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桓公剛登上君位,鄭莊公立即派人去魯國,先祝賀新君即位,之後馬上進入正題商談易地之事。
鄭國就易地之事已經與魯國多次商議,前兩年為表示誠懇,鄭莊公先把祊地給了魯國,以打消魯國的疑心,並再次強調對周公廟妥善保管,按時祭祀。魯國人接管了祊地,但卻遲遲沒有將許地讓給鄭國,這讓鄭莊公很傷腦筋,不知魯國人到底是怎麼回事。
魯國一再推遲時間,又一再給出各種理由做出為難的樣子,其實這都是借口。魯國人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去王室了,那個中途歇息的地方已經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了,那個周公小廟是不是年年派人祭祀都是說不準的事。這件簡單輕易解決的事之所以拖很長時間,不明事理的人以為是魯國人在掉鄭國人的胃口,其實真正的原因還是魯隱公感到為難。魯隱公自己總以攝政君的身份想問題,對易地這件事,他有決定權,但他不願意去做,畢竟是代理國君,一旦答應了鄭國將那塊地給了出去會不會招來非議,說自己對祖宗不敬。若是背上這個罪名可不好,算了,將這事留給真國君吧。魯隱公的這個態度使得這件簡單的事拖沓了好幾年。
現在鄭國人又來談這件事,魯桓公不是很清楚,已經是執政正卿的公子揮知道其原委。魯桓公問公子揮怎麼辦。公子揮剛殺死了魯隱公,心神不定,擔心引來別國的干預,尤其是擔心鄭國,他對鄭莊公有所畏懼,生怕這個鄭伯出其不意來魯國問罪。現在新君剛剛即位,鄭國就迫不及待地來人要求易地,這不是看我魯國有可乘之機嗎?明是易地,暗中卻藏著威脅。好漢不吃眼前虧,痛快應了鄭國人,什麼擔心都沒了。想到這些,公子揮說:
「那是塊廢地,留著也無用。依臣之見還真不如與鄭國易地,我們不是也多了塊地嗎? 再說,我們已經接收了人家的地,沒有理由不答應人家鄭國。」魯桓公根本就對那塊地沒有任何概念,在哪裡都不清楚,公子揮這麼一說也就應許了。
魯國人答應了,鄭莊公立刻安排兩君會見,鑒定易地盟約。很快,鄭莊公與魯桓公在一個邊境小城邑會見。一見面,鄭莊公就送給魯桓公一個見面禮,一塊潔白無暇的玉璧。鄭莊公還表達了對周公的敬意,承諾願意年年祭祀周公。年輕的魯君有種受寵若驚之感,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咄咄逼人的鄭伯嗎?多麼和藹,多麼客氣,有禮有貌,哪有半點盛氣凌人之勢?搞不明白為何宋國人總跟他過不去,啊,我明白了,原來不是鄭國人欺負宋國人,而是宋國人不講禮,將來我娶媳婦可不娶宋國人。這位年輕的國君在這胡思亂想的時候,一份盟約呈現在他的面前。魯桓公沒仔細看全部的條款,只看到了最後一句,「渝盟,無享國。」魯桓公暗笑道:「這是什麼約定,違背盟約,就失國了,不至於這麼嚴重吧。」魯桓公在上面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鄭魯兩國的兩塊飛地正式交換。
鄭莊公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事,心裡舒坦了許多,這地換得不容易啊,就這麼一小塊飛地居然談了這麼多年。鄭莊公由此想到了周王強行換地之事,不由地心中又生出一股悶氣,我與魯國換地多不容易,費盡了口舌,而你周王卻象個強盜說換就換,連個商談的餘地都沒有,你周王依仗的是什麼理?周桓王自從強行與鄭國易地后至今沒有給鄭國一個說法,更使鄭莊公感到煩心的是在歸入到鄭國的那些城邑當中至今仍有不服者,動不動就起事,鄭莊公每想到這些就覺得心胸憋著慌,再拿與魯國易地之事一對比更覺來氣。來氣又能怎麼樣吶?人家畢竟是天子周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誰能管得了。唉,這世道不如從前了,天子也不講禮了,哪還有誰遵禮守法吶?
鄭莊公雖然很強悍,但對天子的欺凌毫無辦法,對柔弱的魯國也不敢使硬,易地一事充分顯示出他內心柔弱的一面,從另一個角度上看也是他循禮奉法的一面。鄭莊公就是個剛柔相濟的人,既有強硬的一面也有弱勢的時候。他的強硬使鄭國佔領了許國,他的弱勢使許國實行一國兩制,如果他強硬到底,那麼許國就會歸屬鄭國,與剛剛從魯國換來的許地連成一體,鄭國的面積將會擴大近五分之一。這就是為何鄭莊公一再要求與魯國易地的最根本原因。
下一步,鄭莊公會違背約定全部佔領許國嗎?可以說這是鄭莊公最大最強的心愿,魯國的許地已經劃歸鄭國,再往前一點就是許國。鄭莊公登上國都城牆遠眺,似乎看到了那一大片新的國土。他現在有點後悔當時為何謙讓,好不容易攻佔了許國,為何忽生憐憫留給許叔一棲之地。真不知當時那種憐人之心從哪來的?難道我這個人天生心慈?世道變了,這種軟弱心腸恐怕適應不了以後的形勢了。想到這,鄭莊公又想起了世子忽,由世子忽又想到了公子突,這兩個兒子,一個柔弱,一個強悍,象自己一分為二。柔弱的世子將來繼承君位,強悍的兒子會有什麼表現?若是他們倆配合默契,鄭國會象現在這樣挺立,如果不是那樣,鄭國又將出現什麼局面?會象魯國那樣發生弒君事件嗎?魯隱公之所以被殺多半原因是由於他的軟弱,而世子忽恰好有與魯隱公相象的一面,鄭莊公想到這感到頭痛,不願再想下去了。但很快鄭莊公的神經又一次繃緊,因為又發生了一件弒君事件。這次發生在宋國。鄭莊公想起衛國、魯國、宋國都發生了弒君事件,精神再次受到刺激,更為世子忽擔心。「我老了,不在乎了,可是世子將來如何是好?」鄭莊公在心裡反覆嘀咕。
宋國來人請鄭莊公去協助處理這次弒君事件,鄭莊公立刻拋開了令他煩躁的思緒啟程去了宋國。那麼宋國為何也發生了弒君之事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