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春秋時代第一部鄭莊公初霸春秋 第一章周幽王寵幸褒姒

作者:宅中老查  於 2022-2-17 05: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春秋史話

按照歷史學家錢穆的說法春秋時代就是霸政時代。所謂霸政就是霸主說的算,而天子靠邊站。霸政的那套做法就叫霸道。春秋時代故事的主角就是霸主,一個接著一個霸主主導著整個春秋時代大舞台。第一位霸主是鄭國的君主鄭莊公。春秋時代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圍繞著鄭國而展開的,著重敘述鄭莊公如何稱霸的。所以講春秋時代那些人那些事須從鄭國說起,先說說鄭國是如何建立的。

周朝實行的是封建制。所謂封建制最基本的含義是分封土地建立諸侯國。周王首先把王都周圍的土地劃歸王室所有,稱為王畿領地,之後把其它土地一一分給王室的親屬,如周王的叔叔、兒子、弟弟,也把一些土地分給有功之臣以及前朝王室的後裔,以建立一個個封國,這才是名符其實的封建王朝。

周朝實行五等爵位制,即公侯伯子男,大多數封國國君的爵位屬於侯爵,故習慣上把這些封國統稱為諸侯國。周武王滅商之後大封天下,據說一下子分封了七十二個諸侯國,其中最有名的有魯國、衛國、齊國、宋國、曹國、陳國等等。但這當中並沒有鄭國。鄭國並不是周朝建立之初被分封的,而是在周朝建立二百七十年後才有的。諸侯國有先封的也有后封的,比如稱霸時間最長的晉國就是稍後於魯、衛等國分封的。但鄭國並不是周王分封的,而是憑武力搶奪別國地盤而建立的。

別國都是分封的,而鄭國是搶奪的,這是什麼緣故呢?或許讀者猜出來了,鄭國是在周朝建立后二百多年才有的,二百多年地盤早就分沒了,周王沒有土地給分給鄭國了,鄭國人只好去搶別人家的地盤。算是猜中了,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因為鄭國的建立與西周的滅亡以及東周的開始密不可分,正是西周的滅亡導致鄭國的建立。事情的發展就是這樣環環相扣,所以要說清鄭國是如何建立的,就得先先說說西周是如何滅亡的。

關於西周滅亡有個眾所周知的故事,那就是烽火戲諸侯。說的是周幽王寵幸愛妃褒姒,為博得愛妃一笑,令人點燃烽火。諸侯看見烽煙疾馳來救卻不見敵情,唯見周幽王和愛妃褒姒站在高台上嬉笑。諸侯憤恨,後來當真有敵人來犯,再點燃烽火時,諸侯一個都沒有來救,周幽王被敵人攻殺,西周遂滅亡。

這只是個傳說故事而已,並非真有其事。西周時還沒有烽火台,求救不靠狼煙而是靠快車。司馬遷不辨真假把傳說當史實寫進了《史記》。相對於史實,人們更喜歡這樣的八卦傳聞,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也就流傳至今。

傳說不是史實,不過西周的確亡在周幽王手裡。古人有死後追加謚號的習慣,就是用一個字來概括此人的一生,凡是用「幽」、「厲」、「靈」這種字眼追加謚號的君王都是昏君,暴君之類的人。周幽王就屬於這類君王,他以寵幸愛妃褒姒而聞名。 

褒姒是個來歷不凡的美女,關於她的出身《史記》上記載了一段帶有神話色彩的傳聞:那還是在夏朝末期,有兩條神龍降落於夏王朝廷,口出言曰:「我倆是褒國的二位君主。」夏王恐懼,不知如何對待這兩條神龍,乃占卜決定。卜殺這兩條龍,不吉利;再卜趕走他們,也不吉;又卜讓這兩條龍停留在這,還是不吉。卜人最後請求收藏龍漦(音吃,涎沫),這次吉利。於是將龍漦收起藏於一木櫝內。這個裝著龍涎沫的木櫝從夏朝末年經過商朝一直傳到周朝,從末開啟。當傳到周朝的第十代君主周厲王時,周厲王不聽勸阻令人開啟木櫝,龍的涎沫流灑在朝廷地上,除之不去。周厲王令婦人裸體呼叫而上用腳踩踏涎沫。忽然涎沫化成一小小元黿竄入後宮,撞在一小童女身上消失不見了。 

不久,周厲王因暴虐侈傲被國人趕下王位流放於彘(音制),后死在那裡。周厲王被流放后,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十四年,史稱「共和」時期。之後周厲王的太子長大,周公、召公將他扶立為新王,史稱周宣王。 

周宣王四十年,內宮有一老婦人無孕而生子,宣王奇怪召來問之。這位老婦人就是那個龍涎撞入懷中的小童女,經近六十年的孕期產下一女嬰。老婦人是宮中僕人沒有丈夫,害怕此事給自已帶來麻煩已經將女嬰丟棄宮外。周宣王問明白了前因後果也沒怪罪老婦人,後來將此事漸漸忘記了。 

過了六年,周宣王去世,太子繼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是個昏庸亂政之王,引起諸侯們的不滿,剛當上天子沒兩年,就有諸侯國反叛他,這當中有一個褒國可能是反叛最激烈的一個諸侯,故遭到周幽王的親自討伐。褒國國君為了謝罪從民間找到一個極其漂亮的美女送給了周幽王。這位美女就是宮中老婦人丟棄的那名女嬰。 

