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白馬,非馬也---先秦諸子百家系列46

作者:宅中老查  於 2020-9-17 22: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正名最基本的工作就是為各種事物命名,而命名最基本的原則之一是以事物的形狀命名。比如狗之所以叫狗,而不叫雞是因為兩者形狀不同。尹文子說:「大道無形,稱器有名。名也者,正形者也。名者,名形者也;形者,應名者也。然形非正名也,名非正形也。則形之與名居然別矣。不可相亂,亦不可相無。無名,故大道無稱;有名,故名以正形。今萬物具存,不以名正之,則亂;萬名具列,不以形應之,則乖。故形名者,不可不正也。」

形與名相符這是正名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循名責實」的一個基本做法,故此名家也稱形名家,形與刑通用,被法家利用就成為法家的前身刑名家。這方面在講法家的時候已經提到了,在此不再贅述。這裡要說的是在形名上另闢蹊徑大作文章的一個著名學說堅白論。這個學說的創造者是戰國晚期的著名學者公孫龍。他生於公元前320年,卒於前250年,是趙國邯鄲人。公孫龍根據形名相符的原則提出了白馬非馬論。他的論點是這樣形成的:

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名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馬是形,白是色,色不等於形,故白馬不是馬。

有人問:馬都有顏色,你這麼說難道無有馬乎?

答曰:馬固有顏色,你求白馬,黑馬、黃馬不至,而求馬,黑、黃馬皆至,故白馬非馬也。

公孫龍又說,「馬固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如有馬已耳,安取白馬?故白者非馬也。白馬者,馬與白也。馬與白,馬也?故曰白馬非馬也。」馬未與白為馬,白未與馬為白。合馬與白,複名白馬。是相與以不相與為名,未可。」

這是說馬有顏色,如果馬無顏色就不稱為馬嗎?故說白馬是馬與白兩個概念。馬和白是相分離的,馬並不是因為與白相遇而稱馬,白也不因為與馬相遇而叫白,把馬和白合在一起複名馬,是根據兩者相遇與不相遇取名,這種方式命名是不可以的。

這就是公孫龍著名的白馬非馬論。公孫龍根據白和馬的各自屬性將白和馬相分離,從而形成一種使語言與事實相分離的抽象思維。公孫龍以這種思維方式又確定了另一個著名論斷,離堅白。

公孫龍用一塊石頭來立論。他把石頭分成三個部分,顏色是白的,性質是堅硬的,再加上石頭本身,這樣三者即是,石、白、堅。之後設問:三者可同時而得嗎?

回答:不可,只可得二。

問:為何?

回答:當你看見石頭時,看見的是白色,而沒有看見它的堅硬,這是二;當年觸摸石頭是只感覺它的堅硬,而不能摸到它的顏色,這也是二。

只得其二,而另一個藏起來了。當看到白時,堅藏了起來;當摸到堅時白藏了起來。這叫自藏。

白並不是石頭只有白,堅並不是石頭只有堅,白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堅也是可以獨立存在的,它們都可以脫離開石頭而獨自存在,所以這個論斷叫離堅白。

有人評價說公孫龍的這個論斷是片面的,只注重事物的個性卻忽視了共性。但我認為無論公孫龍的論斷有何缺陷,他畢竟創立了一種理性的邏輯思維,並以此向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邁進了一大步。我們中國人太講實用了,這種純語言的理性的東西就是不受歡迎,不能得到發展。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論以及離堅白論當時名噪一時,無人能擊破他。他也以此獲得了很高的聲譽。當時的戰國四公子之一的趙國的平原君非常欣賞他,攬為自己的門客對公孫龍格外敬重。可惜好景不長,當另一個名人到來時,公孫龍的學說被叱為奇談怪論。那人即是五德終始說的創立者鄒衍。五德終始說的風頭蓋過了公孫龍的堅白論,鄒衍成了平原君家的尊客,公孫龍只有默默退出,他的學說也沒有進一步發展,但這個學說掀起的浪濤卻沒有平息。名家並不只有公孫龍一人,他只是個典型代表而已。名家是一群人,他們各執己見,頻頻發出各種「奇談怪論」,使得名家本身就爭奇鬥豔,成為百家當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道風景在正統人士看來是很刺眼的,必然要憤然作色,吶喊攻擊。那麼除了公孫龍,名家還有哪些人,他們都發出了什麼奇談怪論從而引起陣陣騷動遭到強烈評擊吶?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4: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