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一個人和他遇見的落日

作者:vqweqweqwe  於 2022-4-25 08: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最早,我看到的是故鄉的落日。

  那是童年或少年時代。

  我還記得那個古老而蠻荒的山村:山岡、河流、水磨坊、麥草垛、大軲轆牛車、各式農具、陽坡上斑駁的殘雪、獨立西風的蒼狼和火狐,還有騎著氂牛唱歌的兒童,在山澗小溪汲水浣衣的村姑……所有的風景和人事,都浸染了一種蒼黃的顏色,沉鬱、滄桑、厚重而遼闊。有時候,我甚至感到那就是一幅古舊的畫,鑲嵌在安靜的山坳里,在無邊無際的歲月里慢慢展開。

  沒有誰用心關注一個山村的落日,或者說,當太陽沉沒於西山之前,只有風吹過村莊的曠野,漫天飛舞著芨芨草的白色花穗,浩蕩而蒼茫。雲朵從人家的屋頂掠過,留下一片一片暗影,然後消失,去向不明。站在村口望去,祁連雪峰的頭顱一半已埋進霧嵐,峰巔上的積雪被晚霞映照,彷彿戴上了玫瑰般的冠旒,蒼古、凝重、華燦、莊嚴,呈現出一種超拔人世的氣度和思想。而山腳下的陰影會隨著太陽的西沉,水一樣漫漶開來,漸漸湮沒了遠處的崗巒、草甸、樹木、房屋、炊煙,以及安靜的田野和歸家的鳥群……

  故鄉。落日。這是兩種暈染了滄桑色彩的意象,它們就佔據了遙遠時光的一個頁面,在蕭瑟的西風裡,在白雪或紅葉飄飛中,在綴滿露珠與鴿哨的天穹下,默片般閃過我的夢境和記憶。多年後,我把故鄉寫到紙上,那些或深情或憂傷的文字,依舊托舉著故鄉的那輪渾圓且飽滿的落日,還有落日下默默流淌的山澗、溪流,搖曳著藍朵白花的馬蘭、蘆葦。也許,在那個年代,我的故鄉積貧積弱、蠻荒落後,在我生命的冊頁中,留下了太多的悒鬱、痛苦甚至悲愴的印痕,但當我拿起筆書寫落日的時候,很少出現頹廢、哀傷的情調。在那些平實樸拙的文字里,出現最多的是落日映照下的場院、草垛、炊煙、牛羊、農人、雪地、禾苗、青草、麥穗、野花,甚或還有顫動著翅膀尋找歸宿的蝴蝶,在樹蔭下修築家園城堡的螞蟻……

  故鄉的落日終究在夢裡。而循夢前行,落日又到了他鄉,飄浮在更遠的地方。

  再次回望,求學讀書的地方就緩緩走到眼前。

  那是個普通的農村中學校園,它的周圍,地理和風貌依然呈現著西北鄉村的特色:田地、村舍、土路、白楊和雲杉、野菊與冰草、大群大群的綿羊山羊、懶散悠閑的雞鴨狗貓……秋臨,滿天飛舞著蒲公英的傘蓋,潔白如雪,悠蕩著,飄旋著,彷彿總是牽扯著淡淡的惆悵。到了冬季,還可以發現雪狐的身影,它們在校牆外的雪地上蹀躞邁步,偶爾仰頭嗥叫,那嗓子里似乎有銅質的顫音,哀婉且充滿抒情。學校緊挨著一條小河,兩排土坯房子做教室,門朝流水,也向著祁連山,待在教室里,只要抬起頭來,就能望見山頂的白雪、雲岫和若隱若現的霧嵐和松岡。聽當地老人說,每到日落之後,幽藍的山谷里就會有雪豹走出來,它們皮毛上閃著星星般的光斑,美麗、詭異、神秘,有女巫一樣通靈天地的本事。但我們從未目睹過雪豹的真實面目,想象中,那隻雪豹出沒不定,如風中的雲朵,遊盪於黑夜之中,也許它可能就是主管日落月升的神靈吧。

  1980年,我考上了本地一所師範專科學校,走進大學校門,不僅第一次感受到人生轉圜后的興奮與激昂,更重要的是在那個古木參天、芳草遍地的校園,沐浴了文學的斜風細雨,於詩歌、小說、散文的花季里,留下了大片大片歲月。

