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載)閑話白蘿蔔

作者:重返伊甸  於 2019-4-15 06: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雜談|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1評論

第一,蘿蔔簡史。

白蘿蔔是我國最古老的蔬菜之一,素有「小人蔘」的美稱,古稱「萊菔」,歷來受到人們青睞。「萊菔」諧音「來福」,民間認為,常吃蘿蔔,福氣多多。《詩經·谷風》中有「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兩句,提及了兩種蔬菜,「葑」就是蔓菁,「菲」就是蘿蔔。詩中說,在收穫蔓菁與蘿蔔的時候,不要只採摘上邊的葉子,更要注意下邊的根莖,那才是精華呢!漢桓帝時期發生飢荒,桓帝就號召百姓多種大蘿蔔以充饑;到了明代,著名藥學家李時珍將其命名為「蘿蔔」,一直沿用至今。

關於白蘿蔔的藥用記載,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初唐顯慶四年(659年),藥學家蘇敬等23人奉旨修撰世界上第一部藥典《新修本草》54卷,其中收錄了蘿蔔,即「萊菔」,說它「味辛甘,溫,無毒」,藥用廣泛,「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氣、消谷、去痰癖;生搗汁服,主消渴。」清代張璐則在《本經逢原》中指出了吃蘿蔔的禁忌:「脾胃虛寒,食不化者勿食。」 

第二,關於蘿蔔的諺語。

第一句,「上床蘿蔔下床姜」。中醫認為,吃蘿蔔能順氣,然而吃蘿蔔的時間,卻很有講究。清晨時分,人體的胃氣有待升發,吃點生薑,可以為一天飲食的消化吸收做好鋪墊;到了夜晚,人體的陽氣收斂,陰氣外盛,應該多吃清熱、順氣、消食的蘿蔔,這樣更利於夜間休息。

第二句,「冬吃蘿蔔夏吃薑」。為什麼冬季吃蘿蔔功效好呢?《黃帝內經》說,冬季主收藏,陽氣也要閉藏,蘿蔔降氣可以潛陽。所以在冬天吃蘿蔔,收斂浮火,收藏機體的陽氣,使陽氣向下閉藏,以順應天地四時的陰陽變化。冬季戶外活動減少,室內活動增加,而且大多進食很多熱性食物,比如羊肉等,這樣容易讓人產生內熱,從而引起消化不良。而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吃一些蘿蔔,可以幫助我們消化內熱。因為蘿蔔性涼,味辛甘,潤肺消食化痰,宜於冬季養生。

第三,醫者手裡的蘿蔔。

1.利於抗癌。根據西方醫學研究,蘿蔔含有能誘導人體自身產生干擾素的多種微量元素,可增強機體免疫力,並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對防癌、抗癌有重要意義。蘿蔔中的芥子油和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體內廢物的排出。常吃蘿蔔,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疾病。

2.下氣散瘀。根據中醫學說,蘿蔔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健胃消食、化痰止咳、順氣利便、生津止渴、補中、安五臟等功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蘿蔔可以「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經常在飯店裡飽餐,大魚大肉,營養過剩,因此,無憂向大家推薦最多的一款保健品就是白蘿蔔。蘿蔔是能夠幫我們做減法的寶物,「下氣、和中、去邪」,不僅養生,而且養氣。對許多人來說,你需要的是下氣散瘀的大蘿蔔,而不是滋補黏膩的固元膏。白蘿蔔可以加強肺的「肅降」功能,既止咳,又促進大腸運動,這正符合「肺與大腸相表裡」的醫學理論。

3.大德名方。無憂給大家推薦兩款古代大德名方。一是明代大醫韓懋的「三子養親湯」,來自其醫學專著《韓氏醫通》,具體做法:用蘇子、萊菔子、白芥子,各取20克打粉,加250克粗鹽放在布袋裡,用微波爐加熱,熱敷後背肺區,一次20分鐘,一天兩次。劫寒、止咳,效果良好。二是元代名醫朱丹溪的「保和丸」,來自其醫學著作《丹溪心法》,具體做法:取萊菔子若干,配以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陳皮、連翹、炒麥芽等,搗碎,研末,做成丸狀吞服,主治食積停滯、胸脘痞滿、腹脹時痛、噯腐吞酸、舌苔厚膩,惡食或嘔吐腹瀉等。

       第四,如何吃蘿蔔?

