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古人說的「誅九族」是哪九族?有沒有十族

作者:悅然心動  於 2018-7-7 08: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如今一些電視劇和歷史題材的小說中,為了展現主角經歷磨難最終成功的人生,往往會將其身世描述的非常悲慘。比如主角曾經是被誅九族的漏網之魚,最終成長為一代高手或者擁有很大的權勢而成功報仇雪恨。很多人想知道,誅九族到底是那九族,這麼殘酷的刑罰又是為何而存在呢?

 

  一般被判誅九族這樣的大刑,往往是家族之中出現了造反謀逆之人,嚴重的威脅了皇帝的統治地位。誅九族的目的,一是為了斬草除根,二是為了震懾想要蠢蠢欲動的其餘眾人。

  「誅族」的刑罰方式,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晉國,趙氏孤兒的主角趙武就是家族中的倖存之人。秦國變法之後出現了夷三族這樣的處罰,但是這種處罰不是全族被殺,被處死的一般都是家裡的男人,女人多數被變為奴隸,還是可以活命的。

 

  漢朝之後,封建帝王為了穩固皇權,逐漸將誅族的範圍進行擴大一直到了誅九族。

  而對於誅九族所包括的範圍也是有著兩種說法。這兩種說法源自於研究儒家經學所形成的兩個流派,一個是古文經學,研究的是用先秦文字的儒學典籍,一個是今文經學,研究的是漢朝時大儒所背誦的儒學典籍,由隸書所寫。這兩個流派形成於西漢末年,因為解讀的經文不同,最終形成的釋義也不同。

 

  古文經學的代表人物是漢代的儒學大師孔安國、馬融和鄭玄等人,他們都認為九族範圍是在父族中上下延伸,包括是上到高祖下到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

  東漢末年,古文經學大興,今文經學逐漸式微,後來兩晉時期,今文經學的大部分典籍都被損毀,古文經學卻流傳了下來,唐朝開始,古文經學的「九族」成為當時社會的家族倫理的基礎,並且被當時的朝廷正式確認為九族的包含範圍。

 

  《三字經》起源於南宋,其中的九族就是父系的九族,這表明在宋代父系九族是被大家所公認的。而後明清兩朝,都在法律條文中對「九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專門指的父系。這點在明清各種書籍如《元典章》、《明會要》、《清律例》等都可以發現。

  今文經學在西漢非常興盛,這一學派提出的九族概念最早出現於以今文經學為基礎所編寫的《白虎通德論》中,也就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合計九族。

  「父族四」包括是指自己一族,嫁人之後的姑媽和兒子、姐妹和外甥、女兒和外孫。「母族三」,指的是母親的父姓一家、母親的母姓一家,出嫁姐妹及其兒子一家。

 

  「妻族二」是指妻子的父姓一家和母姓一家。這一九族基本上將和罪犯相關的所有血緣關係的人都一網打盡了。而各代的統治者對於誅九族所包含的範圍都是靈活應用的,並不局限於某一範圍。而朱棣更是開創性的發明出了誅十族,比如方孝孺被誅十族,其中第十族就包括他的學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7 03: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