  腦海里時常浮現著師專的一座教學大樓,窗含西嶺,門對杏園,有一種高雅高古的韻致。樓前的老槐樹默立無言,彷彿拖曳著歷史的影子,宛如一種價值建立的見證。就在那個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向敘典老師給我們講古典文學,先秦兩漢唐宋元明清,一路講下來,我的筆記漸漸如河開闊,屈原曹操陶潛李白蘇軾曹雪芹,被時間灰燼掩埋的名字,星斗般迎面走來,照亮我的心靈。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落日熔金之際,有個老教授背著手,在校園的那條光影變幻的林蔭小道上踱步,一邊走一邊吟著李商隱的詩: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八十年代,國家剛剛改革開放,冰融雪化,渡盡劫波的老者,面對落日夕陽,內心會捲起多少波瀾潮汐,我不得而知。

  對我而言,坐在課堂上或聽老師講解,或托腮冥想思考,少年時仰望的文學泰斗宛若星辰下凡閃耀於眼前:巴金、茅盾、夏衍、冰心、丁玲、曹禺、光未然(張光年)……在他們建構的話語殿堂,這些名字本身就是傳奇。毋庸諱言,那個時代的影星比作家更吸睛。我從電影上記住了秦怡、張瑞芳、王丹鳳、王曉棠、白楊、田華、劉瓊、孫道臨、康泰、韓非、李默然……他們兩鬢星霜如歲月鹽鹼,超負荷記憶刻寫於眉宇額頭,此際卻如枯木逢春,將人生最壯美的晚照影像,通過一圈圈轉動的膠片,定格在我的記憶之中。

  那些年月,除了在課堂親炙教授導師的教誨,課外閑暇或禮拜假日,一幫熱愛寫作的朋友時常走出師專的校門,尋找另類自由天地,放飛囚禁已久的心靈。我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甘州城西的弱水古渡。幾個人沿著荒草野花披拂的小路,一直來到黑河岸水,在一處亂石嶙峋的地方停下來,大家或坐或躺,猶如回歸自然的鷗鳥,長嘶短鳴,俯仰天地。往日熟識的《離騷》《詩經》都拋在腦後,談論辯駁的是朦朧詩、傷痕小說、荒誕戲曲、蒙太奇電影。顧城、舒婷、江河、楊煉、北島……一長串氤氳著新時代風雲氣息的作家名字,被我們招魂般喚到了眼前。彷彿他們就是文學創作的真神,他們的每一句詩,每一個意向,都有著神的手勢或燈盞,引領或照耀著我們的靈魂。

  弱水古渡是一處隱秘的河岸。此地蘆葦叢生,瓔珞似的穗子隨風搖曳,葦花如雪飛揚。還有蒼古的沙棗樹,枝柯虯曲,遮天蔽日。站在高處可以望見對岸的黑水國遺址,斷垣殘壁、野草瀰漫,寒鴉紛紛,月氏故國早沒了影蹤,唯剩時光流逝后的一派蒼涼凄清。當地人傳說,很早很早的年代,每天日落時分,就有一對青年男女走進黑水國古城,在城牆的角樓里幽會,風花雪月,雲雨傳情,孰料叫人發現被逮,並以傷風敗俗之名遊街示眾,後來兩人竟相擁跳河而亡。直到現在,當太陽落山之後,就能看到兩隻火一樣燃燒的狐狸,在黑水國古城的黑夜裡遊盪、哭泣……

  上大學時讀過海明威的一段話:「年輕時留在記憶中的風景,此後無論你到哪裡,它們都將一直跟著你,直到你的名字刻入墓碑。」其實記憶烙印只與生命特定時段、境遇,乃至思想靈魂有關,位置可以是任何地方。譬若高山、星空,譬如長河、落日。

  多年後,我與青藏雪域的落日再次相遇。

  八月暑假旅行,從河西走廊出發,坐高鐵穿越祁連山。隧道。橋樑。殘雪。松林。山澗。冰川……忽明忽暗的景物,黑夜與白天的風光,都在列車的疾馳中一閃而過。黃昏的景色向後飛速流動,窗口成了鏡面,玻璃映現的落日與鏡后的實物好像電影里的疊影一樣在晃動。出場的雪山、草地跟人物和村莊的背景沒有任何聯繫。人物和村莊也成了一種透明的幻象。而車窗外的景物宛如是在玫瑰色的晚霞中的朦朧暗流,兩者消融在一起,呈現出一個超脫人世的象徵的世界。

