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載)中國人自古就崇拜「上帝」

作者:重返伊甸  於 2019-3-18 09:2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生信仰|通用分類:信仰見證|已有2評論

毋庸置疑,中國人自古就崇拜「上帝」(北京有天壇為證),而「敬天是所有祭祀中最高規格的祭祀」(參見下文),馬太福音》第二章:「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那裡。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 拜他。」。這說明東方人一直在研究,尋求上帝。過去是中國的「天子壟斷了上帝(天)崇拜」,就如同黑暗時期天主教皇壟斷了對神的崇拜一樣(平民無權接觸聖經,只能向神父懺悔等),也許中國古人心目中的「上帝」與聖經中的神(上帝)概念有所不同,但是自從耶穌降臨,人類才有了福音,耶穌說:「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見了就快樂。」猶太人說:「你還沒有五十歲,豈見過亞伯拉罕呢?」耶穌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約翰福音8:56-58),耶穌又說:「我與父原為一。」猶太人又拿起石頭來要打他。耶穌對他們說:「我從父顯出許多善事給你們看,你們是為哪一件拿石頭打我呢?」猶太人回答說:「我們不是為善事拿石頭打你,是為你說僭妄的話;又為你是個人,反將自己當作神。」(約翰福音10:30-33)耶穌大聲說:「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來的。 人看見我,就是看見那差我來的。 我到世上來,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裡。 」(約翰福音12:44-46)

耶穌說:「你們稱呼我夫子,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是。(約翰福音13:13)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你們若認識我,也就認識我的父。從今以後,你們認識他,並且已經看見他。」腓力對他說:「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耶穌對他說:「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嗎?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你怎麼說『將父顯給我們看』呢?」(約翰福音14:6-9)。可見福音的核心是耶穌基督,耶穌曾對門徒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24:14)。

其實耶穌是個人的救主,與國家信仰,與天子,與宗教領袖,與教皇與他人都無關,作為一個中國人,每當看到有信仰,有探索,有見解的同胞文章都很欣慰,儘管觀點有時不同,但不影響交流,學習。感謝網友的各種評論!本人受益匪淺。

如果要問,為什麼要去尋找上帝在中國的痕迹呢?回答很簡單,受到了啟示。人類對創造和運行宇宙萬物的至高力量的感悟是普世的,上帝是普世的,上帝一定在中國精神史上留下了痕迹,我們有責任去找尋出來。這對我自己,對我們的共同未來,都有重要意義。

敲門者,門會開。尋找者,會找到。」(引自下文)

以下摘自:http://dajia.qq.com/blog/359763104950173.html

說起上帝一詞,人們會立即聯想到西方基督教至上神的概念。殊不知,上帝,乃中國古代本土宗教傳統中重要的指稱至上神的概念。

中國人對至上神有自己的認識。中國的至上神,在商朝殷墟甲骨文中稱為上帝,象形文字意為柴堆上的犧牲(如下圖)。


(圖註:左邊文字為字的甲骨文寫法。右邊文字為中國甲骨文書法藝術研究會理事崔林春寫郭沫若詩: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讀者可從此書法中更明確字寫法。)

——————————————————

在周朝的《尚書》、《詩經》、《逸周書》等典籍中,稱之為上帝,或者把上帝合在一起,稱之為皇天上帝昊天上帝。中國史書,從《史記》、《漢書》到《明史》、《清史》二十五史,對至上神的指稱延續了商朝、周朝的傳統,多稱為上帝昊天上帝

周王朝的治國理念是敬天保民,敬拜上天(上帝),保衛人民。《左傳·成公十三年》上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國家之大事,就在祭祀和軍事。

敬天(敬拜上帝)是所有祭祀中最高規格的祭祀。中國二十五史告訴我們,從秦漢到明清,歷朝歷代,絕大多數君王每年舉行隆重上帝祭祀。如果你去北京天壇的祈年殿,你會看見這裡祭祀的至高神的牌位就是皇天上帝。中國幾千年君王史中,每一位君王都畢恭畢敬地祭祀皇天上帝。從有文字記載的時代開始,君王敬拜上帝的傳統在中國延綿不絕,直到滿清王朝結束為止。

