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鄭莊公初霸春秋,第三十一章齊文姜嫁魯

作者:宅中老查  於 2022-4-2 00: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春秋史話

在國際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景下,魯桓公娶親了,娶的是齊僖公的女兒,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文姜。齊是國名,表示來自齊國,「文」是死後的謚號,姜是本姓。齊僖公有好多個兒女,最使他上心的在兒子當中當然是將來要繼承君位的世子,在女兒當中就屬文姜令她疼愛。然而這兩個最令齊僖公關愛的兒女卻最令他心憂。齊僖公的這個世子名叫諸兒,是文姜的親哥哥。世子諸兒身材魁梧高大,文姜長得美麗多情,兩人經常尋機在一起做出一些輕浮親昵的舉動。齊僖公對此曾訓斥過世子諸兒讓他有個當哥哥的樣子。 「 兄妹之禮都不能遵守以後怎麼能為一國之君。」齊僖公這樣對世子說。在父親的管教下,世子諸兒暫時收斂了一些。文姜卻依然對哥哥溫情脈脈。齊僖公對文姜寵愛至極,對她的舉止沒有做過太深的指責。文姜不知收斂,與哥哥諸兒依舊親親妮妮,諸兒止不住心中的熱火,兄妹之情遂變成姦情。齊僖公見止不住兄妹倆的亂情,擔心長期下去,會生出是非來,決定早點將文姜嫁出去,當他看到鄭世子忽時便有心將文姜許配給他,不料被鄭世子忽回絕。齊僖公心中不悅,但也沒說什麼,只好再留心尋找合適之人。勘定宋國內亂,齊僖公見到了魯桓公,感覺這個年輕人可以做個女婿。平定宋國后齊僖公派人到魯國表示了結親願望,公子揮立刻同意了這門親事。

魯桓公的父母都已去世,親事的操辦自然就落在既是庶兄又是執政大臣的公子揮身上。公子揮比自己娶親還要高興,攀上齊這個大國是他心裡打的一個算盤。正愁無門而入,沒想到齊國主動提親。與齊國結為親家等於找到了外靠,他這個執政正卿位置坐得就更穩,公子揮心裡真是樂極了。宋國的華督依靠外力做了執政大臣,公子揮也要如此這般攀上齊國這顆大樹以保住執政的位置。

公子揮打聽到齊侯非常疼愛那個即將嫁過來的女兒,他遂有了主意,這門親事要大辦特辦,藉此把兩國關係搞得火熱。公子揮立即派人去齊國向齊僖公表示我君要親自感謝齊侯的婚姻之好。齊僖公非常高興,好啊,上次見面因為有大事在身,無暇面談,我也正想找個機會與魯君面對面好好談談,再好好端詳一下這位未來的女婿。

在公子揮陪同下魯桓公與齊僖公在魯國的郕邑見面了。魯桓公一見面即向齊僖公報告:「杞國已經求和,特向齊公通告,在此再次謝謝齊侯的關心。」

杞國國君去年來魯國朝拜,對年輕的魯君沒有盡到應有的敬意,魯桓公感到受到了侮辱遂興兵討伐了杞國。杞國服罪求和。

齊僖公很高興,看來這個女婿很有自尊心,容不得別人的不敬。齊僖公突然覺得必須跟這個女婿多嘮叨幾句。女兒的不檢點行為要是被女婿發現了,那就壞菜了。輕則慢待女兒,重則把女兒休了,那我這張老臉可就沒處放了。想到這些,齊僖公開始美言自己的女兒,接著又說些夫妻和睦的話,嘮嘮叨叨說都把魯桓公聽膩歪了,但仍是一幅很耐心的表情。

這次會面之後齊僖公放心了,婚事也立即操辦起來,納采、納徵、請期等幾個程序很快完成,最後到了迎娶。

國君娶親按規矩是由上卿迎親,這是自然落在公子揮身上,他親自去齊國迎親。齊僖公叫卿大夫夷仲年護送文姜去魯國。夷仲年是齊僖公的寵弟,多次去魯國訪問 。齊僖公認為叫他的寵弟護送他的愛女是再合適不過了。世子諸兒也要求送妹妹。齊僖公說沒有哥哥送妹妹的禮規。諸兒只好眼看著他心愛的妹妹乘車離去。文姜依依不捨地看了哥哥一眼緩緩地上車,嘴上沒有難捨難分的話,心中卻在默念:咱倆後會有期。

