生。「原來在基督里,受割禮不受割禮,全無功效,惟獨使人生髮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重要的是:「真割禮也是心裡的,在乎靈」(羅2:28,29)。
洗禮,這與基督之間救贖關係的記號,代表這屬靈的割禮。「你們在他裡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禮,乃是基督使你們脫去肉體情慾的割禮。你們既受洗與祂一同埋葬,也就在此與他一同復活。都因信那叫他從死里復活上帝的功用。」(西2:11,12)
「既借著耶穌所行屬靈的割禮將『肉體情慾』脫去,受洗的人現在就『穿上基督』,進入與耶穌立約的關係。其結果是,他就可承受這約的應許」(注:J.K.Howard著《New Testament Baptism》 69面)。「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加3:27-29)。進入這項立約關係的人,就經驗到上帝的保證:「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耶31:33)。
4、獻身為基督服務的表徵:
耶穌在受洗時,曾接受一次特別的聖靈傾降,代表他的受膏,或為他父所分派的工作所作的獻身(太3:13-17;徒10:38)。他的經驗顯示,水的洗禮與聖靈的洗禮是連結在一起的,受洗而未領受聖靈乃是不完全的。
使徒時代的教會,聖靈的傾降常在水的洗禮之後。所以今天,當我們奉父、子、聖靈的名施洗時,我們就是被奉獻,歸上帝為聖,與天上三大權能相聯合,去傳講那永恆的福音,正如主在升天前所吩咐的:「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或作「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
聖靈借著潔凈我們心中的罪,準備我們去從事這項服務。施洗約翰說,耶穌「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太3:11)。以賽亞啟示說,上帝會「以公義的靈,和焚燒的靈」(賽4:4),潔除他百姓的污穢。上帝說:「我必……。煉凈你的渣滓,除凈你的雜質」(賽1:25)。對罪說,「上帝乃是烈火」。聖靈必潔凈凡降服於他之人的生命,除凈他們的罪。
然後,聖靈將他的恩賜提供他們。他的諸般恩賜,是一種上帝特別的賜與,在受洗時賜下,使信徒有能力服務教會,及為那些尚未接受耶穌基督的人服務。聖靈的洗,賜給早期教會能力作見證(徒1:5,8)。也只有同一的洗,才能使教會有能力去完成她宣講天國永遠福音的使命(太24:14;啟14:6)。
5、象徵進入教會:
(1)、洗禮,是一個人重生及更新的記號:「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上帝的國。』」(約3:3,5)(2)、它也是一個人進入上帝屬靈國度的記號:
因為它使新信徒與基督聯合,它也是進入教會的門,藉著洗禮,主將新門徒加入到信徒的團體——他的身體,教會(徒2:41,47;林前12:13)。於是他們就成了上帝家中的一員,人既受洗就非加入教會的大家庭不可。
6、是人忠於上帝的誓約:
儀禮,乃是一種已設立,普遍永遠遵行,表明福音中心真理的象徵性的宗教儀節。
基督訂立了兩個儀禮-—洗禮與聖餐禮。基督教儀禮(ordinanace)觀念,不同於天主教的聖禮(sacrament)觀念。其禮節本身並不能賜人以恩典,使人得救。洗禮與聖餐禮可稱為聖禮,……這些儀禮關乎完全忠於基督的誓約(見Strong著《系統神學(Systematic  Theology)》930面,《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百科全書》128,129面Baptism條)。
六、受浸的資格
聖經將基督與他教會的關係比譬為婚姻。在婚姻的關係中,雙方都應該清楚知道所關係到的各種責任與委身。想要受洗的人,必須了解受洗的意義及受洗之後屬靈的關係,並必須在他們的生活中表現出信心,悔改,及悔改的果子來。
1、受浸者應有信心:
