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家學說
(黃召)
「易」字字面上的意思是:變化。華夏民族的始祖最初意識到的是:萬事萬物都會在宏觀世界中產生規律性變化,人們通過對這些規律性變化進行考量,就能夠預測到世事未來的發展,所以中華的文明是建立在「易」字上面的文明。華夏先祖根據易的原理編寫出了第一部關於易的經典——《易》經。但由於數千年前的文字記載技術問題,和古人接觸到的、看到的、經歷到的……與後來者接觸到的、看到的、經歷到的並不相同,所以現代人很難理解《易》經。我們易家就是要去解釋它,並根據現時代的科技、眼界……增加新的變化中的世事。比如《易》經中的第一句:乾: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學術界對這句話的解釋是:君子處事也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但這句話的真正解釋遠比學術界的解釋深奧,要不然「女子當自強不息」也一樣可以使用,所以對《易》進行深入的解釋非常有必要。現時代的科學界所面對的最大難題不是科學技術的問題,而是倫理道德的問題。像克隆技術、基因技術、人工智慧……它們需要一套全新的倫理道德進行約束,但這套倫理道德又不能徹底扼殺科學界,畢竟科學界在造福著人類。解決這個倫理道德問題的最好選擇就是能夠一脈傳承的中華文明。中華文明不會像西方文明那樣把人類帶向黑暗時代。現在的科技不能跟一千多年前的西方相提並論,一千多年前西方文明只是將社會帶進了黑暗,但現在的科技使人類的軀體變得無比脆弱,假如再出一次一千多年前西方文明犯下的錯誤,全人類必將滅亡。我們易家在傳承5000年的中華文明的基礎上構建一個適合現代和未來發展的全新的哲學框架,讓人類在這個文明的哲學框架下永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