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答案 - 為什麼說話即為惡業 ?

作者:朝鮮39局  於 2025-8-11 17: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說話即為惡業

就比如丁香醫生克權健。當時我們以為是打擊欺老保健品害民。後來發現丁香醫生之後的在賣的類似產品比權健還要貴。然後就說搞垮民族傳統醫學企業為西方醫療開路。怎麼可能司法是害家裡的呢?比如最開始時候說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後來當時這麼搞的好多都栽了。高層怎麼可能對底層有惡意呢?比如最開始說打擊資本無序擴張,後來就說保護民營企業安全。怎麼可能革命的是惡的呢?比如之前多次調查釋永信法師,說是戒珠清凈的高僧大德,現在調查結果和之前完全不同。怎麼可能佛教是惡的呢?

然後我深深的體悟到了佛教三法印的真理。就是我們做任何事&相信任何一種事實。都可能是錯誤的。

就比如說最早的「梅花黨」是一種高權里壞的政治殘害的羅織罪名的打法。發展到現在the「梅花」就變成了民資解凍等真實有害的組織。一開始說要反對人整人暴力。現在就要人整人暴力。

即不是什麼水火斗 & 也不是什麼上頭的權術互害。

我說的下頭這個才是最客觀的真相啊。

諸行無常
 「諸行無常」是佛教的核心教義之一,指世間一切現象皆處於生滅變遷之中,沒有永恆不變的存在。其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 因緣和合,緣起性空
佛教認為,一切事物(「諸行」)都是由因緣(條件)和合而生,隨因緣離散而滅。例如,人的生命由過去的業識投胎而來,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最終歸於消亡。世界也是如此,由眾生的業力所造,因緣聚散而不斷變化。由於一切現象依賴因緣,沒有獨立自存的實體,故其本質是無常的。
2. 心識造作,剎那生滅
「行」在佛教中指造作、遷流變化,包括身體和心理的活動。一切現象都是由心識造作而成,而心念本身也是剎那生滅的。例如,人的身體每十二年全部更新一次,心念更是瞬息萬變。由於心識無法恆常不變,其所造作的世界自然也是無常的。
3. 十二因緣的流轉
從佛教的十二因緣來看,「無明緣行,行緣識……生緣老死」,一切現象都源於無明(愚痴)的推動。無明導致「行」(造作),而「行」又進一步引發識、名色等後續因緣。由於無明本身是一種虛妄的執著,其所產生的「行」也必然是虛幻不實的,因而呈現出無常的特性。
4. 破除常見,超越執著
佛教提出「諸行無常」也是為了破除「常見」(認為事物永恆不變的錯誤觀念)。例如,人們常誤以為身體、財富、情感等可以長久擁有,但實際上它們都在不斷變化。認識到無常,才能放下執著,減少痛苦,最終導向解脫。
5. 宇宙與生命的周期性
佛教認為,世界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生命則經歷「生、老、病、死」。這種周期性變化表明,無論是宏觀世界還是微觀生命,都處於不斷的生滅之中,無法常住不變。
總結
「諸行無常」的根本原因在於一切現象都是因緣和合、心識造作的結果,缺乏獨立、恆常的自性。這一教義不僅是佛教對世界的觀察,也是修行的重要基礎,幫助人們看破幻象,追求真正的解脫。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5 05: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