受洗的先決條件之一,是相信耶穌的贖罪犧牲,是從罪中得救的唯一辦法。基督說:「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可16:16),在使徒教會中,只有相信福音的人才受洗(徒8:12,36,37;18:8)。
因為「通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羅10:17)。教導聖經是準備受洗不可少的一部分。基督那偉大的使命,證實了這項教導的重要性:「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19,20),作為 一個門徒,要完全領受這教導。
2、受浸者應有悔改之心:
「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徒2:38)。教導上帝的話,不僅產生信心,更產生悔改重生的經驗。人看見了他們自己失喪的景況,回應上帝的呼召,就承認他們的罪,將自己順服上帝,悔改他們的罪,接受基督的贖罪大恩,並獻上自己與他一同度新的生活。若未悔改重生,他們不能與耶穌基督進入個人的關係。惟有借著悔改,他們才能經驗向罪而死——受洗的先決條件之一。
3、受浸者應結出悔改的果子:
想要受洗的人,必須口裡承認相信,並經驗悔改。但是除非他們「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太3:8),他們就還沒有達到聖經所列受洗的標準。他們的生活應該顯明他們已獻身於耶穌里的真理,並借著順從他的誡命,向上帝表達他們的愛。
在受洗的準備中,他們應該丟棄錯誤的信仰與行為。他們生活中所展露的聖靈的果子,會顯示出主住在他們裡面,他們住在主裡面(約15:1-8)。除非他們顯出他們與基督關係的這些證據,就還沒有準備好加入教會。
4、被考察合格者才可受浸:
成為教友,關係到採取一屬靈的步驟,它並非只是將名字記在冊子上。主持洗禮的人,應負責決定請求受洗的人是否已準備好。他們必須確定請求受洗的人了解教會的諸般原則,並有證據顯明他已是新造的人,享有主耶穌裡面喜樂的經驗(注:見《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教會規程》41面)。
但是他們必須謹慎,不要審斷請求受洗之人的動機。「當一個人請求為教友時,我們乃是要考察他的果子,而將他動機的責任留給他自己去負」(注:懷愛倫著《傳道良助(Evangelism)》313面)。
有些人是在洗禮的水中活埋,自我沒有死去,這些人沒有領受基督裡面的新生命,以這樣的方式加入教會的人,會與他們一同帶進軟弱與背道的種子。他們那未成聖的影響力,會使教會內外的人都感到惶惑,破壞教會的見證。
5、不應給嬰兒與兒童受浸:
洗禮是在人重生的情況之下,將新信徒納入教會。他們的重生使他們有受洗及作教友的資格,加入教會是在人重生之時,而非在嬰兒誕生之時。這就是信徒要受洗的原因「連男帶女」(徒8:12,13;29-38;9:17,18;林前1:14)。新約聖經中沒有一處容許或命令嬰兒受洗。因為嬰兒與小孩不能經驗重生,他們就沒有受洗的資格。這是不是說,他們不能加入新約的社團呢?當然不是。耶穌並未將他們排斥在祂恩典的國度之外。他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耶穌給他們按手」(太19:14,15)。相信耶穌的父母,在領兒女進入與基督的關係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終會引領他們受洗。
人在何種年齡才可受洗呢?個人可以受洗,應符合如下條件:
(1)、年齡已大到足以了解洗禮的意義;
(2)、已降服於基督並已悔改重生;
(3)、了解基督教的基本原則;
(4)、了解作教友的意義。
一個人只是在到了負責任的年齡拒絕聖靈的感化時,才會危及他自己的得救。因為在某一特定年齡各人靈性成熟的情形不同,故而有的人可以在較其他人更年輕的時候受洗。因此我們不能為受洗定出固定的最低年齡,當父母們同意他們的孩子在較早的年齡受洗時,他們必須負起他們靈性成長及品格發展的責任。
若有人在未符合上述受浸條件時,已受浸,當重新受浸。
6、不應為死人施浸:
若是受洗需要具備受洗的資格,人如何能為死人受洗呢?
