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圍城,已成為全世界所有國家現代城市管理者的心頭之痛。離開城市往外走,一個個恐怖的垃圾填埋場令人觸目驚心。往往一個新的垃圾填埋坑剛建好,舊的垃圾填埋坑就已經填滿了,政府又得馬不停蹄地開始建設下一個垃圾填埋坑,以便應對城市未來的垃圾填埋需求。而舊的垃圾填埋坑上面覆土並種植上樹木草皮之後,看似十分環保健康,但是地下垃圾產生的有毒廢水和滲漏液體卻可以持續幾十年地滲入和污染地下水以及河流湖泊。垃圾圍城,已是迫在眉睫。更可怕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可見的未來,人類所產生的垃圾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
我們不必從道德層面去斥責塑料垃圾或一次性包裝的泛濫,因為使用這些產品符合經濟規律也符合人性,很難扭轉。與其做道德批判,倒不如做些能解決問題的嘗試。
那麼,中國是今天才產生如此之多垃圾的嗎?當然不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各種廢品垃圾就已經開始逐日遞增。然而在幾十年前,這些垃圾不會被拉去填埋,也不會任其滿大街臭爛,而是被充分合理地消化掉了。在中國人普遍貧窮的年代,垃圾是一種財富,人人搶著要。是的,你沒看錯。在當年,垃圾是一種財富。並且由於國內垃圾產能不足,中國甚至還曾經搶著去從國外進口垃圾。
在當年,千家萬戶的廚餘垃圾會被專業垃圾人取走,集中分揀熬煮之後直接賣給養豬場。筆者小時候,經常見到挨家挨戶拉泔水的架子車和拖拉機走街串戶,當然那味道當然也是令人睜不開眼。
在當年,一切塑料和包裝紙殼都是值錢的寶貝。收廢品的人每隔半個小時就會在大街小巷叫嚷一通。筆者小時候曾經連地頭的塑料薄膜殘片都全部收集起來,就是為了從收廢品的人手裡換點錢買零食。而當年千家萬戶的紙殼、包裝袋、塑料袋、牙膏管、罐頭盒、飲料瓶都不會輕易扔掉,而是會全部集中堆放起來,等待垃圾回收者上門求購。
在當年,金屬垃圾更不可能存在,鐵、鉛、廢舊電線都有專人回收,而且價格還比較高。廢品收購站里最值錢的,也往往都是廢舊金屬垃圾。因為對廢舊金屬的需求量較大,所以我們還從國外高價進口了不少電子洋垃圾,然後將其進行清洗、拆卸、分類、提取、再利用。這就是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垃圾分類處理歷史,當時中國的確對丟垃圾沒有任何分類要求,但中國的垃圾產業分類卻是全世界最高效的,然而這種高效必然建立在經濟低迷和廉價勞動力基礎之上,是不可持續的。
2018年時,有個外國機構還出資拍攝過一部挖苦中國的紀錄片:《塑X帝國》,該片講述的其實就是中國的垃圾分類、清洗和再利用過程。並且,那部片子里所展現的正在被中國人清洗、分揀再利用的垃圾,就是這群吃飽了沒事幹的洋人自己製造的。——他們製造了垃圾,自己無力處理,賣給中國人處理,然後還資助幾個人不辭辛苦來到中國拍攝垃圾處理過程,然後挖苦中國人連垃圾都要回收,簡直太髒了。
所以從那以後,中國就宣布不再進口洋垃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