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閑話家用小農具

作者:重返伊甸  於 2019-5-20 00: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園藝|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關鍵詞:閑話, 農具, 園藝


小時候我在東北農村長大,對農具比較熟悉,記憶中主要有鍬,叉,搞頭,耙子,鋤頭,鐮刀,犁,鏟子等,當然還有牛,馬和驢。磨刀石放在長凳上,鐮刀需要經常磨,聽哥哥說日本的鋼刀質量好,可我從來沒見過。犁地時我常在前面牽馬,父親扶犁,時常還能翻出青蛙來。

據考古,春秋晚期到戰國初期,中國完成了從塊鐵,到生鐵再到退火生鐵的技術進步。在漢代,鐵制農具已普遍使用。所以《鹽鐵論》寫道:"鐵器,民之大用也;鐵器者,農夫之死生也。"據介紹,中國比歐洲和西方,生鐵至少早一千多年。

目前,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也逐漸地應用於農業當中。隨著機械化,智能化,規模化及除草劑的普及應用,必將原始的勞動工具逐步淘汰。 農民也不像以前那樣勞累,可是菜園的小農具還是必須的,這些年積累了一些小農具,有的用起來真是順手。











以下農具供欣賞。

以下摘自《菜園裡的學問》

 常用農具

 

即使我們懷著滿腔熱忱開始園藝勞作,如果我們使用的工具又粗笨又沉重,恐怕沒幹幾天,我們心裡就會感到厭煩了。

 

許多時候,一件笨重不合用的工具會使我們對工作產生憎惡之感,而一件可愛合用的工具卻會使我們把本來不怎麼喜歡的工作做得津津有味。孩子們尤其如此。其實,長輩們經常責罵孩子們懶惰,卻往往沒有考慮到給孩子們用的工具既不合適他們的身量,也不合適他們的體力。

 

我曾經認識幾個孩子,他們的父母帶他們去買鐵鍬時,明智的為他們選擇了小號的鐵鍬頭,並為他們特別配置了適合他們高矮的木柄。孩子們拿到鐵鍬歡天喜地,從此那鐵鍬就成了他們愛不釋手的寶貝,只要一有空,他們就拿出來挖地!

 

所以在購買園藝工具時,一定要考慮使用者的體力與身量,不要買太大太沉重的,尤其是給孩子們買的工具,一定要小巧可愛些。

 

另外,工具的質量也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人喜歡用一把會常常脫柄的鋤頭,或是一用勁就卷刃的鐵鍬。與其買一大堆用不了多久的工具,不如只買幾樣必需、卻十分好用的工具。

 

其實,一開始時我們並不需要買很多工具,只要買幾件必需的就可以了,其餘的等以後覺得非常需要了再逐漸添置。這樣,就可以花不多的錢,卻能買到稱心如意的工具。

 

那麼,一開始時,需要買哪些工具呢?

 

1.       一把鋤頭:是一件多功能的工具,可以用來挖地、耙草等等;

2.       一把鐵鍬:用來鏟土,挖地;

3.       一隻小鏟子:用來移栽;

4.       一隻網眼為3-6毫米的篩子:用來篩土;

5.       一把耙子:用來把田面耙得平整;

6.       一隻噴水壺:用來澆水;

7.       一雙園藝手套和一頂草帽:用來保護手和頭。

 

開始時有這幾樣工具,就足夠了。當然,如果你只是在陽台上或屋頂上種東西,你完全可以把鋤頭省去。

 

等以後,如果必要,你或許還要逐漸添置:手推車、剪枝刀、鎬、不同規格的鋤頭和鐵鍬、鐮刀、叉子、柴刀等更多的工具。

 

 

開始時需要的農具

 

 

以後可能需要的農具

 

 

工具需要好好保養,才能用得久並一直好用。

 

平時,每次收工時,要養成習慣把工具清洗乾淨,收拾起來,不要放在露天過夜,以免鐵器生鏽木柄腐爛。冬季農閑時,要把工具檢查一遍,該修理的修理,該上油的上油,該上漆的上漆。鐵器的鋒刃要用油布擦亮,轉動的輪軸要上油潤滑,把柄脫落的要重裝,部件損壞的要更換。這樣,第二年拿出來用時,就好象又是新的一樣了。