齊僖公眼看著心愛的女兒出嫁走了,心中一陣難過,突然決定要親自送女兒到魯國。身邊的大臣忙阻止道:「嫁給天子,國君都不親送。嫁給諸侯國,國君更不可親送,只有上大夫送。君請留步。」按當時的禮規,國君的姐妹嫁給同等國,由上卿護送;若是國君的女兒,則由下卿護送;如果是嫁給大國,雖是女兒,也要由上卿護送。無論何種情況,國君都不親送。

齊僖公說:「送送我的愛女有何不可?哪來的這些規矩。你們不要阻擋。我只送出國都。」齊僖公捨不得愛女,止不住送了一程又一程,直送出國境。迎親的公子揮一看,齊君已經親送了,魯君不能坐等,立刻派人火速回國傳告魯桓公出來迎接。

魯桓公得知后,匆匆忙忙風風火火一路快車趕到魯國的一座名叫灌的小邑與齊國送親的隊伍會合了。就這樣齊文姜即得到父君的親送,也受到夫君的親迎恩寵備至地嫁到了魯國。

齊文姜以與哥哥亂倫而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淫婦,這樣的一個亂倫女為何受到她父親的厚愛。如果現在誰家要是出了這樣的一個女子,作為父母簡直沒臉見人,能把這樣的女兒悄無聲息地嫁出去那是再好不過的事,嫁的越遠越好,不要再回來丟人現眼。但齊文姜的父親明知道他的女兒亂倫卻仍是寵愛備至,而且還不顧禮規硬要親自送女兒出嫁,這麼高調的動作難道不怕嘲諷嗎?你看看,那樣的一個女兒,當父親的還那麼寵愛她,也難怪女兒做出那種事,有這樣的父親護著,寵著,她還在乎什麼呀。這要是在今天這類的閑言非語肯定是滿天飛,然而當時的情況又是怎麼的吶?這不得不說一下當時齊國的民情。

當時齊國有一個很令別國羨慕的地方就是盛產美女。齊國宮廷出來的女子幾乎個個貌美如花,有詩為證:「豈其娶妻,必齊之姜。」(詩經衡門)娶妻就要娶齊國的姜姓女子。「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詩經有女同車)她美的象姓姜的女子。這都是讚賞齊國的女人。象前面講到嫁給衛庄公的庄姜,還有被衛宣公搶去的宣姜都是齊國美女。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妓院在齊國產生與齊國出美女定肯定有關係。那麼多美女走在大街上,哪個男人見了不溜口水,尤其是在那個沒有束縛的年代里,表達愛意的方式是很大膽的,要是遇到了象前面講到的宋華督那樣的人,搞不好不又出人命了嗎?如果不妥善解決人們的情緒問題,激動不安再引起社會不安可就麻煩了,乾脆開個妓院讓各位猛漢出出火消消氣,和諧社會不就建成了嗎?據說開妓院是管仲的主意,關於這個證據不足,還有待於考查,但不管是誰的主意肯定是官方的舉措。

齊國人開妓院說明一個歷史現象,齊國人很風流,偷情通姦是家常便飯,齊國的一個國君公開通姦,至死不渝。還有公開換妻的,有為了娶美女而破壞禮規的,等等淫亂之事此起彼伏層出不窮。宮廷淫亂,民間也瀟灑,娶嫁隨意,離婚頻繁,男人們看上了漂亮女子很輕易地就把原配休掉娶回新人。女人若是不滿意自己的丈夫就改嫁。有過多次婚嫁的男人被稱為罷士,女人則叫罷女。還有就是不經媒人說和私奔的女子也很多。等到管仲執政齊國后,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約束,但管仲只能管制民間的事,宮廷里照樣淫亂,而且比以前更亂。(這些事以後都會講到。)齊文姜出生於這樣的一個國度里,她的淫蕩也就不足為奇了,她與哥哥的亂倫頂多算是淫亂中的一朵奇葩,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當時也沒有過度地吸引人們的眼球。