宇宙萬物是被至高的力量所創造的,這創世之力量是能動的,會回應人的思想和行為,這樣的認識,在世界各主要文明普遍存在,在此認知之上,形成了人類有至上神崇拜的諸多宗教傳統。對創世的本原力量的崇拜是普遍的,中國人也不例外。

上帝是中國本土宗教的概念,是中國的至上神,上帝崇拜是中國本土文化傳統,中國人自古就崇拜上帝。這樣的說法,對熟悉中國上古史的考古學家和學者來說是專業常識,但這專業中的常識卻沒有成為公眾的普遍認識。多數人會認為,中國老百姓並沒有拜上帝的傳統。其實這是因為自古以來,君王朝廷就壟斷了上帝崇拜,只准君王拜上帝,不準百姓拜上帝。君王是上天之元子,站立在上帝與百姓之間,作為百姓與上帝的通道,以上帝在人間唯一代表的身份面對民眾,奉天承運,代表上天治理天下百姓,中國百姓只能崇拜天子,不能崇拜上帝。

西漢人劉向(約公元前77公元前6年)在《說苑》一書中說:天子祀上帝,公侯祀百神,自卿以下不過其族。天子祀上帝,只有天子可以祭祀上帝。公侯們可以祭祀百神,祭祀各種自然神及祖先神。從卿以下,就只能祭祀自己家族的祖先。今天多數中國人,沒有祭祀上帝和祭祀天地山川河流自然神的習慣,但仍然保留了祭祀祖先的習慣。每年清明節,祭祖隊伍浩浩蕩蕩,燒香磕頭,以期告慰先祖之靈。歷史的流變中,天子沒有了,天子祀上帝的傳統中斷了。公侯沒有了,公侯祀百神的傳統也中斷了。惟卿以下不過其族的祭祀傳統,被中國的老百姓繼承了下來。

唐朝時期,基督教景教進入中國,因用佛教概念翻譯《聖經》內容,景教被視為佛教一支,以後二百多年逐漸消失。

明朝末年,耶穌會士利瑪竇等再次將基督教傳入中國。耶穌會士用中國儒家經典的概念來翻譯《聖經》。在翻譯《聖經》中唯一至高神時,用了中國經典本有的上帝天主概念,上帝天主這兩個中國本土宗教概念由此進入中文基督教世界。以後隨著基督教的傳播,在公眾認識上,上帝天主已基本成為基督教特有概念。

利瑪竇等耶穌會士堅持用上帝來對應翻譯《聖經》中的至上神,是因為他們認為中國本土上帝概念的內涵與《聖經》中至上神的內涵一致。不僅耶穌會士持這種看法,中國研究甲骨文的董作賓、胡厚宣、陳夢家、郭沫若等學者經過比較殷商甲骨文中上帝與猶太人的至上神時,也認為兩者內涵相同。

董作賓將殷商上帝權能總結為五種:降風雨,降饑饉,降福佑,降吉祥,降災禍(1)。

胡厚宣認為殷商甲骨文中,上帝控制風雨雷電等八種自然氣象(2)。

陳夢家先生則把殷人上帝的權能總結為決定雨風雷電禍福成敗等十六種(3)。

上帝是殷商崇拜的至上神,上帝是大自然和人類的主宰,決定著自然和人事變化,決定人生禍福。信仰和祭祀上帝,方保平安吉祥。

郭沫若在《先秦天道觀之進展》說:殷人的至上神……與以色列民族的神是完全一致的。上帝不僅啟示過猶太人,也啟示過中國人。

不同的是,猶太人細緻完整地記錄了上帝的啟示,而中國人留下的記錄則是零碎的、片斷、分散的,如同閃光的珠寶深埋在泥土之中。或者正如十七世紀法國思想家布萊茲·帕斯卡爾(BlaisePascal,1623-1662)所說:它們的見證人都被人殺掉了。

