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鄭與宋的爭鬥之前再說說魯國的君主魯隱公,因為魯國在鄭與宋的爭鬥中扮演了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魯國這個角色的特點全在於魯隱公本人的表現,所以對魯隱公還需要進一步了解。
就在魯隱公當上國君第五年的春天,魯隱公興緻勃勃乘車離開了國都,一路向南去了一個名叫的棠的小邑。魯隱公來到這個小邑幹什麼吶?有什麼國事要處理嗎?沒有。這裡發現外敵入侵了嗎?也沒有。魯隱公來到棠邑純屬出於個人愛好。棠邑有個很大的湖泊,魯隱公是專程來觀看漁民捕魚的。看來魯隱公不僅僅是個和平愛好者,而且還是個興趣豐富的君主。棠即是現在的山東省魚台縣,現存有觀魚台遺址。(那個遺址是不是魯隱公觀魚的舊址就很難說了。)
不過臨行前魯隱公挨了一次訓,訓他的人是公子彄,字伯藏,死後追謚號僖,稱藏僖伯。藏僖伯是魯隱公的叔父。藏僖伯對魯隱公如棠觀魚很有意見,乃勸諫道:「凡是物品不是講演諸如軍事、祭祀這等大事,物材不是作為禮器的備用品,國君是不看不碰的。國君的責任是使民納入軌和物。講演大事以端正軌的度量也即法度叫做軌;取用材料以彰顯物該有的特色叫物。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太多了,就會敗亡。所以春獀、夏苗、秋獮、冬狩四時行獵都是在農事間隙之間進行。三年一次大治兵,完畢后歸入國中受國人檢閱以振軍旅。之後在宗廟飲酒祭告先人,統計軍事實力,明確士卒身份貴賤,辨別差等,區分老少,以示威儀。」
魯隱公聽得木然,藏僖伯繼續說道:「鳥獸之肉不可呈現在祭祀用的俎上,皮革、牙齒、骨角、毛羽這類東西不是用來製作禮器和兵器的,國君不可隨意射獵,這是古制。至於山林、川澤里的一般物產,普通器物的物材,那是賤人做的事,專職官吏的職守,非君所過問觸及的。」
魯隱公見藏僖伯說得條條是道,自知理屈又不想取消已經計劃好的行程,只得找借口說道:「我非觀魚,我將去巡視。」魯隱公遂不聽藏僖伯的勸諫而前往棠邑,讓漁民展現打撈上來的魚,津津有味地觀看。藏僖伯聲稱身體不適沒有跟隨前往。
當魯隱公從棠邑歸來,鄭國正出動三軍討伐衛國,魯隱公對此並不關心。按說魯衛是兄弟之國,鄭國打衛國,魯國即是不出兵幫助,起碼也要聲援一下,魯隱公並沒有這麼做。甚至當衛國人給衛桓公舉行葬禮時,魯隱公都沒有派人去參加。想當初,魯惠公重新下葬時,人家衛桓公可是大老遠地跑來參加葬禮。可現在吶?魯國沒有任何錶示,魯隱公可真夠稱得上一個「隱」字。這個「隱」是魯隱公死後的謚號,《史記》謚號解,「隱拂不成」曰隱。下有註解「不以隱括改其性」。拂是古弼字,是輔助的意思。這個解釋的意思是在背後輔助但沒有成功,又不因隱在背後而改變本性。魯隱公豈止隱在背後,凡事能隱則隱,尤其是對外軍事上能隱。說白了隱其實就是躲避,能躲避就躲避,躲不過再說。
魯隱公對外事不感冒,對內事卻是很關心。從棠邑觀魚回來,魯隱公開始關注一座廟宇的建造。魯隱公父親魯惠公的兩位遺孀仲子和聲子先後死去。仲子死在魯隱公二年,也就是說當魯惠公剛去世第二年她也跟著去黃泉相見了。仲子年齡並不大,二十多歲。仲子為何死的那麼早,其中原因不明,或許是活活給氣死的。當魯惠公的死訊傳到周王室后,周王派人來送助葬品。助葬品當然是送給死去的人,但不知怎麼搞的,王室派來的人不僅給剛死去的魯惠公送來了助葬品,同時也捎帶著給他的夫人仲子也送了一份助葬品。這一下可把仲子氣暈了,大罵道我還活著吶,怎麼就給我送葬品,是叫我快點死不成。仲子可能是一氣之下生病了,不到一年就死了。
