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下子站了起來,對司法所的「領導」說:今天我到你這裡來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及我姑姑的要求向你們提出請你們出具《推薦函》的,你們願意出具就出具。我的姑姑給我下的死命令不準與居委會、街道辦事處發生任何形式的衝突,所以你們不願意出具我會在我回武漢後起訴你們的。那個時候就與我姑姑無關了。所謂的「領導」搖搖頭說「不行,我們從來沒有出具過。」原來司法所的「領導」並不懂法,也不想學法。我對他說:你等著。
回到武漢,我向上海市黃浦區政府提出信息公開申請(這個訴訟將在與房管局的抗爭中詳細介紹)。然後到武漢中級法院去找承辦法官。承辦法官說:你沒有拿到《推薦函》就算了,你這個案子是前一個案子(院長發現錯誤提起再審)的延續,所以沒有推薦函也可以繼續作為代理人代理本案。
在此之前本案一直有一個死結:法院認為本案已經結案,結案后當事人根據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申訴或上訴,與武漢中級法院無關了;但是,如果根據原二審判決想進入救濟途徑的話,又過了時效。本案經武漢市中級法院王晨院長提起再審后就可以進入訴訟程序了,把兩方面都無法解決的問題解決了。對我而言,只要進入訴訟程序就是初步的勝利。
有「院長發現錯誤提起再審」的《裁定書》后,武漢市中級法院立案庭就可以立案了。趙雲霞法官對我說:你們這個案子王晨院長非常重視,我們可以自己審,也可以發回江岸區法院重審,我個人認為發回重審你們有兩次機會。
我說:無所謂哪裡審,反正已經進入程序了。
趙雲霞法官接著說:如果你們同意發回江岸區法院重審后,他們會將這個案子分成幾個案子審理。弄清楚誰是原告誰是被告;弄清楚李蕻到底是不是你祖父的女兒;李蕻到底是誰的女兒?弄清楚李成英是不是你祖父的配偶?
我說那就最好。
根據「院長發現錯誤提起再審」的裁定結果,(2012)鄂武漢中民再終字第77號案件很快就在武漢市中級法院立案並開庭審理。這個案子進行得很快,在每個當事人或者繼承人陳述了自己的意見后,楊林法官宣布休庭。不就就作出了「發回(江岸區法院)重審」的裁判結果。判決作出后,如何將案子轉到江岸區法院的事就不是我們操心的問題了,法院按照他們的程序辦事。不過,我的一個堂姐的私下說:中國是打關係不是打官司,我們有人。她的話讓我提高了警惕:任何期待私下操作的不法行為都是我打擊的對象!我可不會管你有什麼關係,那個地方有人。
從我知道法院將啟動第一個民事訴訟案件起,我就開始構思轉回與房管局抗爭如何入手。房管局的人口口聲聲說他們依據的是「政策」不是「法律」,法律管不了他們。我嘗試問過陳友松法官,他說:落實私房政策的房產法院不受理。我嘗試著到信訪局、房管局、人大、政協去碰碰運氣,結果我發現我像掉進了一口深井:頭頂天空明亮,四周銅牆鐵壁,我竟然連一個突破口都沒有。所有的部門都把責任推給房管局,而房管局的官員口氣非常大:我要給你解決問題,找一條依據就可以解決你的問題;不想解決你的問題,可以找出一百條理由。以前國家副總理曾培炎批的條子也沒有用。這個是政策性的問題。
「政策」這種東西還真有點好玩,商店沒有賣的,圖書館也查不到。我就到房管局去,看看別人是怎麼做到。一天,我看見一位也是申請落實私房政策的土「專家」正在給別人上課,他的一本《政策彙編》就放在桌子上。我把《彙編》打開,想看看政策得到是什麼,在我對政策還在「雲里霧裡」的時候,「土專家」伸手把《彙編》輕輕地合上了。我想可能是那種不太懂規矩的人,沒有「招呼」專家(武漢俚語:請客)。或許「土專家」當初獲得這份《彙編》的時候也「招呼」過別人的。
不讓看就不看,總有人會主動把他收集的「政策」給我看。所謂「政策」,實際上就是「紅頭文件」。我慢慢的收集,也根據文件里提到的其他文件的標題及文號有針對性的查找。再到檔案館去查閱。只要是與落實私房政策有關的文件我都複印留底。一天,我到檔案館去的時候,發現《彙編》的沒有了,我問檔案館的工作人員:為什麼把《彙編》都收藏起來了?難道已經公開的文件又不公開了?工作人員對我說:作為法律的依據,紅頭文件必須是複製件,像這種《彙編》是不能作為依據的,只能供他人參考一下。
我決意進入與房管局的抗爭時,就得選一個切入點。好吧,就從文件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