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信仰之旅(周聯華序)

作者:重返伊甸  於 2019-2-19 06: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生信仰|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摘自林語堂《信仰之旅》 

    每一個人的靈魂在上帝面前都一樣的可愛。每一個人,無論他是愚夫愚婦,販夫走卒,或是像林語堂博士一樣的才氣橫溢、著作等身的學者,他的靈魂在上帝面前都一樣的可愛。他們都需要到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的欠缺,只有信賴上帝才能得救;只是富有的人,尊貴的人,有學問的人比較困難罷了,因為他們需要捨棄更多的財富、地位和學問。但是一旦這些人捨棄了一切,他們在上帝面前的地位和一般人雖然仍是一樣,但他們卻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如林博士者,就能寫這樣一本「信仰之旅」來說明他信仰之經歷。

「信仰之旅」的原名是「從異教徒到基督徒」,其實應該是「從基督徒到異教徒再成為基督徒」。因為他自小生長在牧師的家庭里,他小時候就讀經、祈禱、參加崇拜,就連他在自稱是異教徒的一段時期,他仍是以基督徒的原則處世為人。他自稱是異教徒,因為他不想做一個挂名的基督徒,他的名字沒有記錄在任何一個教會的教友名冊上。他不甘心接受「裝在箱子里」的信仰,當他拋棄「箱子」的時候,連「信仰」也一起拋棄了。然而他的基本人生觀仍是基督徒的,也許他像齊克果( Soren Kierkegaard)一樣,是一位「存在的」基督徒。

以林博士的真誠、反叛、不願人云亦云,做一個應聲蟲,他要自己尋找探討是必然的途徑。他不肯做一盆在暖房裡生長的鮮艷花朵,他寧願在狂風暴雨中遭到打擊,然而靠著掙扎和奮鬥,仍然能開花結果。也許有人說:「當基督徒就當基督徒好了,何必浪費那麼多時間,繞那麼大的一個圈子,再回到信仰的起點,來信靠上帝?」以林博士來論,這個圈子是非繞不可的,繞了這個圈子使他更堅強、更確實,使他成為識途的老馬,能夠告訴許多尋求信仰真諦的旅伴,「我們要往那裡去?」「這條航程怎麼走法?」他終於抵達了彼岸。

在本書的緒言中,林博士說他的著作「並非為那些沒有時間談及宗教,且永不會加入尋求隊伍的人而寫」,「也不是為那些完全滿意於他所曉得,那些自覺已有可靠的拯救,那些永不會有任何懷疑的自滿、自足的基督徒而寫」。他是為了在航線中的旅客,希望注視船上的測程儀,也知道這艘船所在的正確經緯度的人而寫。但是當我讀完本書的時候,也覺得是對我這樣一個從事傳道的人之宣判。因為我們常常把一些不必要的教條、禮儀加在信仰裡面,使人看不見信仰的核心。

當然我們可以問:有沒有不加包裝的貨品?有沒有不穿衣服的人?每一次到書店去買書,找到一本喜歡的書,沒有一個店員不幫你把書包起來的。我不喜歡包裝,因為我走出書店的大門,已經在翻閱第一頁了。但是店員拿一張紙把書包起來,套上一根橡皮圈是事實。林博士不喜歡穿晚禮服,他喜歡長袍布鞋,簡簡單單的衣著,但是他畢竟還穿了一件長袍,著了一雙布鞋,衣著不僅是禦寒,多多少少是在某一個文化背景中的一些最低的要求。信仰的外面總有些包裝,總套上一件衣服,但是怎樣使包裝和衣服做到最簡單的程度,不傷害信仰的本質,那才是重要的課題。尤其今天有那麼許多人願意為耶穌作見證人,也願意在知識群中工作,我們不能不注意到「包裝」和「衣著」。林博士為我們提出了最有力的警告。

也許有人讀完了本書會問:「我為什麼沒有經歷過這條航程呢?」「信仰之旅」是林語堂博士的旅程,你當然有你自己的信仰之旅。你的信仰之旅和他的「信仰之旅」一樣的寶貴,只是你我寫不出一本洋洋大觀的著作罷了。

在「信仰之旅」中好象只是林博士一個人在尋找探索。實際上,他並不那麼孤單,還有另一艘船在他的面前行駛,那是他的家庭信仰。他更有另一艘船一直在他的邊上行駛,那就是他的夫人,她常常獨自在床上讀聖經、祈禱,使他十分羨慕這樣敬虔的生活。當然還有冥冥之中的聖靈在暗暗的帶領。終於讓他最後又獲得了信仰。我希望最後對讀者說的一句話是:不要認為林博士的著作是「包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5: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