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馬丁路德
在一切蒙召引領教會脫離教皇制度的黑暗而走向更純潔之信仰的人中,馬丁路德是站在最前列的。他是一個火熱,殷切,忠實的人。除了上帝之外,他別無畏懼。除了聖經之外,他不承認任何其他標準為宗教信仰的基礎。路德確是當時代所需要的人物。藉著他,上帝在改革教會和光照全世界的事上,成就了一番偉大的工作。{SR 340.1}[1]
有一天路德在大學的圖書館里翻閱圖書,偶然發現了一本拉丁文聖經。他固然在禮拜聚會時聽過領會的人朗誦福音書和新約書信中的幾段話,但他以為這幾段話就是聖經的全部內容了。這時是他平生第一次看到一部完整的聖經。於是他心中百感交集,恭敬而驚奇地逐頁翻閱。他思潮起伏,情不自禁地親自讀到了生命之道。他一面讀著,一面感嘆道:「惟願上帝給我這樣一本書作我自己的寶貝!」有天上的使者在他身邊,並有從上帝寶座那裡來的亮光向他的悟性照明真理的寶藏。固然,他向來是不敢得罪上帝的;但現在他深深覺悟到自己是一個罪人,這種覺悟是他從來所沒有過的。路德由於誠心要擺脫罪擔,並與上帝和好,就終於入了修道院,打算終身作修道士。{SR 340.2}[2]
路德在每日勞作上所餘下來的光陰,他都用來學習,甚至廢寢忘餐,專心研讀。他所最喜愛研究的乃是聖經。他在修道院里見到一部聖經,是用鏈鎖在牆上的。他便時常到那裡去閱讀。{SR 341.1}[3]
後來路德被封為神父,又被威丁堡大學聘任為教授,蒙召離開修道院。在大學里,他專心研究原文聖經,又開始講授聖經,將《詩篇》,福音書和新約書信講給成群歡喜傾聽的人聽。那時他已經是很熟悉聖經的了,而且有上帝的恩典在他身上。他的口才吸引了他的聽眾。他使真理顯得清楚有力,使眾人感悟而折服,他的熱忱熔化了他們的心。{SR 341.2}[4]
【改革運動的領袖】
由於上帝的安排,他得到一次機會旅行往羅馬城去。根據新近頒布的御旨,教皇應許凡是雙膝下跪攀登「彼拉多台階」的人,他們的罪都可以赦免。有一天路德正在攀登這個台階時,忽然有一個聲音象雷霆一樣,似乎對他說:「義人必因信得生」(羅1:17)。他立即站了起來,羞愧而惶恐地走了下來。這一節經文在他心上始終沒有失去感動力。從那時起,他更清楚地看出,靠自己的行為得救是多麼愚妄,並看出自己必須經常信靠基督的功勞。對於羅馬教廷的邪惡欺騙,路德的眼睛已經掙開了,而且今後永不會再閉上。當他掉轉腳步離開羅馬的時候,心也就永遠離開羅馬了。從那日起,他與羅馬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直到他與羅馬教會完全決裂為止。{SR 341.3}[5]
路德從羅馬回來之後,在威丁堡大學獲得神學博士的學位。這時他能比早先更自由地專心研究他所愛的聖經了。他已經發了嚴肅的誓約,願意終身專門研究並忠實地傳講上帝的話,而不講教皇的言論和教訓。他已經不再是一個普通的修道士或大學教授,而是正式被任命為講解聖經的人。他已蒙召作牧人來餵養上帝饑渴慕義的羊群。他堅決地聲稱,除了那以聖經的權威為基礎的教訓之外,其他的言論基督徒應當一概拒絕。這句話直接打擊到教皇至高權威的基礎,並且包含著宗教改革運動的基本原則。{SR 342.1}[6]
這時路德便挺身而出,要為真理鬥爭了。他常在講台上發出誠懇嚴肅的警告。他向人說明罪惡的可憎性,並教訓他們,人類決不能靠自己的行為減輕自己的罪愆或逃避其刑罰。罪人惟有向上帝悔改,並篤信基督,才能得救。基督的恩典是不能用銀錢購買的;它乃是白白給人的恩賜。他勸人不要買贖罪券,卻要憑著信心仰望釘十字架的救贖主。他敘述了自己過去的痛苦經驗,說明自己怎樣想靠自己自卑和苦修來獲得救恩,結果他還是藉著不看自己而相信基督,才找到了平安和喜樂。{SR 342.2}[7]
