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聖所
(本章根據《出埃及記》25-40章)
聖幕是遵照上帝的命令而製成的。主興起了一些人,並賦予他們特別的才能來進行那最精巧的工作。無論摩西或那些工人,都不容自行設計那建築的形式和工程。上帝親自擬出了計劃,將它交給摩西,連同詳細的指示,例如聖幕的尺寸、形狀,和所需用的材料等,並且指定了其中的每一件器具。祂將天上聖所的一個小模型擺在摩西面前,吩咐他依照山上所指示他的樣式、製造一切的物件。摩西將所有的指示都寫在書中,並將它念給民中最有名望的人聽。{SR 151.1}[1]
主隨後吩咐民眾送來樂意的奉獻,為祂建造聖所,使祂可以住在他們中間。「以色列全會眾從摩西面前退去。凡心裡受感,和甘心樂意的,都拿耶和華的禮物來,用以作會幕和其中一切的使用,又用以作聖衣。凡心裡樂意獻禮物的,連男帶女,各將金器,就是胸前針、耳環(或作鼻環)、列印的戒指,和手釧,帶來獻給耶和華」(出35:20-22)。{SR 151.2}[2]
所必須進行的準備乃是繁重而且費用巨大的。必須收集珍貴和重價的材料。但主卻只悅納樂意的奉獻。為上帝預備住所的先決條件,乃是對聖工的忠誠和出自心甘情願的犧牲。建造聖所的工作正在進行中,民眾都將他們的奉獻拿來交給摩西,而由他交與工匠們,所有參加工作的智慧人檢查了這些禮物,斷定眾人所拿來的不但已經夠用了,而且還綽綽有餘。於是摩西在全營中宣告說:「無論男女,不必再為聖所拿什麼禮物來;這樣才攔住百姓不再拿禮物來」(出36:6)。{SR 152.1}[3]
【為後代記錄下來】
以色列民屢次所發的怨言,以及上帝因他們犯罪發怒而降的刑罰,都已記載在聖史中,加惠於後代住在地上的上帝子民,更是特別作為凡生存在末期之人的警戒。同時,以色列人的忠誠,和他們將樂意奉獻交給摩西時所表現的積極與慷慨,也都為上帝子民的益處而記錄下來了。他們如此欣喜地為聖幕預備材料的榜樣,乃是一切真正熱愛敬拜上帝之人的模範。凡重視上帝神聖臨格之恩惠的人,在建造殿宇以備上帝與他們相會時,理應在這聖工上表現更大的關懷與熱忱,與他們重視屬天福惠過於屬世安樂的心相稱。他們應該認明他們乃是為上帝預備居所。{SR 152.2}[4]
一個專供上帝與祂百姓相會的建築物,應當用心準備布置得舒適,整潔,而方便;這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它乃是要獻與祂的,而且也當求祂住在那居所中,使之因祂的臨格而成聖。奉獻給主的應當充足樂意,以便充分地完成工作,使工人們能說:不必再奉獻了。{SR 153.1}[5]
【依照所賜的樣式】
摩西在聖幕建造完成之後,檢驗了各部工作,拿它和原來的樣式,以及他從上帝所領受的指示相比,他看出各部工程都與樣式相符,於是便為百姓祝福。{SR 153.2}[6]
上帝將約櫃的圖樣,連同製造的詳細說明,都交給摩西。約櫃是專為存放那兩塊法版而做的;在法版上,上帝親手刻寫了十條誡命。約櫃的形狀好象箱子,裡外都包上純金。四圍鑲有金牙邊。這神聖箱櫃的頂蓋乃是施恩座,是用精金製作的。施恩座的兩頭,安置著兩個用精金錘出來的基路伯。基路伯,臉對著臉,恭敬地朝著施恩座,表明眾天使關懷而恭敬的心情注視那存放在天上聖所約櫃中的上帝的律法。基路伯各有兩個翅膀。每個天使向上伸出一個翅膀,另一個翅膀則遮蓋著自己的身體。地上聖所中的約櫃乃是天上真約櫃的模型。在那裡,約櫃的兩側有活的天使侍立,各用一個翅膀向上伸出遮掩施恩座,其它的翅膀則用來遮蓋自己的身體,以示恭敬與謙卑。{SR 153.3}[7]
摩西受命將那兩塊石版放在地上約櫃中。這兩塊石版又稱為見證的版,約櫃則稱為見證的櫃,因為其內存放著有上帝十誡的見證。{SR 154.1}[8]
【「前後兩層」】
