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春秋時代第二部齊襄公強霸,第七章三方會面

作者:宅中老查  於 2022-5-3 00: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春秋史話

齊襄公恢復許國后就將目光轉向了紀國,他想要完成父君齊僖公的遺願兼并這個小國。紀國感到了威脅再次找到魯國請求幫助。魯桓公想來個齊魯紀三方會談讓齊國打消對紀國的野心。魯桓公先向齊國發出邀請。齊襄公答應后,魯桓公又向紀國發出邀請,紀國只好同意。 

會談地點約定在魯國的黃邑。齊襄公和魯桓公先行來到會面地點。魯桓公宴請齊襄公,席間魯桓公問:「有一事不明,貴國為何總和紀國過意不去。論起來,紀國與貴國同姓,又是鄰國,為何兩國常有爭執?」

齊襄公說:「這個說來話長。這要追述到我先君哀公。說起哀公真叫人心酸,哀公真是個可憐的人。哀公為人誠懇忠厚,是個仁義之君,受臣民愛戴。他為君時,我齊國國泰民安,與鄰國尤其是紀國相處甚好,常來常往。然而當時的紀國國君卻是個小人。君子是敵不過小人的。有一次兩國國君在一起閑聊起打仗用兵之事。我先君無意間透露出有一部祖傳的兵書叫太公兵法。紀君一聽就想看看這部兵書,先君自知失嘴忙否認。紀君後來又要求幾次,先君也沒有給他看,紀君從此記恨在心。紀君當時與周王的關係較好,深得周王的信任,在朝拜周王時,紀君就對周王進讒言,說我先君對周王室不滿等等許多壞話。周王聽信了紀君的讒言,把我先君抓起來給醢(音海,就是剁成肉醬)了。我先君死得可憐吶。從此我齊國就與紀國結下了冤讎。」

魯桓公說:「哦。原來還有這事,當時的周王應該是周夷王,對吧?」

齊襄公說:「是的,是周夷王。」

魯桓公說:「這樣算起來也有差不多二百來年了。這麼長時間了,怨恨還沒有解開?」

齊襄公說:「自從那次事情發生后,我齊國平安的日子不見了,發生了幾次動亂。國都也因此遷移過。」

魯桓公問:「現在的臨淄不是原先的國都嗎?」

齊襄公說:「不是的。哀公之前我國的國都是營丘。哀公死後,繼位的胡公將國都遷至薄姑。胡公之後的獻公才將國都遷到現在的臨淄。國都一再遷移,都是因內亂引起的,而內亂的根源就是哀公被殺,故我國一直忘不了這個仇怨。」

魯桓公這次是奔著調和齊紀兩國關係而來的,聽齊襄公這麼一說,覺得有點難度。怎麼才能讓齊和紀和好吶?魯桓公琢磨了一會兒,忽然想起本國的先君也曾被周王處死過,那是誰了的,怎麼想不起來啦,管他是哪位先君,反正有那事。想到這,魯桓公說:「其實這類事我國也曾發生過,也有位先君也是這麼被周王處死了,想起了真可憐。這事還是周王的不是,周王聽信讒言才造成這種事。如果周王腦袋清醒一些,就不會有這類事發生。都是周王的錯,不能怪別人。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對鄰國能和睦相處就和睦相處,沒必要大動肝火。」

齊襄公明白了魯桓公的意圖,說道:「魯君真是個仁義之君啊,我怎麼能不聽仁者的話。」

魯桓公沒有想到齊襄公這麼痛快,立刻心花怒放起來,高興道:「齊君也是個仁者,太好了,齊和紀可以和睦相處了。」

紀君第二天來到黃邑,齊、紀、魯三君簽下了友好同盟。

魯桓公為此很滿意,自己沒有白費勁,兩個仇家終於簽訂了盟約。魯桓公心情愉快地回去了。

齊襄公很不爽,妹妹沒有見著,又不得不簽了個盟約。臨走,齊襄公對魯桓公半開玩笑道:「魯君你又食言了,為何這次沒把我妹妹帶來。」

魯桓公說:「下次我一定帶君妹去齊國。」

齊襄公笑笑道:「別再食言,我可等著吶。」

魯桓公說:「一定,一定,決不食言。」

齊襄公對魯桓公安排的三方會談極為不滿,沒有見到妹妹更為生氣,回去后不久即令齊軍侵伐魯國邊疆小邑。疆吏來告,魯桓公怒道:「你們的責任就是慎守疆場,以防不虞,竭盡所備,來敵必戰。又何必來告?」魯國邊疆守軍遂即與來侵齊軍相戰。

魯桓公心裡明白,這是齊君褚兒在發泄不滿,看來要想與齊國恢復友好只得請夫人出面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1: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