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一個乞丐被凍死前,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讓無數士大夫羞愧

作者:張鐵林  於 2021-4-24 09: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史海|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中國有句老話叫:「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話雖然絕對了些,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封建王朝的情況。廟堂之上,從不缺滿腹詩書、行徑卻被世人唾罵的奸臣;江湖之遠,更不缺大字不識、卻忠肝義膽、風骨傲人、仗義疏財的普通民眾。

寫得出好詩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品性。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李紳,他的那首《憫農》家喻戶曉、人人傳誦,很容易讓人覺得李紳是個關懷百姓的好官,可實際上,步步高升的李紳已經改變了初衷,他貪圖享樂、妻妾成群、性情酷暴、孤行獨斷,留下了千古臭名。

論詩才,民間有無數勝過廟堂士大夫的佳品。最早的《詩經》就是講民風,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古代,一個路邊的乞丐都能作詩,他被凍死前寫下一首流傳千古的「絕命詩」,詩的內容、意境、風骨,怕是連飽讀詩書的士大夫們看了都要羞愧!

這乞丐只是一個無名氏,沒有資料記載他的詳細生平、年齡,只知道他死於嘉慶年間,是永嘉人,冬寒刺骨的時候死在了通州官道旁邊。一個拾糞的老者發現了他的屍體,那時候他的屍體已經覆蓋上一層嚴霜,老者嘆口氣,將這事按照慣例報告了當地的州官。

州官命人來處理他屍身,不料來人卻在他懷中發現了一張紙,上面寫著:「身世渾如水上鷗,又攜竹杖過南州。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這哪兒像一個乞丐能寫出來的? 

來人覺得驚異極了,馬上通知州官。州官一聽也驚訝了:「莫非,這乞丐是什麼了不得的人物?」他親自趕到現場,問遍了周圍人群,都說只知道這乞丐似乎從永嘉過來的,其他的事情誰也不曉得。也難怪,按常理誰會關心一個乞丐的過去呢?頂多施捨點吃食給他。

了解一些古文學的人,必定看得出乞丐這首詩有多精品,就算拿去和歷代知名文人墨客相比恐怕也毫不遜色。詩中有柳永不羈之風,有李太白疏狂之風、更有化用蘇東坡的典故,可見這乞丐確實不是一般人,應該讀過些詩書,只是家世飄零,才淪落到街頭凍死的結局。

開篇說自己的身世如水上沙鷗,漂泊無定,但還是可以效仿蘇東坡的心境——「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雖然身世凄苦,卻不改疏狂豪邁。第二句更是將流浪生活作了美化——「飯囊傍晚盛殘月,歌板臨風唱曉秋」,雖然生活貧困,可他還是能找到人生樂趣,這曉風殘月又不收錢,自己盡情欣賞,誰能管得著?

他自得其樂,一路獨行,甚至敢宣稱自己「兩腳踢翻塵世界,一肩挑盡古今愁」。好大的氣勢!塵世紛擾,千古情愁,自己身處其中感受甚深,那又如何呢?這些都束縛不了自己,他了無牽掛,無所畏懼。最後一句才是全詩精華所在:「而今不食嗟來食,黃犬何須吠不休!」

縱然身份低微,被人瞧不起,但他也不是人人呼來喝去的乞食者,「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出自《孟子》),或許是他生前就不吃嗟來之食,也或許是他說自己就要死了,再不會凄慘地活著,那黃狗(很可能指代權貴),何必再沖著我吠叫!

綜合來看,這名乞丐絕對是奇才,他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即使貧苦也堅持操守,不食嗟來之食的志氣,嘲諷了當時多少人。但凡理解詩中真意,都不會把他當普通人看待了。所以,讀過乞丐詩的州官,也為他修了一座墓,命名為「永嘉詩丐之墓」。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15: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