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鄭莊公初霸春秋,第二章史官指路

作者:宅中老查  於 2022-2-19 02: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春秋史話

此人姓姬名友,是周宣王的弟弟。姬友身心端正,忠心耿耿,深得哥哥周宣王信任。周宣王賜予弟弟姬友公爵,並讓他擔任王朝司徒。姬友盡職盡責,深得王畿領地內的民眾愛戴。因此周宣王把鄭(今陝西華縣東北一帶)那個地方賜給了弟弟姬友。姬友因為有了鄭這塊封地,便被稱為鄭公,又因他死後被追謚號為 「桓」, 故在史書上稱鄭桓公,他就是鄭國的祖先。鄭姓也由此而來。

周幽王胡作非為,鄭桓公友心甚憂慮,他預感到王室將有一場災難降臨。作為叔叔,他也規勸不了周幽王,鄭桓公友只能為自己的家族考慮後路。鄭桓公的一大幫家人都居住在王都里,如有浩劫,他的家人必連帶受難。何去何從成為鄭桓公友的急迫問題,他找到太史官史伯,求教太史官指出一條未來之路。這位史官名叫伯陽父,因為他是史官,就稱他為史伯。那時的史官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人,有的史官更神,會看天象,能預知未來,這位史伯就是比較神的一位。史伯見鄭桓公虛心而急切地求教,就給鄭桓公友分析了一番天下大勢,為他指出了一條未來之路。鄭桓公就在史伯的這番大論中定下了建國方略。 

史伯的這番言語非常重要,不僅僅給鄭國的建立指出了一個方向,而且還預測了未來二百年的天下趨勢,故特節錄於此,其原文見《國語》中的「鄭語」和「周語」。 

桓公友先問史伯:「川竭山崩,這不是好兆頭啊。王室將危。周能亡嗎?」鄭桓公先說出了自己的憂慮。

史伯答道:「幾近亡也。天地運行,秉其氣脈,不失其次序,若亂其次序,陽氣不能出,陰氣不能升,陰陽交迫,於是有地震。今三川皆震,是陽氣失其所而被陰氣壓迫,故川源必塞。水土,民之所依。民失其所依,將缺乏財用,必生亂。昔伊、絡水竭而夏朝亡,河水竭而商朝亡。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兆也。今王棄明行暗,去賢任佞,驕奢淫逸,欲廢王后而立內,殺太子而立庶子,必遭禍難。王后乃申國之女。申國正強,又與西戎關係密切。王后被廢必告母家申國。申國必聯合西戎攻伐我王。王室危在旦夕。」

桓公友又問:「沒有辦法避免此難嗎?」

史伯:「恐怕毫無辦法。我王一意孤行在所難免。大臣們紛紛在為自己尋找避難之地,君欲避難請速遠行。」

史伯看出了鄭桓公友求教的真正用意,鄭桓公也就不加掩飾直接問道:「是啊,人心慌慌。但不知往哪裡去呢?」

史伯說:「若王室遭難必東遷洛邑。以絡邑為中心,南有荊蠻、應、鄧、陳、蔡、隨、唐,北有衛、燕、狄、鮮虞、潞、洛、徐、浦,西有虞、虢、晉、秦、霍、隗、楊、芮,東有齊、魯、曹、宋、騰、薛、鄒、莒。不是王室子孫甥舅,則為荊蠻戎狄之人,非親則頑,不可入也。只有濟、洛、河、穎四水之間是些子男小國,以東虢和鄶國為大。兩國地勢險惡,兩國國君又仗勢驕橫,不務修德,民憂多怨。君若以避難之由寄家眷於虢、鄶之間,兩國不敢不許。王室一亂,兩國必無禮於君。那時君再奉辭伐罪,無有不可。若得二國,鄔、弊等周圍小國乃為君之土也。」 

桓公又想到了南方問道:「南方不可以去嗎?」

史伯說:「荊(楚)子熊嚴生四子:伯霜、仲雪、叔熊、季訓。伯霜死後,國人立季訓。季訓聰明蓋世。臣聞之天之所啟,十世不替。凡成天地大功者,其子孫無不顯世。商契能合五教,周棄能播百穀,夏禹治理洪水,其後皆有天下。荊楚是重、黎之後,其功甚大,其後必顯於世。不可奪也。」 

鄭桓公友聽史伯這麼一說覺得南方不可去,又問:「那麼東方和西方呢?」

史伯說:「東有姜姓之國齊,乃伯夷之後,如遇有德之君,齊國必盛。西有贏姓之國秦,乃伯翳之後,現不得入時,其後當興。」

 

史伯的這番言語使鄭桓公打消了去南方、東方及西方開拓的念頭,但心中仍存有疑慮繼續問道:「若周衰,諸姬之國,誰當興盛?」

史伯說道:「臣聞之:武王實昭文王之功。文王祚盡,武王其嗣當起。文王之子,魯、衛是也。武王之子,其在晉國。晉國處於險惡地界,而周圍又都是小國。如有明德之君,必當興起。」 

鄭桓公友聽罷史伯的一番縱論,心裡嘆服良久。 

不久,周幽王不聽眾臣勸諫終於廢掉王后和太子宜臼。鄭桓公友按著史伯的指引急忙將家眷送到東虢國與鄶國之間。兩國欣然接納,共獻出十個城邑供鄭桓公家眷居住。從這兩國角度上看豈不是引狼入室,當時兩國內就有人反對,怎奈天命難違,反對者也無可奈何,只能眼睜睜看著狼來了。 

王后的母家申國果然聯合西戎攻伐周幽王。王城鎬京遭到一次空前劫難,西戎兵殺死了幽王,掠去了妃子褒姒,搶奪了大量財物,一把火燒毀了城池,之後揚長而去。

 周幽王死後,原太子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王都已經被毀,周平王只得將王都東遷至洛邑,從此西周結束,東周開始。 

鄭桓公友在這次兵難中捐軀身亡,他的大兒子掘突繼承他的職位,繼續在王朝任職,史稱鄭武公。 

周王室東遷,鄭武公護駕。周平王到達新都洛邑后,鄭武公回到了家族寄居地虢鄶兩國之間,不久即用武力滅掉東虢、鄶國,又收附周圍十餘小國,建立一新國。因父親鄭桓公的原來封地名鄭,故將新國都命名新鄭(今河南新鄭),鄭國從此建立。 

鄭國開始建立的這一年也即是鄭武公元年與周平王元年正處同一年,故鄭國的建立與東周開始是在同一年,即公元前770年。

鄭國儘管不是分封的,而是依靠武力建立的,周平王仍然冊封了鄭武公,使鄭國名正言順地獲得了諸侯封號。但周平王在爵位上僅賜予鄭武公為伯爵,相對於侯爵國低了一等,這讓鄭武公感到很不爽,卻也無奈。周王賜予哪等爵位就是哪等,封國無權強索。值得安慰的是儘管是伯爵,也可以稱公。這是一種習慣,諸侯國無論何等爵位,一律稱公,只是在正式場合下才以真實爵位相稱,比如朝覲周王,諸侯盟會等場合。再者爵位低並不影響作為,該稱霸照樣稱霸,鄭國這個霸主就是以伯爵壓過了所有侯爵國而稱雄稱霸的。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4: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