蘿蔔的生吃與熟吃,功效是大不一樣的。生蘿蔔性涼,清胃熱,舒濁氣;熟蘿蔔則健脾和胃,補肝明目。需要注意的是,生吃蘿蔔對消化有一定影響,有慢性胃病、胃炎、胃潰瘍等胃部疾病的人,是不能經常吃的。手腳冰涼,腹部、後背怕冷的寒性體質的人,也不能常吃,否則傷脾陽腎陽。所以,想要消食下氣,蘿蔔應該吃熟的。熟蘿蔔甘溫、下氣暖中、補脾運濕、生津液、御風寒,可以化瘀、助消化,適合所有體質的人。

吃完蘿蔔,切不可拋棄蘿蔔葉。蘿蔔葉子有一絲苦澀、辛辣,能刺激唾液分泌,起到助消化、理氣健胃作用,尤其適用於消化不良的人群。現代人吃喝應酬多,容易傷食積滯,引起腹脹、胸膈痛滿、打呃,可以用蘿蔔葉子包餃子、燉菜來吃。很多人不知道,蘿蔔葉子其實含有驚人的營養素,只是如今已經很少有人吃了。每到霜降后,老鄉們把蘿蔔收回家,如果將葉子都扔了,那可真是暴殄天物。

第五,蘿蔔籽的功效。

蘿蔔的種子,是中醫常用的消積食的藥材——萊菔子,俗稱蘿蔔籽。萊菔子的辛辣氣味強烈,其藥用價值高於蘿蔔,朱丹溪說:「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這個說法稍顯誇張,卻生動形象。萊菔子能夠降氣化痰,消食除脹,主治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痰壅咳喘等症。

1.治便秘。人到老年,精血漸衰,臟腑功能減弱。津液虧乏,大腸失濡,容易導致「津枯便秘」等症,可用炒蘿蔔籽治療。具體方法:取單味萊菔子10克,炒熟研粉,沖服,每日1劑,可以有效緩解老年習慣性便秘。如治小孩子便秘,可減少用量,方法:取單味萊菔子5克,炒熟打粉,加白糖服用。炒萊菔子含有豐富的油脂,油脂本身就有養陰益氣、潤腸通便之功能。

2.治飲食積滯。據傳說,慈禧太后常感疲乏頭暈,御醫以人蔘湯與膏粱厚味為她調理,豈料越調理越重,御醫束手無策,只好張榜求賢。一位雲遊和尚揭榜進葯,服藥第一天,慈禧頭暈驟減;第二天,腹脹消除;第三天,神清氣爽,食慾大振。御醫拜服於地,詢問藥方,和尚笑而不語。其實,他用的就是一味中藥——萊菔子。慈禧的病,是由於進補太過,膏粱厚味進食太多,導致脾胃受損、消化功能減退,以致飲食積滯為患。用蘿蔔湯送服萊菔子,使消化功能恢復,病癒也就順理成章了。當然,這只是個民間傳說,但所講的醫學道理是對的。

第六,巧用蘿蔔。

1.熱症咳嗽,黃痰,有的伴有嗓子疼、便干,白蘿蔔煮水可以輔助調理。

2.孩子愛吃肉,積食咳嗽,嘴裡有酸臭味,舌苔厚,大便臭,這是肺胃積熱傷津,建議喝煮白蘿蔔水。蘿蔔此時可以消食順氣,讓肺胃之氣下行,解除上焦積熱,給身體以恢復的機會。

3.風寒感冒(周身惡寒、身體酸痛、舌淡紅苔白或白滑),咳嗽、痰白而多,伴有食欲不振者,可取蘿蔔半根切片,加生薑三大片,煮熟后喝湯吃蘿蔔,上可散風寒邪氣,中可溫中化滯。

4.風熱感冒(輕微惡寒、咽干或咽痛、舌邊尖紅苔薄白),咳嗽、痰黃稠難咳出,伴有食欲不振或大便乾燥,可生吃半根蘿蔔,或者榨汁取30~50毫升溫服。

5.白蘿蔔排骨湯。這是一道家常湯菜,可降低血脂、軟化血管、穩定血壓,預防冠心病、動脈硬化、膽石症等。所需食材:白蘿蔔500克、排骨500克、枸杞15克、鹽5克、薑片10克、胡椒粉2克。

俗話說:樹活一層皮,人活一口氣。人這口氣啊,既要充足,還要順暢,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出現不適,導致生病。人蔘,按照《神農本草經》的說法,是解決氣不足的問題,「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蘿蔔,按照中醫理論,則是解決氣不順的問題。因為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入肺下氣,消滯化痰,寬中解毒。古代老百姓吃不起昂貴的人蔘,而物美價廉的蘿蔔,就成了飯桌上的「人蔘」。咱堅持每天吃點兒,還真能來福呢!

摘自:(燕趙都市報 無憂/文)http://wemedia.ifeng.com/91036164/wemedia.shtml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秦臻 2019-4-16 09:26
白蘿蔔絲炒了後放點香菜,我吃過,很好吃。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6: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