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除了在中國簽下了豐碩合作訂單的馬克龍外,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中國之旅,也引來了很多外國人的關注。尤其是當馮德萊恩通過普通機場過道離開中國的時候,不少外媒都表示,中方沒有給予馮德萊恩足夠的外交禮遇,是在羞辱馮德萊恩這個歐盟的一把手。
說實話,外媒這就是在典型地抹黑中方了。雖然此前歐盟方面一直表示馮德萊恩會和馬克龍聯袂訪華。但很有意思的是,馮德萊恩並沒有乘坐上馬克龍的專機,而是乘坐普通的民航客機訪華的。
當然,中方向來以非常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其他國家。考慮到馮德萊恩此前在包括所謂的「新疆人權」等問題上對中方的態度,在馮德萊恩訪華之時,中方還是派出了生態環境部部長和駐歐盟大使前往迎接。因為走的是民航通道,中方也和馮德萊恩一樣非常「接地氣」,迎接現場並沒有鋪設紅毯。
馮德萊恩此次訪華之旅有兩個亮點非常值得注意。第一個亮點,是作為歐盟理論上的「一把手」,在訪華期間的新聞報道和馬克龍這位法國總統完全沒有辦法比。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只可能有一個,就是馮德萊恩並沒有和中方談成什麼合作,甚至壓根就沒有和中方談合作。而另一邊的馬克龍卻在不斷強調中法兩國合作的重要性,中方對誰的報道會更多一些,誰都想得出來。
第二個亮點,就是根據我方的公開報道。在馮德萊恩和中方會面時,中方著重強調了兩點:1、誰要是在一個中國問題上做文章,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絕不答應;2、誰要是指望中國在台灣問題上妥協退讓,那是痴心妄想,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中方的外交用詞向來是非常嚴謹的,絕對不會在沒有任何人挑事兒的時候主動說重話,影響潛在的雙邊合作。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就是馮德萊恩在和中方會談時,又拿台海問題來噁心我們了。雖然馮德萊恩具體說了什麼目前還無從確定,但大體上可以確定,又是西方那一套「不允許中國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說辭。美國那邊剛剛弄出了一場「麥蔡會」,馮德萊恩就跑到中國的國土上對中國的內政問題大放厥詞,自然很容易招來中方的反感。
有英國記者就在外媒的相關新聞中對馮德萊恩進行了評價:「不得不通過普通旅客機場中轉進出中國的馮德萊恩女士真是屈辱。我可以看看你的護照嗎?有什麼要申報的嗎?她既不是外交官也不是國家元首,她只代表未經選舉的美國附庸。中國人只是提醒了她!」
看來,認為馮德萊恩沒有撐起歐盟脊樑的外國人,也是不少。
以俄烏衝突為例,從俄烏衝突爆發到現在,馮德萊恩基本上就是在歐洲幫忙推進美國的歐洲政策。美國要軍援烏克蘭,馮德萊恩就開始忙不迭地催促各個歐盟成員國拿錢出裝備。美國要經濟制裁俄羅斯,馮德萊恩又開始不斷召開各種會議,要求歐洲要「團結一心」,跟在美國的後面制裁俄羅斯。結果等到「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了,馮德萊恩在這種關於歐洲核心利益的事情上,不僅不用心調查,還在不斷給美國開脫。
歐盟出台「反脅迫」新法,阻止第三國對歐盟成員國進行經濟脅迫。
有意思的是,近日歐盟方面傳來最新消息,歐盟內部已經就《反脅迫工具法案》達成了相關協議。法案規定,如果有第三國對歐盟成員國進行「經濟威脅」,那麼歐盟有權利要求「脅迫國」立刻停止經濟脅迫。如若該國不放棄自己的「脅迫行為」,歐盟也會採取反制措施限制其與歐洲進行貿易。
這套法案一經推出,就被不少人認為是為中國「量身定做」的。因為一些歐盟成員國此前不斷對中國進行挑釁,在遭到中方的經濟反制后老實了不少。而從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情況來看,在包括台海問題在內等中國內政問題上,不少歐盟成員國仍然不老實。歐盟這是在提前為這些不老實的成員國準備「保護傘」,防止被中方經濟反制。
但歐盟的這種行為,就和之前澳大利亞方面表示要發展軍事力量保護自己免受中國「侵害」一樣可笑。中國是歐盟和澳大利亞重要的貿易合作夥伴,請問歐盟想要和澳大利亞一樣給自己沒事找事做嗎?以目前中歐的合作體量,中歐雙方一旦爆發嚴重的經濟對抗,歐盟肯定是要吃大虧的,那些和中方有著深度經貿合作的歐盟成員國做好相應的準備了嗎?
實際上,一直在「經濟脅迫」歐盟的「第三國」,並不是中國,而是美國。歐盟什麼時候能夠脫離美國的經濟霸凌了,歐盟經濟才有進一步發展起來的希望。當然,想要實現這個目標,歐盟現在最需要做的,是對歐盟內部進行詳細的檢查,看看歐盟中隱藏了多少的美國利益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