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禮,禮治,禮樂制度之三----先秦諸子百家系列10

作者:宅中老查  於 2020-5-9 00: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古人音樂用五聲,這裡包含著一個非常深奧的道理,至少在古代這個道理是非常深奧的,那就是陰陽五行說。 

在古代對世界是怎麼形成的,每個民族都有好奇心理,一心想探求。中國也不列外,陰陽五行說就屬於一種探索世界構成的哲學。按照五行說,世界是由五種物質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相互轉換形成了大千世界。這個學說相對於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世界是由水或火形成的那種單一物質說法要先進得多。然而遺憾的是中國人一直停留在這種哲學理論沒有進一步發展出完整的哲學,而古希臘哲學卻是不斷發展最終形成完整的哲學體系,衍變出後來的高深的哲學思想。不過對於三千年前的中國人來說這種哲學思想已經足夠用了,當時的中國人已經把這種五行說的哲學思想應用在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食物上要講究五味,顏色上只有五色,方位上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爵位上五等爵位,以此而推行在音樂上就用五聲,而且五聲與五行分別搭配,五聲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那時五聲並不象今天這樣用數字標出,也沒有五線譜,而是分別冠以特定名稱,1稱為宮,2叫商,3名角,4稱徵,5叫羽。宮表示土,商代表金,角為木,徵屬火,羽象徵水。 

五聲與五行搭配后再轉換又分別代表五種事物,宮代表君,商表示臣,角是民,徵是事情,羽為物體。五聲都有自己的度,不能過,也不能亂,如果宮這個聲亂了,則表示國君驕橫傲慢;商這個聲失控了,說明大臣們散漫失職;角聲凌亂,則表示民有怨氣,如果五個聲都失衡亂度,可能就要亡國了。如此一來音樂又與國政相通,與社會的穩定和諧相關聯。這樣音樂的作用不僅僅是歌功頌德了,也不僅僅是感化教育民眾了,而是社會的和諧之音,至此音樂最大的作用就是 「和」,因此《樂記》曰:「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母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不論使在宗廟場合,還是在鄉下,抑或在家中,所起到的和敬,和順,和親,一而概之就是「和」。 

音樂與五行相通,與禮結合又歸結到陰陽之道,因為禮代表陰,樂是陽。古代婚禮不奏樂,按照古人的理解,婚禮是陰陽交合,選擇在黃昏時刻舉行,所以叫昏禮。陰陽交合是嚴肅的事情,並不是件喜樂之事,所以不奏樂。婚禮奏樂是從晉朝開始。 

至此我們知道禮樂制度並不是憑空而來,它的建立是有著陰陽五行說這樣的理論基礎,而陰陽五行說是我們古人篤信不疑的理論,諸子百家不管他們之間是如何反對爭來爭去的,但在陰陽五行學說上卻沒有任何異議,出奇地一致。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1: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