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鄭莊公初霸春秋,第三十四章鄭世子忽援齊之一

作者:宅中老查  於 2022-4-8 04: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春秋史話

天子討伐鄭國失敗,跟從天子討伐的從屬國也自然放棄了反鄭的立場。衛國先前經過齊國調和不再與鄭國為敵,天子伐鄭又給衛國一個反悔機會。天子伐鄭失敗讓衛國人又懊悔起來。經過這次敗北,衛國人徹底放棄了一慣的反鄭立場,不得不誠服。中原各國這才真正重歸於好,迎來和平。然而好景不長,中原各國又陷入一場戰爭。這次戰爭不是發生在各國之間,而是共同對抗外敵。北戎又一次大肆入侵,這次不是侵犯鄭國,而是入侵齊國。

中國北部和西部多游牧民族,其種類有十多種,北部的稱戎人,有山戎、犬戎、西戎、混戎、驪戎等等,在西部的則稱為狄人,有白狄、赤狄、林胡、獫狁等等。戎和狄大部分或近或遠與中原各國分離而居,也有相當部分插居在各國之間,如齊、衛、魯之間就夾居了不少戎人部落。戎狄驍勇好戰,常常侵擾中原各國,「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出其不意,防不勝防,各國深以為患。

戎人以游牧為生,居無長所,遷徙往來,善於騎射,性野好鬥,常常侵襲中原各國掠奪財物,搶佔女人。如何面對戎人是擺在各國面前的一個大問題。魯國為了能過個安穩日子,多次與戎人進行和談,鄭國最近十年遭到過戎人的兩次入侵。燕國最靠北,時常受到戎人的侵襲。衛國當然也是避免不了戎人的騷擾。戎人對中原已經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面對這些外敵,有沒有一項來自「中央」的總的對外政策?春秋時代的「中央」與秦漢以後的「中央」顯然不是一個政體。秦始皇的政策是築長城抵擋那些游牧人,漢武帝的政策就是傾全國之力大舉出兵給予痛擊。春秋時代的周王室則沒有那麼強大的國力,人力去修長城,去深入敵區打殲滅戰。但是周天子們不是沒有對策,據說有一項很完美的制度,若是大家都能按這項制度做,天下將是祥和一片,戎狄也不會來侵,搶劫殺人放火這樣的事也不會發生。這是一項什麼制度啊,這麼好?

這項制度叫做五服制。據說這項制度是周朝的開創者制訂的。五服制的具體做法是以天子所在的王國為中心,之後向外按距離遠近將天下五分。五服的意思就是五個地區都得誠服於天子。五服的劃分依次是:王國之外五百里為甸服,甸服外五百里為侯服,侯服外五百里為綏服,綏服外五百里為要服,要服外五百里為荒服。

五服當中靠近王國的甸服和侯服屬於王朝內的各諸侯國,按當時人們的概念就是中國。從綏服算起,要服和荒服地區就是中國以外的地區。當時的人們將中國以外地區賦予了各自的名稱,南部稱為蠻,東部稱為夷,西部稱為狄,北部稱為戎。即所謂的東夷、南蠻、西狄、北戎,這四部分又合稱為四海。

五服在地理上的劃分顯然是理論上的,實際上王國並非在中國的中心地帶,各國也不是以王國為中心座落於四周。但中國與「四海」的劃分還是基本上符合地理狀況,蠻夷戎狄多數是散落於中國四周。

五服制的意義何在?

五服制的主要意義是朝貢,即上貢王朝,朝拜周天子。按規定離天子王國越近的諸侯進王都朝拜天子的次數越多,距離越遠的國君進京朝拜的次數相對減少,這樣朝拜天子的年限從一年、兩年,三年、五年不等。在這種規定下,遠離王國的要服、荒服地區的蠻夷戎狄也被視為天朝的一個成員,也要定期去王都朝拜周天子,可以十年去一次,也可以三十年去一次。不論多長時間,心中有個周天子就是四海之內都是一家人。

這種制度應該執行過,要服荒服地區的戎人也曾進王都朝拜過周天子,但是後來由於周天子失禮得罪了戎人,戎人就不來朝拜了,漸漸地開始與周朝各國為敵了。《國語周語》有個記載說明戎人為何不來朝拜天子,那是周穆王時的事。

周穆王是個喜歡東遊西逛的人,以到處巡遊聞名。天子巡守諸侯國昭示天子威風無可非議。但他東巡,南巡完了,覺得北面還沒有示以天威,就決定北上討伐犬戎。當時有一個叫祭公的大臣說了一大堆的話,例舉先王們是怎麼以德服人的道理勸諫穆王不要無緣無故去征討。可是穆王不聽,還是率領軍隊耀武揚威地去了北方征伐戎人。結果什麼也沒有得到,只帶回四隻白狼,四隻白鹿,天子出征如同打獵,這不是玩嗎?周穆王自己並不覺得自己的行為如同兒戲,但是結果是很嚴重的,從此後荒服地區的戎人不再來王都朝拜周天子。

戎人朝拜周天子,《左傳》上也有記載。隱公七年講到:「初,戎朝於周,發幣於公卿,凡伯弗賓。冬,王使凡伯來聘,還,戎伐之於楚丘以歸。」這段記載是說,當初,戎人進周王都朝拜,向各位公卿大人發放禮物,接到禮物的公卿大人都對戎人給予了禮節上的回應,唯獨凡伯沒有。戎人認為凡伯無禮,瞧不起他們戎人。這年冬天,周王派凡伯去魯國訪問,回來之時,戎人在楚丘劫持了凡伯。

上面兩段記載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戎人確實曾經朝拜過周天子,從而證明上面所說的五服制應該存在過。二是戎人本性純樸敦厚,你不招惹他,他不會侵犯你。兩起事件都是中國人無禮在先,戎人無法在後。但是事到如今,誰是誰非,誰先招惹了誰,追根刨底已經毫無意義,事關緊要的是現在的戎人越來越無法無天,公然與中國為敵,肆意侵襲,燒殺搶掠,搞得各國不得安寧,已經成為各國共同的敵人。儘管中原各國彼此有隔閡有摩擦,但面臨共同的敵人則能同仇敵愾一致對外。這次齊國遭到北戎侵伐,正恰逢中原各國放棄前嫌重歸於好之際,曾經的主要對手鄭、衛、魯、宋四國第一次被集結在一起共同對抗外敵。

這是春秋時代第一次出現中原各國團結一致共同對外的場景,當第二次出現這種景象的時候則要等到齊桓公出場之後了。

鄭莊公派世子忽率軍援助齊國抗擊戎人,卻沒有想到引出了一件麻煩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0: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