利瑪竇在《天主實義》中感嘆:蓋昭事上帝之學,久已陵夷!中國原有敬奉上帝之學問,但很長時間以來,破壞衰落了。

天人分離帶來的焦慮,形成了中國思想界天人合一的思考母題。秦統一中國二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中,中國學術界似乎都知道至高的學術研究應當指向究天人之際,也似乎明白最高的精神追求就是天人合一,但事實上,但自董仲舒之後,中國學界很少再關注和研究上帝(天),學者們在天人之際很少再有新的洞見。孔子虔誠信仰,同時敬鬼神而遠之,已表現出向至上神發展的精神取向。董仲舒以為中心建立崇拜政治哲學,至上神崇拜思想已非常清晰。但這以後,思想家們沒有沿著孔子、董仲舒的天崇拜宗教精神繼續上升。歷朝歷代,君王們一如繼往地繼續著上帝祭祀,官僚們一如繼往跟著君王繼續舉行禮法規定的上帝祭祀儀式。歷次郊祭(祭皇天上帝的禮儀)之中,獻給上帝的頌詩仍在歌唱,祭神的鼓樂仍在奏響,但是正如利瑪竇所說,昭事上帝的學問其實沒有持續發展,而是處於衰退中。這是什麼原因?是因為客觀之的概念上升太高,使人們認為只能求助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因為中國人過於自強不息自以為是?是因為上帝任由驕傲之魔猖狂一時?是因為上帝對東方心靈結構的演化別有安排?

閱讀中國經史,尋找上帝信息,中國的上帝祭祀現象總讓人迷惑。雖然昭事上帝的學問大概在董仲舒以後就基本停息了,不再有新的突破,但是,昭事上帝的儀式仍在頑強地延續,從殷商一直延續到滿清王朝結束,脈落清清楚楚,幾千來沒有根本終斷。滿清王朝終結后,昭事上帝的禮儀才消失許久后,到公元2000年,才以祖先配祭上天的儀式,又改頭換面悄然出現在經過幾十年無神論洪水衝擊之北京——北京中華世紀壇。

從殷商到滿清結束,在三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中,中國宗教的演化表現出多元共生的特點。傳統的上帝崇拜及祖先崇拜綿延不絕地保存了下來,與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共生於中國大地,中國人的宗教精神世界變得愈來愈多元繁雜。家庭、家族祠堂成為敬拜祖先的場所,佛寺成為禮拜諸佛的場所,道觀成為禮拜諸仙的場所,基督教堂成為敬拜上帝的場所,伊斯蘭清真寺成為敬拜真主的場所。傳統的上帝崇拜(天崇拜)和自然神崇拜,則成為朝廷被君王朝廷壟斷的國家宗教,由朝廷組織祭祀。

上帝崇拜(天崇拜),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的中國君王朝廷的宗教傳統,在政治上屬於中國最高的宗教,也是中國宗教傳統中最具公共宗教性的宗教。天子壟斷了上帝(天)崇拜,其他宗教皆沒有取得與上帝崇拜同等重要的政治地位。

本書對中國典籍中的上帝進行整理,並以此視角對中國思想史進行一次特別角度的分析,這在中國思想史分析中可能還是第一次。

如果要問,為什麼要去尋找上帝在中國的痕迹呢?回答很簡單,受到了啟示。人類對創造和運行宇宙萬物的至高力量的感悟是普世的,上帝是普世的,上帝一定在中國精神史上留下了痕迹,我們有責任去找尋出來。這對我自己,對我們的共同未來,都有重要意義。

敲門者,門會開。尋找者,會找到。

【作者注】:

此文為楊鵬即出新書《上帝在中國源流考》一書的前言,騰訊大家首發

1)《董作賓全集(乙編)[M]。藝文印書館,1977年。

2)胡厚宣:《殷卜辭中的上帝和王帝》。《歷史研究》(1959.9)。

3)陳夢家:《殷墟卜辭綜述[M]》。中華書局,1988年。

摘自:http://dajia.qq.com/blog/359763104950173.html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重返伊甸 2019-3-19 05:15
donaldflow: 真的么?
上帝的應許不會落空的,因為經上說:「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馬太福音 7:7-8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9: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