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的產生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件極其重大事件,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次思想大解放,大噴發事件。這個事件的歷史意義可以與秦始皇統一中國相比,秦始皇統一中國改變了中國的國家體制,諸子百家塑造了中國人思想,秦始皇改造了中國的外觀,諸子百家塑造了中國人的內心世界。體制可以被打破重新改造,內心世界也可以被改造,但現在兩者都沒有太大的改變,中國文化一脈相承也源於體制的一脈相承,要改變必須先從內心改變開始,但我們幾經嘗試都以失敗告終,這種內心的頑固不化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諸子百家思想太深入人心的結果。這樣影響至深至遠的諸子思想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吶?
諸子百家產生於春秋晚期到戰國末期,時間跨度近300年,在這三百年當中產生了儒家、道家、陰陽家、墨家、縱橫家、法家等等總共七十多個學派,各學說之間彼此論爭,所以叫百家爭鳴。這些學說雖然集中產生於戰國時代,但各學說的思想其實早已存在,比如陰陽學,這種思想產生的非常早,可追溯到上古時代伏羲創建八卦這樣的傳說故事。我們知道八卦中的乾代表陽,坤代表陰,這就是陰陽學的開端。基於這種陰陽理論,天是陽,地為陰,古人因此有了天道,地道這樣的概念。天道就是老天變化的規律,四季變化,黑天白晝,颳風下雨等自然規律。地道就是山川、平原、濕地等地形地貌等地上的自然規律。對這些自然規律的研究產生了五行說,即金木水火土。古人認為這五種物質構成了整個世界。其實這是一種關於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一種哲學探討。我們中國人的這種五行說,在當時情況下可以說遙遙領先世界,在哲學上走在了世界前沿,同期的希臘哲學還認為世界是由單一物質形成的,這種單一物質一會是水,一會又是火,一會又變成氣,我們中國人一下子就提出了五種物質,可以說比那些古希臘哲學家都聰明,對世界看得更徹底而全面。但可惜的是我們的這種哲學觀後來走向了岔路,服務於政治了,變成了五行更替說,而沒有沿著哲學的思路發展下去,這不能不說是個極大的遺憾。
知道了天道地道,如何遵循就形成了人道。中國古代思想中最有名的一個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就是根據天道、地道制定人道,也即人的行為規則。天道地道都是大自然的規律,可以簡單籠統地稱之為天道,人的行為規則即人道的制定要與天道相符,這就是天人合一。所謂天人合一就是順其自然,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哲學的基本觀點就是認識自然,順其自然,卻不提改造自然。我們古人也是這樣認識自然,順著自然,也沒有提出過改造自然。亞里士多德說自然是生命本體,不能被改造。而我們新中國成立后的改天換地給我們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害。這不能不說是違背先人的古訓。
我們再以漢字為例,看「王」這個字,是三橫,一豎,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代表道,道貫穿於天地人。所以董仲舒說王道通三:「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畫者,天地與人也,而連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與人之中以為貫,而參通之,非王者庸能當是。」(《春秋繁露》第四十四)
天道,地道,人道應該統一融合,但實際情況是人為制定的規則可能有違背天道的地方,即使制定的非常符合天道這個自然規律,在執行的過程中也會有違背的時候,久而久之人為的規定越來越多,什麼國法,禮規,外交規則,君臣禮儀等等,這些人為的規則可以統統稱之為人道。人為的東西越多,背離自然規律的情況也就越來越多。所以這個時候有人提出來完全回歸自然,摒棄一切人為的東西,不提倡禮儀,不提倡競爭,人們要清心寡欲,甚至不要互相往來,各過各個的。這種思想促成了道家的誕生。這就是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道家思想的產生也是非常早,據說黃帝時就有了道家思想,所以道家也被稱為黃老思想。傳說黃帝成仙升天,後來的道教把黃帝當成他們的始祖。但這種故事只當神話看了,並不可信。堯時有個賢人名叫許由。堯聽說他賢能,在一條河邊找到他,想把王位讓給他,許由一聽趕緊用河水洗自己的耳朵,說你的話玷污了我的耳朵,我可不想當什麼帝王。清高的許由成了遁世的楷模,也成了道家的始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