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走(跑)為上計。可面對冠毒蔓延的世界,」上計「失靈了。
三十六計計謀,主要是中國古代軍事戰爭成敗經驗的總結,也有少部分來源於人們的日常生活,說得是在打仗的時候,聰明的軍事指揮家會選擇「打得贏就打,不能打贏就走(跑—古時的」走「在這裡就是跑的意思)這一硬道理」——被廣泛用於中國近現代戰爭中,你看,紅軍走了二萬五千里,最後贏得了勝利,國軍感覺難打贏,最後跑到台灣去逃生。就連聞名古今的諸葛亮的空城計,也是因為面對司馬懿的幾十萬大軍追擊無路可跑而為之。這一硬道理連同其他的「三十五計」後來被更廣泛的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諸如官場,商場,情場,還有同學,朋友和老鄉等等。一般來說,日常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不利場景,特別是極危險的事情發生在你身邊,只要你快速跑離此環境,危險至少是減掉一半了,甚至全沒。但面對病毒疫情,「跑」是失靈了,最安全的辦法是「不動為上策」,只要居家不動,病毒很難傳播,你也不易被傳播到。故,各國政府命令人們居家隔離,國與國也閉關,只有持本國護照才能進入。人不動,車不跑,輪船不能游,飛機也不能飛,這一切說明了「走(跑)」是失靈了,就連武漢最早跑出的人,現在也後悔了,回也回不去,外邊的人又不喜歡,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