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科學與聖經

作者:重返伊甸  於 2019-1-9 05: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人生信仰|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評論

關鍵詞:人生信仰

 

  看這一切,誰不知道是耶和華的手作成的呢(伯12:9)?

  大自然的課本和聖經既帶有同一位大師的印記,其中所說的話就必然是和諧的。它們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言語見證同樣偉大的真理。科學的發明日新月異;但科學研究的成果若予以正確地理解,就決不會與上帝的啟示矛盾。大自然和聖經是彼此解釋的。它們將上帝工作的規律告訴我們,使我們認識祂。{Ed 128.1}

  然而通過觀察自然現象而得出的錯誤推論,卻使人以為科學和啟示是矛盾的。為了重新協調起來,有人就採用了中傷和損毀上帝聖言力量的聖經解釋。人們以為如果按字面解釋摩西的創造記錄,就與地質學相衝突。他們宣稱地球從渾沌的狀態中進化,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為了使聖經與這種所謂的科學發現相適應,人們就把創造的時日設定為要經過漫無邊際的時期,包括幾千年甚至幾百萬年的時間。{Ed 128.2}

  這種結論是完全不必要的。聖經的記錄與它自身以及大自然的教訓是相符合的。論到第一日的創造工作,聖經記載說: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創1:5)。關於最初六天的創造工作,實際上都有同樣的記錄。聖經說這些日子的每一天,都有晚上,有早晨,正如後來一切的日子一樣。論到創造的工作本身,神聖的見證是: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詩33:9)。祂既這樣創造了無數星球,欲使地球從渾沌狀態進化,需要用多少時間呢?為了解釋祂的作為,我們難道就必須破壞祂的聖言嗎?{Ed 129.1}

  地上發現的遺骸,固然證明世上曾有過比現在更為巨大的人、獸和植物。這些遺骸被認為證明在摩西所記錄的時間之前,就已有植物和動物存在。但關於這些事情,聖經的歷史已經有充分的解釋。洪水以前植物與動物的生長,遠超過以後的世代。在洪水的時候,地面破裂了,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到了地殼還原的時候,保留下了許多以前生物的證據。洪水時埋在地下的大森林,變成了大煤田,併產生大量的石油,服務於我們今日的舒適與便利。這些事情一經說明,就成了證明上帝聖言真實性的許多見證。{Ed 129.2}

  還有一種與地球進化理論相似的說法,就是把創造之工的傑作——人類,說成是從單細胞動物,軟體動物,四肢動物逐漸變化而成的。{Ed 130.1}

  想到人類研究的機會;他的生命是何等短暫;他活動的範圍是何等有限;他的眼光是何等狹隘;他所得的結論,尤其是關於所謂聖經史實以前事件的結論,錯誤是何等多,何等大;所謂科學的推論,是如何經常修正或摒棄;對於地球的進化所假定的時間,是如何動輒增減,相差至數百萬年之多;科學家所提出的理論,又是如何彼此矛盾——想到這一切,我們難道為了相信人類是從單細胞動物,軟體動物和猿進化而來的,就同意放棄聖經言簡意賅的說明: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嗎(創1:27)?難道我們要否認那比任何王室所珍藏的家譜更為光榮的宗譜——「是亞當的兒子,亞當是上帝的兒子嗎(路3:38)?{Ed 130.2}

  科學的發現和生活的經驗,若予以以正確的理解,就都與聖經的見證一致,證明上帝不斷地在自然界工作。{Ed 130.3}

  尼希米曾記錄利未人所歌唱的聖詩說:禰,惟獨禰,是耶和華。你造了天和天上的天,並天上的萬象,地和地上的萬物,海和海中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禰所保存的(尼9:6)。{Ed 130.4}

  就這個世界而論,聖經宣布上帝創造的工作已經完成了。因為造物之工,從創世以來已經完成了(來4:3)。可是祂的能力如今仍在維持祂所造的萬物。脈博呼吸之所以循環不息,並不是由於機械式的作用,不是一經發動就可憑它內在的能力運行不已的。其實每一呼吸,每一心跳都說明上帝無所不在的看顧。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祂(徒17: 28)。各樣生物,從最微小的昆蟲起直到人類為止,每天都依靠上帝慈愛的照顧。

  這都仰望禰……

  禰給他們,他們便拾起來;

  禰張手,他們飽得美食。

  禰掩面,他們便驚惶;

  禰收回他們的氣,他們就死亡歸於塵土。

  禰發出禰的靈,他們便受造;

  禰使地面更換為新(詩104:27-30)。

  上帝將北極鋪在空中,

  將大地懸在虛空;

  將水包在密雲中,

  雲卻不破裂。……

  在水面的周圍劃出界限,

  直到光明黑暗的交界。

  天的柱子因祂的斥責震動驚奇。

  祂以能力攪動大海,……

  藉祂的靈使天有裝飾;

  祂的手刺殺快蛇。

  看哪,這不過是上帝工作的些微;

  我們所聽於祂的是何等細微的聲音!