原來女嬰被丟棄在宮外后,正巧被一對路過的老夫婦看見,遂抱回家當做自己的孩子把她養大。褒國國君尋求美女,這位美艷的女子被發現遂后獻給了周王。因這位女子來自褒國就稱她謂褒姒。姒是姓,褒國姓姒,可能是夏朝的後裔。因為夏朝姓姒,氏為夏。(關於姓氏以後還要細說。)

以上這段關於褒姒的身世也屬於傳說,很顯然這個傳說把褒姒妖魔化了。這是為了迎合女人禍水這種怪論而編造的,小說《東周列國志》完全照搬了這個傳說。小說可以這麼寫,但史書要是也這麼照搬過來就太不嚴肅了。褒姒確有其人,但褒姒是否褒國所獻就有太大的疑問了。春秋時代是我國的百家姓形成期,姓氏很少,如果再上朔二百多年,即周朝開國時期那就更少了,其中姒、子、姜、姬、姚是當時幾個大姓。周朝的開創者周文王的夫人就是來自姒姓國,《詩經》「思齊」寫到她,「大姒嗣徽音。」大姒指的就是周文王的夫人,因為姓姒,故稱大姒,與褒姒同姓。這說明從周文王時周國已經與姒姓國通婚了。周人很重視婚姻,一旦兩國聯姻,如果沒有重大事情發生,這種聯姻就很難被打破。由此可以推斷周幽王的這位王妃褒姒也可能就是通過正常婚姻娶過來的,只不過其身份並不是王后,而僅僅是一名妃子。而王后是來自申國的女子。申國姓姜。姜姓是當時最著名的一大姓,周文王的祖母就是來自姜姓國。說褒姒是褒國被打敗后被迫上供的,這種說法證據不足,現也無法考證,無論怎麼說褒姒是進王宮了,並且得到了周幽王的特別寵愛。

褒似給幽王生了個兒子。褒姒想立自己的兒子當太子將來繼承王位,但苦於張口。褒姒知道自己的地位不便主動提出,於是她找到一個寵臣幫她說話。這個寵臣名叫虢(音國)石父,他本是虢國的國君,在王朝兼職,其人「為人佞巧,善諛好利」(引自《史記》周本紀)得到周幽王的寵信,但是「國人皆怨」,大家都不喜歡他。

褒姒和虢石父私下結黨,讓他勸說周幽王廢掉原來的太子。 周幽王由於寵愛褒姒也正想這麼做,聽了愛臣虢石父鼓噪之言立刻張羅著廢掉原太子,而且又進了一步還要同時廢掉原王后而立褒似為王后。申國國君得知后大怒揚言要攻伐王室。大臣們一看要鬧事也吵吵嚷嚷表示反對。周幽王火大了吼道: 「你們反對什麼?」大臣們異口同聲地說:「禮規不能破。」 

當時有婚姻法限制,妾不能轉為夫人,這是條鐵的規定,後來齊桓公會盟諸侯的時候又重申了這條禮規。如果天子破壞了禮規,那麼各諸侯國國君就會效仿。西周是個禮治社會,從天子到諸侯,從國家大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有一套禮儀規範。整個社會就是在這樣的禮制下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運行。孔子一心想回到西周就是這個原因。在這套禮制當中婚禮被看成一切禮規的基礎。《禮記•婚義》 上說「婚禮者,禮之本也。」這反映了那時的一種樸素的思想,治天下者必須先治好自己的家。後來儒家所說的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基於這個禮義。為君者連自己的家政都搞亂了,怎可以治理天下吶?這個道理顯而易見。要想天下不亂,必須先使自己的家不亂,因此就必須遵守婚姻制度,不能亂來。

周朝不象後世漢朝唐朝宋朝那樣有外戚掌權的做法,女人的職責就是當好妻子做好女人,沒有任何參政議政的權力,其親戚也不會因為她是王后而雞犬升天在朝中當官弄權。那時朝中弄權者真是少的可憐,沒法與後世相比。申國國君的憤怒不是因為權力,而是因為禮法。按當時的禮法廢掉王后就跟嫁過去的女人被休一樣,是作為女人的一種奇恥大辱。女人一旦嫁出去如果沒有大的過錯是不能被休回去的。如果女人一旦被休,對她自已以及對她的母國都是一種不敬。現在王后無緣無故好好的就要被廢掉,作為王后的母國自然感到恥辱。申國國君想這周王朝立了二百多年,娶了不知多少個王后,還從來沒有被廢掉的,怎麼到了我這就要被廢掉了。申國國君怎麼能容忍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儘管大臣們極力反對,周幽王我行我素執意要廢掉王后。大臣們一個個焦急萬分,但又無可奈何。正當人們惴惴不安時,上天又降災,發生了地震,涇、渭、洛三川枯竭,岐山崩塌。地震的突然發生再加上連續幾年的旱災,人們更加擔心將要發生大事。古人有把自然災害與人的行為連在一起的思維習慣,認為上天降災是由於君王身心不正倒行逆施導致的。尤其是這次地震把周朝的發祥地岐山震塌了,大臣們更加惶恐,朝廷里整天瀰漫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 

這當中有一位大臣最為著急,他是誰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7: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