聖幕分為前後兩層,用幔子或簾幕隔開。聖幕的一切器具都是用純金錘出來的,或用金包裹了的。聖幕的幔子色彩鮮明,非常美麗,其上用金絲和銀線綉上基路伯,這代表那參與天上聖所的工作、並為地上聖徒服役的眾天使。{SR 154.2}[9]
在第二層幔子裡面有那見證的約櫃,這神聖約櫃的前面由那富麗堂皇的幔子懸隔著。這幔子並不是一直掛到頂上的。那停留在施恩座上的上帝的榮耀,可從前後兩層見到,但從第一層所見到的卻非常之少。{SR 154.3}[10]
在約櫃的正前面有金香壇,但卻由幔子隔開。壇上的火是上帝所親自點燃的,經常由人加上聖香而恭敬地保持燃著,這香使聖幕日夜都充滿芬芳的煙雲。它的香氣一直傳到聖幕周圍數里之外。每當祭司在主面前獻香時,他面向施恩座。他雖然看不見施恩座,但確知它就在那裡,而且當煙雲上升的時候,耶和華的榮光就停在施恩座上,充滿了至聖所,這也是在聖所中能看得到的,而且這榮光往往將兩層都充滿了,以致連祭司也無法進行工作,而只得立在會幕門外。{SR 154.4}[11]
那在聖所憑信心將禱告獻到他所看不見之施恩座前的祭司,代表上帝的子民將他們的禱告奉獻給在天上聖所中施恩座前的基督。他們不能以肉眼看見他們的中保,但他們可憑信心的眼睛看見基督在施恩座前而向祂祈禱,並以確切的信念要求祂作中保代求的惠助。{SR 155.1}[12]
這兩層神聖的所在都沒有窗戶採光。有那用精金錘出來的燈台日夜點燃著,使兩層都有亮光。燈台上的燈光反映在聖幕四面包金的幕板上,以及神聖的器具和那用金線銀線綉著基路伯的鮮艷美麗的幔子上,所顯出的輝煌燦爛實在是無法形容的。言語也難以描寫這兩層聖幕中的堂皇富麗和神聖的輝煌。其中的純金反映了幔子的色彩,看上去好象是彩虹的七色繽紛一般。{SR 155.2}[13]
大祭司只能每年一次,經過最慎重而嚴肅的準備之後,進入至聖所。除了大祭司之外,任何肉眼都不可以觀看至聖所的神聖莊嚴情景,因為它是上帝看得見之榮光的特別居所。大祭司每次進去總是戰戰兢兢的,而民眾則在肅靜地等待他出來。他們所渴望的乃是上帝的賜福。上帝在施恩座前與大祭司講話。如果他在至聖所逗留過久,民眾往往便要懼怕起來,惟恐因為他們的罪或大祭司的罪,耶和華的榮光把他擊殺了。及至他們聽到了他衣袍上的鈴鐺響聲,他們才大放寬心。隨後他便出來為百姓祝福。{SR 155.3}[14]
聖幕的工程完竣之後,「雲彩遮蓋會幕,耶和華的榮光就充滿了帳幕。摩西不能進會幕,因為雲彩停在其上,並且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帳幕。每逢雲彩從帳幕收上去,以色列人就起程前往;雲彩若不收上去,他們就不起程,直等到雲彩收上去。日間耶和華的雲彩,是在帳幕以上;夜間雲中有火,在以色列全家的眼前,在他們所行的路上都是這樣」(出40:34-38)。{SR 156.1}[15]
聖幕的結構是可以拆卸的,以便他們在旅行時攜帶。{SR 156.2}[16]
【引路的雲柱】
主在以色列人行經曠野的全部旅程中引領他們。何時為了民眾的利益和上帝的榮耀,需要他們在某一地點安營居留,上帝便使雲柱停降在聖幕上面,藉此向他們啟示祂的旨意。於是他們便停留在那裡,直到上帝要他們再啟程前行。{SR 156.3}[17]
以色列人在他們一切的行程中,全都遵守完善的秩序,每一支派備有旗幟,上面帶有各家族的標記,每一支派也奉命在自己的旗幟之下安營。他們在行路時,各支派也在各自的旗幟下依次行走。當他們沿途休息時,便先支搭聖幕,然後各支派遵照上帝所命定的位置,在聖幕周圍相隔一定的距離,依次支搭自己的帳棚。{SR 157.1}[18]
每當民眾行路時,約櫃總是被扛抬著行在前面。「他們拔營往前行,日間有耶和華的雲彩在他們以上。約櫃往前行的時候,摩西就說:耶和華啊,求禰興起,願禰的仇敵四散,願恨禰的人從禰面前逃跑。約櫃停住的時候,他就說:耶和華啊,求禰回到以色列的千萬人中」(民10:34-36)。{SR 157.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