  進入青海,在經過民和縣喇家村的時候,我就跟落日而遇。我來之前,大朵大朵的雪花蝴蝶般撲進小村的懷抱,此刻雪霽風停,天空澄藍,大地寧靜,宛如纖塵不染的童話世界。我看見一個老漢趕著羊群,沿著山道從雪野中歸來,他的身後是灶煙,是草垛,是靜謐安詳的清真寺院,是落日映襯下的青銅月牙和寶瓶……老漢和羊很快消失於霧嵐之中,背景一片迷濛。我讀過史料,知道喇家村有舉世聞名的新石器災難遺址,被稱為雪域龐貝古城。本世紀初,考古工作者在此地挖掘出大量文物,最震撼的是出土了一些人體骨架,或卧或立,或聚或散,且多是年輕男性和孩童。專家推測,可能在史前的某個時刻,突發了地震或洪水,整個村落瞬間被山石湮沒,沉淪於地下。數千年時光流逝,所有真相均遁入黑暗,無跡可尋。我在那個遺址博物館前徘徊,想到的卻是五千年前的一次日落,殘陽籠罩著雪山,如血的光斑在喇家村飛舞,落進一群孩子的眼睛……

  也是落日銜山的時候,我抵達了青海湖。

  天藍水藍,是那種冰藍、墨藍、寶石藍、純粹的藍,是那種女妖塞壬從海底凝望世界的藍。就在那如夢如幻的藍色中,海星山獨立湖心,托舉著一輪橙黃如金的太陽。太陽把光線射向水面,使翻卷的波浪氤氳起一種緋紅或桔黃的氣場,恍若傳說中綠度母的呼吸,緲幻、神秘、空茫而無明無覺。在我的想象中,那個六世達賴一定就沉睡於湖底,在他的身邊,落日的紅珊瑚樹,正圍繞著他孤絕的靈魂,綻放著花朵。

  那個天地沉寂、悄無聲息的時刻,我的身邊匍匐著一個朝拜聖湖的藏族姑娘。她花了一百多天,從遙遠的星星灘草原,一路磕著長頭來到這裡,尋找心中的神靈。我看見落日的光影襯托出她微微前傾的側影,白色的藏袍、黃色的豎領鑲著暗紅的雲紋,烏黑的長發梳成一根辮子,弧形的辮股髮絲反射著斑斑點點的殘陽,和她的睫毛一樣根根明亮。湖水裡的波光映照著她的鼻尖、唇、耳朵和臉頰上兩顆很小的痣,看上去宛若一朵開在湖邊的格桑花,柔美、怡靜、純樸而聖潔。她就那樣長時間爬伏在岸邊,兩眼靜靜地望著那個遠離塵世的海子,望著落日下靜影沉璧的那片藍。

  一生中兜兜轉轉,萬水千山之後,命運的西地平線依然橫亘於遠方,從童年至暮年,數不清的落日都隨著時光歲月一同流逝,沉淪於或清晰或模糊的記憶之中。唯有這一次,在遼闊的青藏高原,在青海湖畔,遇見的落日刻骨銘心。它是一個隱喻,或者說,它讓我感悟到日落之後,不僅僅屬於黑暗,還有浩大的星空,還有高於星空的信仰。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vqweqweqwe最受歡迎的博文
  1. 山西大槐樹 [2022/04]
  2. 寧靜 [2024/04]
  3. 驛路散頁 [2020/03]
  4. 紡車 [2024/08]
  5. 此時須靜坐 [2020/03]
  6. 把時間花在心靈上 [2020/10]
  7. 子規聲里雨如煙 [2022/05]
  8. 花語 [2022/04]
  9. 滿架薔薇一院香 [2022/05]
  10. 拾回來的美味 [2022/05]
  11. 風的表達 [2022/05]
  12. 郊外散記 [2022/05]
  13. 駝鈴聲碎 [2022/05]
  14. 給母親一個驚喜 [2022/05]
  15. 我的童年有點甜 [2022/05]
  16. 草里藏著民意 [2022/04]
  17. 另一種家訓 [2022/05]
  18. 楊花慢 [2022/05]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5: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