 

 

小資料:農業史話

 

工業革命之前:在工業革命之前,各國的農業基本上是自給自足的家庭化農業,一戶人家所生產的往往只夠自家用,剩餘的很有限,只能用來交換一些自己不能生產的物品。當時的農業規模比較小,用的勞力是人力和畜力,有時也利用風力和水力,用的肥料是有機肥料,病蟲害靠益蟲益鳥、天然殺蟲劑和人工的方法治理,每家的土地上往往既種菜,又種花,還種些草藥和果樹。

 

工業革命之後:工業革命把機械、化肥和農藥引進了農業生產,加上大量的人口湧入城市,在農村務農的人日趨減少,使得農民們不得不耕種大面積的土地,以養活越來越多的非農業人口。近代生物技術的飛躍又將基因工程、分子生物等新發明引進了農業,使得農業技術變得越來越複雜。農業靠少數的專家進行研究、指導,普通的農民只是盲目的跟從。

 

農業規模越變越大,人們越來越多的依賴機械,廣泛的使用化肥、激素,病蟲害則主要靠噴灑農藥來治理,而且為了耕作的方便,也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人們喜歡大規模的種植單一作物。

 

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比較:許多人認為人類在農業上取得了空前的進步,但是少數有遠見的人卻早已在繁華中看到了危機。

 

他們將西方現代農業與中國古代農業做比較,提出許多令人深思的問題:為什麼中國人在中國大地上耕耘了幾千年,土地卻仍然保持活力和肥力;為什麼中國人也比西方人少受癌症、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的折磨;為什麼中國人雖被稱為異教徒,卻比許多自稱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更忍耐,更節制,更愛好和平,更有耐力呢?他們發現,這是因為西方現代農業濫用化肥和農藥,使土地失去活力、肥力,濫用高科技發明和技術,使生態遭到破壞,因而人和動物也就百病從生。而中國人遵循其古老的農業智慧,注意保持土壤的活力肥力;他們不使用化肥和農藥,而是儘可能將糞便、草木灰、毛髮、骨頭等各種自土而出之物歸回土壤;他們使用人力、畜力和其它清潔的能源,而不使用污染環境的能源設備。肥沃的土壤造就健康的人。這是問題的根源。

 

除此之外,現代農業的大規模和單一化種植也隱伏著可怕的危機,因為一旦出現病蟲害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例如,十九世紀愛爾蘭農民大量種植土豆,後來一場土豆疫病致使許多人餓死,一半的愛爾蘭人被迫移民美洲。而古代人小規模和多樣化的種植,不但起到防治蟲害的作用,就是出現蟲害,也不至損失所有的作物。

 

早在二十世紀初,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就對中國發出預言性的警告說,西方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改變不全是進步,如果中國人拋棄自己古老的農業文明,盲目的效法西方的工業革命,必然會導致國家的敗落,文明的沒落。

 

可悲的是,這個預言現在已經成了現實。中國大地經過祖祖輩輩幾千年的耕耘,卻仍然保持肥力活力,但現在,由於人們濫用化肥、農藥和各種現代化農業技術,在最近短短的幾十年中,就變得貧瘠荒蕪,百病叢生,而且森林被砍伐,河流、湖泊遭到污染,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的破壞。

 

現代有機農業的興起:既已看出問題所在,就有人開始著手改革。在英國、美國、澳洲,都興起了一批人,如英國的阿伯特.郝德爵士,美國的羅戴爾,他們從西方傳統的農業和中國、印度那樣文明古國的農業中汲取智慧和經驗,結合現代科學對生態平衡的理解,對傳統農業技術加以改進和提高。這樣就發展出了現代有機農業。如今,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接受有機農業的理念,園藝也愈來愈成為一種高尚的愛好。

 

而曾給予西方人啟示的中國人呢,是否現在反而要拾起他們將要拋棄的垃圾呢?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1: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