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 系列之 陰陽與五行
黃召2011
陰陽與五行都是中華古老文明的精粹,它們都是中華民族在童蒙時期對世事的初始認識,但陰陽與五行卻有表達使用上的不同性。
在古人眼中有光澤的堅韌物質古人用「金」來表示(比如:自然形成的金屬塊、天上隕落的鐵隕石等等);會生長的植物古人用「木」來表示(在古人眼中由於植物不會運動,所以並不屬於生命體);會流動的液體古人用「水」來表示;能產生光和熱的火焰古人用「火」來表示;能承載萬物的土地或山石古人用「土」來表示;除此之外古人幾乎不會再與其它的任何事物接觸。五行是古人在用當時最科學的方法對眼前事物進行分類,就像現在的科學家對物質元素的劃分一樣,所以五行是屬於科學的,它表達的是物體的客觀存在。
陰陽是用來表達物體存在的對立性。比如:一塊石頭它向著太陽的一面是光亮的,它背著太陽的一面是陰暗的,到了晚上它會漆黑一片,這時我們要表達光暗就需要主觀的對比。要是在潛意識中只見識過單一的現象,沒有了對比,也就沒有了光暗之分。但有了對比就會產生相對的兩端,這兩端就是陰陽所表達事物的主觀對立性。所以陰陽是哲學的,它的表達只在主觀思維上使用。
科學就像階梯一樣,一個階梯高過一個階梯。每一個階梯都會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承載當時的人類文明,但當人類建立一個更高的階梯后,人類文明就會毫不猶豫地向前邁進一步。人們不應該留戀過去的階梯,它的歷史使命已經結束,它只能被寫進歷史成為未來的參照物。而哲學卻是用人類智慧從世事的變化去判斷世事發展方向的抽象邏輯,所以哲學是一個抽象的方向。只要在人類智慧這個層面,方向是永遠不變的,所以哲學指引著科學的發展方向。
陰陽理論是屬於哲學的。它在啟示著人類:人類理解萬事萬物都得從找它的對立面開始。
五行理論是屬於科學的。它是人類蒙昧時期對萬事萬物的科學理解。它在人類蒙昧時期有著不可磨滅的奉獻,但它對於現代文明而言確實已經過時。
(古人的世界並不像現在一樣有很多複雜的事物或有科研工具去剖釋萬事萬物的化學屬性,所以古人能夠看到、接觸到、感受到的都包含在金木水火土這五行之中。在五行生剋方面,古代對五行生剋的理解應該類似於現代人們對化學反應的理解。原始時代古人用木棍和石頭製作成的石矛就可以類比現代的化學合成的運用於尖端領域的合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