有人誤解保羅在《哥林多前書》15:29的話,是說可以為「死人受洗」:「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的,將來怎樣呢?若死人總不復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其實,保羅在此所強調的是從死里復活的意義,揚棄沒有復活的觀念。他指出,若無復活,信徒的信心便是枉然無用(林前15:14,17)。故,他以同樣的思路講出上述的話。
保羅所說的,是指基督徒的死會導致存活的親人悔改。他們為了死者(死去的親人),盼望重新團聚,就轉向基督。保羅描寫這樣的信徒是「為死人受洗」,將來得福的指望,加上家庭的親情與友誼,乃是早期基督教傳布最有力的因素之一。「為死人受洗」中的「為」字,乃是目的格的介系詞,那就是說,這項洗禮是「為了」,或「因為死者,為了復活時與信基督的親人團聚為目的」(《Theologicsal Dictionary of the New Testament》卷八513面;參閱J.K.Howard著《浸禮新證(New Testament Baptism)》 108,109面)。
Howard說,保羅在林前15:29節上下經文中的推論是:「若基督沒有復活,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就滅亡了。毫無希望,我們就成為無望與可憐,尤其是那些進入基督教會受洗,是為了那些在基督里死去,盼望與他們團聚的人」(1965年7-9月號《傳道者季刊(Evangelical Quarterly) 》141面,載Howard撰《為死人受洗(Baptism for the Dead)》)。
七、已受浸者就應當結出受浸的果子
1、受洗最顯著的果子,是為基督而活的人生:
要求受浸者當將目標與追求集中在基督身上,而非自我身上。「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上帝的右邊。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3:1,2)。洗禮不是基督徒可攀登的最高峰。當我們靈性長大時,我們就會獲得各項基督的恩典,在上帝生養眾多的計劃中用以服務他人。「願恩惠平安,因你們認識上帝和我們主耶穌,多多的加給你們」(彼后1:2)。只要我們對洗禮的約言保持忠心,那我們奉他們名字受洗的父、子、聖靈,就會保證我們能領受上帝的能力,在受洗之後生活中我們所可能面臨的每一樣危急里幫助我們。
2、第二個果子,是為基督教會而活的人生:
我們不再是孤立的個人,我們已成為基督教會的教友,我們是建成上帝聖殿的活石(彼前2:2-5)。我們與教會的頭基督保持一種特別的關係。從他天天領受恩典得以長大,並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我們負起立約的社團中各種責任。其中的成員,對新受洗的人負有責任(林前12:12-16)。這新教友,為了自己的益處,也為了教會的益處,必須參與一種崇拜、禱告及愛心服務的生活(弗4:12)。
3、服務行善、傳道救靈:
最後的果子是在世人中,及為世人而活的人生。誠然我們受洗的人,乃是天上的公民(腓3:20)。但是我們被召出離世界,只是為了在基督身體中接受訓練,好再回到世界中為僕人,參與基督救人的工作。真門徒不會從世界退縮到教會內,我們生在基督的國度里是作傳道人的,忠於我們洗禮的約言,關係到引領他人進入恩典的國度。
總之,受浸后應結的果子乃是「為主而活」(羅14:8)的人生!今天,上帝正熱切等我們,進入他如此慈悲,為我們預備的豐盛的生命,願我們每天都能謙卑悔改在上帝面前,靠主的寶血,洗去一切的不義,過成聖的生活。「現在你為什麼耽延呢?起來,求告他的名受洗,洗去你的罪。」(徒22:16)
 
練習題
 
一、填空題:
1、主耶穌在世時,為我們設立了兩個新的禮節,即(     )、(      )。
2、耶穌在傳道工作結束時,曾吩咐祂的門徒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    )」(太28:18-20)。
3、基督教導說:「信而(    )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16:16)。
二、是非題:
1、點水禮與洒水禮都是符合主的教訓。(  )
2、只要信主就可以了,不願受洗也行。(  )
3、洗禮,是與基督之間救贖關係的記號,代表屬靈的割禮。(  )
三、選擇題:
1、洗禮應是:
    (1)、點水在身上。
    (2)、洒水在身上。
    (3)、全身入水的。
    正確答案是:(           )
2、耶穌受洗使這個儀禮:
   (1)、永遠得著上帝的認可。
    (2)、洗禮是在公義上人人都可參與的。
    (3)、不受洗也可以。
    正確答案是:(           )
3、主耶穌受洗的原因是:
    (1)、為人樹立榜樣。
    (2)、盡諸般的義。
    (3)、認罪悔改。
    正確答案是:(           )
四、問答題:
1、浸禮的意義有哪些?
2、受浸的資格是什麼?
3、受過浸的應結出什麼樣的果子?
五、應熟記的經文:
1、太3:13-15       2、太28:18-20       3、徒2:38      4、可16:16                
5、彼前3:20,21    6、羅6:3-4          7、羅6:6-8     8、約3:3、5
練習題答案
一、填空題:
1、(浸禮)(聖餐禮)   2、(施洗)(遵守)  3、(受洗)
二、是非題:
1、(×)   2、(×)   3、(√)
三、選擇題:
1、正確答案是:( (3) )  2、正確答案是:( (1)、(2) )
 3、正確答案是:( (1)、(2) )
四、問答題:答案參見講義。
責任編輯:雅比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3: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