仲子死後的第二年,聲子,也即魯隱公的親生母親也去世了。聲子年齡大概估計五十多歲了,屬於正常死亡,並沒有什麼別的說法。聲子雖然是魯隱公的生母,卻不是父親的正夫人,正夫人是仲子。按禮規只能給父親的正夫人興建廟堂。當廟堂落成后,將舉行祭典。祭典上表演一個名叫萬的舞蹈。萬舞是一個很古老的舞蹈,分文舞和武舞兩部分。武舞顯示軍威,表演者左手持盾右手揮斧;文舞表現和祥,表演者左手執龠,右手秉翟。龠是一種類似笛子的樂器,翟是野雞尾部的長羽毛。因為這個長羽毛是每人持有一支,表演時在人們眼前晃來晃去非常耀眼,所以人們在數多少人舞蹈時,常常數羽毛的數量,而不是直接數人,久而久之,羽數代替了人數,人們一說舞蹈的人數,指的就是羽毛的數量,有多少根羽毛就表明有多少舞者。而舞者的數量是有限定的,從天子到諸侯按爵位等級不同,舞者的數量由多變少。魯隱公不太明白這些禮規,他將眾仲召來詢問。
在此特別提一下的是舞者一律為男性,而沒有女性。那時童子八歲開始入小學,十五上大學,皆為男性,女子則在家學女工。男子從小學到大學音樂舞蹈是他們的主要科目,故不論是王室還是公廷舞者多是在大學受過音樂舞蹈訓練的人或者就是大學學士。羽數是固定的,每行都是八人,被稱為一佾(音意)。魯隱公所問的是國君夫人的廟宇祭典應該用幾佾。
眾仲答道:「天子用八,八八,六十四人;諸侯六行,六六,三十六人;大夫則用四,二十四人;士用二,只有十六人。」
魯隱公又問:「一佾為八,天子用八,何也?」
眾仲講解道:「風有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滔風、東南薰風、南方巨風、西南凄風、西方飈風、西北厲風、北方寒風。樂有八音,八音是根據樂器的質料不同而得,有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種音聲。八音本於八風,舞是隨音節而蹈,應風聲而起,故用八。天子應天順地至高無上,故橫縱皆是八。」
魯隱公再問:「那麼仲子之宮應用多少?」
眾仲說:「我魯國用天子禮,這是天子特賜予我魯國的。天子禮是八佾,這是國君禮,夫人則六佾。」
魯隱公採納眾仲之議,國君正夫人之廟祭典舞蹈始用六佾。
魯隱公如此敬重仲子的廟堂其實都是為了那個尚處兒童時期的世子軌。待他成年魯隱公將移交君位,世子軌將成為正式君主。魯隱公敬重他的母親就等於是尊敬這位幼主。然而魯隱公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片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所有的小心呵護最終都變成了不可彌補的罪過。被他呵護的幼主變成了他的死神。這是後來發生的事,此時魯隱公還渾然不知,一心一意著意於文功。魯國多藏有周王室賜予的禮書,故魯國在春秋時代就有禮儀之邦的美稱,
當時的人就說「周禮盡在魯也」。魯隱公對那些禮法禮規很感興趣,他覺得這些東西比那兵器更有趣味。
魯隱公好文不好武,可是越是這樣事情越是相反,自己不喜歡的事偏偏找上門來。正當魯隱公還回味著仲子廟堂表演的萬舞時,宋國的使者來了,因為鄭國的大軍已經開進了宋國。魯隱公再次為難起來,是答應出兵援助吶還是不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