  祂大能的雷聲誰能明透呢(伯26:7-1011-14)?

  祂乘旋風和暴風而來,

  雲彩為祂腳下的塵土(鴻1:3)。{Ed 130.5}

  運行在自然界維持萬物的大能,並不像一些科學家所主張的,只是一種瀰漫萬有的原則,一種主動的能力。上帝是個靈;但祂也是有形體的,因為人是照著祂的形像而造的。上帝在祂有形體的兒子身上顯示自己。耶穌是天父榮耀所發的光輝,是上帝本體的真像(來1:3)。祂在世時就有人的樣子。祂作為有形體的救主來到世界,升上高天,在天庭為我們代求,在上帝的寶座前為我們服務:有一位好像人子(啟1:13)。{Ed 131.1}

  使徒保羅在聖靈的感動下論到基督說:萬有都是靠祂造的,……都是藉著祂造的。又是為祂造的;祂在萬有之先;萬有也是靠祂而立(西1:16-17)。那位在太空托住諸世界,在上帝的宇宙使萬物不倦地按序工作的手,也就是為我們被釘十字架的手。{Ed 132.1}

  上帝的偉大是我們所無法測度的。耶和華的寶座在天上(詩11:4)。然而藉著祂的靈,祂無所不在。祂非常熟悉並親自關懷祂手所造的一切。

  誰像耶和華我們的上帝呢?祂坐在至高之處,

  自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詩113:5-6)。

  我往哪裡去,躲避禰的靈?

  我往哪裡逃,躲避禰的面;

  我若升到天上,禰在那裡;

  我若在陰間下榻,禰也在那裡。

  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

  飛到海極居住,

  就是在那裡,禰的手必引導我,

  禰的右手也必扶持我(詩139:7-10)。

  我坐下,我起來,禰都曉得,

  禰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

  我行路,我躺卧,禰都細察,

  禰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

  禰在我前後環繞我,

  按手在我身上。

  這樣的知識奇妙,是我不能測的;

  至高,是我不能及的(詩139:2-6)。{Ed 132.2}

  創造萬物的主設立了奇妙的方法以達到目的,供應需求。祂在物質世界使祂所栽培的每一願望都得到滿足。祂創造了人類,使他具有追求知識和愛心的能力。祂自己不願意使人心的需要不得滿足。人類在今生與罪惡、憂愁和痛苦作鬥爭的時候所有的需要與渴望,絕非空洞的原理,客觀的因素或抽象的觀念所能滿足的。相信律法和權勢,相信毫無憐憫、從不聽人呼救的事物,是不夠的。我們需要了解那支持我們的大能膀臂,也需要認識憐憫我們的無窮之友。我們需要緊握那隻溫暖的手,信賴那顆滿有仁慈的心。上帝已在祂的聖言中顯明自己就是這樣的主。{Ed 133.1}

  凡深入研究自然奧秘的人,必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和軟弱。他必發現有些高度和深度是他所無法達到的;有些秘密是他所無法破解的;展開在他面前的真理園地是他所未曾進入的。他必象牛頓那樣說:我覺得自己彷彿象一個孩子在海邊尋找卵石和貝殼,而在我面前的,卻是尚未發現的真理汪洋。」{Ed 133.2}

  那些最深入研究科學的人,不得不承認有一種無窮的能力在自然界運行。但依據人類有限的意識,自然界的教訓無非是相互矛盾和令人失望的。惟有藉著上帝啟示,才能正確地解釋它的意義。我們因著信就知道(來11:3)。{Ed 134.1}

  起初上帝(創1:1)。人的心靈在急迫探詢的時候,惟有在這一句話中得到安息,如同那隻鴿子飛回方舟時那樣。上下左右都充滿無窮的愛,使萬有成全那所羨慕的良善(帖后1:11)。{Ed 134.2}

  自從造天地以來,上帝的永能和神性……,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羅1:20)。惟有藉著神聖教師的幫助,才能明白受造之物的見證。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上帝的靈,也沒有人知道上帝的事(林前2:11)。{Ed 134.3}

  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約16:13)。惟有藉著在太初運行在水面上的聖靈,藉著萬物是藉著祂造的道,以及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的真光,才能正確地解釋科學的見證。惟有在他們的引導下,才能領會最深的科學真理。{Ed 134.4}

  我們只有在無所不知之主的指導下研究祂的作為,才能體會祂的思想像祂所想的那樣。{Ed 134.5}

摘自懷愛倫《教育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bkqxiaoxishu 2019-1-9 15:35
容我再此佔個樓層

全新居家旅行商品需要試用,體驗后免費送你,無需退回,只需你提交用戶體驗以及改進建議(並有機會獲得30RMB獎勵)。

所有產品均由亞馬遜商城配送,送貨上門,平台保障,安全可靠,看產品請加微信:837799746,聯繫時備註產品體驗,Amazon全球站點。長期有效!

返款微信紅包支付寶或者Pay Pal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06: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