路德的教訓在德國普遍地引起了一般有思想之人的注意。從他的講章和著作中射出亮光來,喚醒並光照了成千的人們。一個活潑的信仰正在代替那長久束縛著教會的死氣沉沉的形式主義。百姓對羅馬教的迷信逐漸失去了信心。老偏見的屏障漸漸被拆毀了。路德用來試驗每一個信條和主張的上帝聖言,正象一把兩刃的利劍一直刺入人心。處處有追求屬靈長進的願望;處處有空前饑渴慕義的心情。眾人久已仰賴於人為的禮節和地上的中保,這時卻以痛悔和信心轉向釘十字架的基督了。{SR 343.1}[8]
路德的作品和他的道理已經散布到基督教世界的每一個國家。改革的工作一直發展到了瑞士和荷蘭。路德的作品也傳到法國和西班牙。在英國,有人把他的教訓看為生命之道而領受。比利時和義大利也得到了這真理。成千的人從死亡般的麻痹狀態中醒悟過來,接受這活潑信仰的喜樂和指望。{SR 343.2}[9]
【路德與羅馬教廷決裂】
羅馬教廷堅決要除滅路德,但上帝作了他的保障。他的教訓已經到處傳開──「在農民的茅屋裡,在修道院中,在貴族的堡壘和各地大學里,以及王家的宮廷內」。同時在各處都有勇敢的人們起來支持他。{SR 343.3}[10]
路德寫了一封信給德國的皇帝和諸侯,為宗教改革運動辯護。信中論到教皇說:「這個自命為基督的代理人竟敢如此鋪張揚厲,甚至其富麗堂皇的場面決非任何皇帝所能及,誠足令人憎恨。這樣的人像不像貧窮的耶穌或謙卑的彼得呢?他們竟說教皇是全世界的主!而他所自命代替的基督卻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難道一個代理人所統治的區域可以超出他主人所統治的範圍嗎」? {SR 343.4}[11]
關於大學教育問題,路德寫道:「我深恐各地大學若不殷勤努力解釋聖經,並把它的真理印刻在青年人的心上,這些機構就要變成地獄的門戶了。我勸眾人不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個不以聖經為人生準則的學校內。一個學校里的人若不是經常在研究聖經,那學校至終必要漸漸腐化」。 {SR 344.1}[12]
這個勸告很快就傳遍德國,並在眾人身上發揮很大的作用。全國都振奮起來了,而且成群的人都起來擁護宗教改革運動。路德的敵人渴欲復仇,故催促教皇採取決定性的措施來對付他。於是教皇下令,路德的教訓必須立即予以制裁。他給路德和他的同人六十天的寬限,如果他們在期滿之後尚未反悔,則必被開除教籍。{SR 344.2}[13]
及至教皇的敕令交給路德時,他說:「我鄙視它,我要打倒這敕令,因為它是不虔敬,悖謬的。……這敕令所制裁的乃是基督本身。……我因配為這最神聖的運動受苦而歡喜。現在我已經感到更大的自由,因為我已確知教皇就是那『敵基督的』,而且教皇的寶座就是撒但的寶座」。 {SR 344.3}[14]
但羅馬教廷的敕令不是不起作用的。牢獄,酷刑和刀劍,畢竟是有力的武器,足以強迫人們服從。各方面的跡象似乎表明,這宗教改革家的運動很快就要結束了。所以許多懦弱迷信之徒一聽到教皇的敕令,就戰兢不已;雖然眾人普遍地同情路德,但也有許多人覺得為改革運動犧牲性命還是不值得的。{SR 34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