齊文姜在中國歷史上以淫蕩亂倫出名,這多多少少帶有以後人的眼光看前人的斜視心態。很多事用現在的觀念看都是大逆不道,但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則不足為奇。拿「淫」這個字來說,現在我們都知道這個字是專指性事,而春秋時代淫是個通用字,無論幹什麼事做過頭了都叫淫。《禮記王制》「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這個淫指的是政治奢侈。《國語魯語》「逸則淫,淫則忘善。」這裡淫的意思是放縱。孟子的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處的淫更不是淫蕩的意思。孔子說鄭聲淫,是指鄭詩多男女情事,樂調輕慢,不如廟堂祭祀樂莊重。「淫」可用來形容各種過度奢侈之事,但卻沒有用在男女姦情上。我現在把「淫」這個字用在齊文姜等春秋時代女人身上是借用現在的意思來解釋那時的情況,很不恰當。因為春秋時代的人們並沒有拿這個字去譴責齊文姜等這類的人。那麼不用這個字眼譴責,會用什麼難聽的詞來譴責吶?回答是沒有任何譴責性語言,在史書上根本找不到人們對此事的譴責。而所謂的譴責差評都是後人們加進去的,同樣所有的正形象女人們也是後人們刻意塑造的。我們看《列女傳》里幾乎所有的女子都是捍衛道德倫常的烈女貞女,其實沒那回事,這都是儒家們宣傳改造的。

由此可見當時人們並不象後來的人們那樣對齊文姜說三道四橫加指責,更沒有給她扣上「淫亂」的大帽子。人們並不在乎這事,如果很在意,覺得可恥,文姜的父親還會那麼寵愛她嗎?齊僖公管教世子,不讓他與妹妹過分親近是出於將來的考慮,世子是要繼續君位的,作為君位繼承人應該遵守一些應有的禮節,不能做的太過分,有失眾望。齊僖公是出於為君的考慮才得不批評世子。但對文姜,齊僖公可就捨不得說半句批評的話,難道他沒有聽到什麼閑言碎語嗎?我想不能不聽見,只是不太在意而已。魯國人之所以能娶文姜也是不在意這類事。齊文姜 「淫蕩」魯國人不可能不知道,國君娶正夫人能不事先做些摸底嗎,了解一些基本情況還是可能的,有必要的。在摸底的時候,不能不聽到一些風言風語。但就是聽到了,又能怎麼樣,魯國人在乎嗎?根本不在乎,要是在意就不會娶了。新郎魯桓公年少對這類事更是似懂非懂更是不在乎,但有一點卻很在意,他怎麼看新娘都似乎比他大一些。

魯桓公沒有看錯,新娘文姜的確比他大。齊僖公曾經想把文姜嫁給鄭世子忽被婉拒。鄭世子忽後來娶陳女,那是在魯隱公七年。按照那時的禮規,男十三,女十二即可成婚。按照這個禮規,當鄭世子忽娶陳女時,齊文姜已經超過了十二歲。到了魯桓公娶她時(魯桓公三年)又過了八年,這時候齊文姜已經至少二十歲了。

這時魯桓公多大?魯桓公是沒有到成年即君位,就是說即君位時還沒有行成年禮,還不到十四歲,應該在十二、三歲那樣。就算是十三歲,現在過了三年應該是十六歲。這樣一算,齊文姜比魯桓公至少大四、五歲。

那個時候二十歲才出嫁算是晚婚了,魯桓公一不小心娶了個大齡青年,且是剩女。

公子揮說:「年齡大點也無所謂,關鍵是能與齊國通婚。」

公子揮說到了重點。魯國在惠公之前都是與宋國通婚,魯隱公的夫人來自哪裡沒有說,但也絕不是來自齊國。從魯桓公開始,魯國才開始與齊國通婚,從此後魯國國君的夫人多是來自齊國,齊魯兩國從此開始了若即若離扯不斷理還亂相互糾纏相互爭鬥的歷史。

不論怎麼說,此時齊魯通婚是個好兆頭,開始了兩國的蜜月期,同時也加深了齊魯鄭陳四國之間同盟關係。由於宋國內變主動尋求四國幫助,因此宋國也變成了同盟國。而在這時蔡國感到了來自楚國的潛在威脅主動與鄭國聯絡,鄭莊公與蔡君很快會面簽訂了旨在防備楚國的盟約,因而蔡國也倒向了以鄭為首的同盟國一方。至此原來的宋、衛、蔡三國 「反鄭聯盟」徹底解體,只剩下一個孤零零的衛國。面對急劇變化的形勢,衛國是孤軍奮戰繼續與鄭國為敵還是認清時局服軟認輸?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 05: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