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今天的話題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小事情。
一同事跟我分享:
她自己不是山裡娃,但小時候也沒什麼機會學琴棋書畫來陶冶情操,直到上大學了,有一段時間狂熱愛古風,於是去學了古箏。後來上班,在單位的年會小秀了一把,然後人事經理說「×××,看不出來呀,還不錯嘛。」
那時同事還是職場菜鳥,得到領導的讚揚當然很開心。然後就有同事來問了,說:「×××,你不是哪兒哪兒的(同事家的小縣城)嗎?你爸媽那麼有先見之明,早早就給培養藝術情操了?」
同事這才回味過來,原來這讚揚是在暗示我,我本不應該會彈古箏,但我會彈古箏這件事情本身是值得驚奇、值得評論一下的事件。

好吧,看到這裡,你可能還不清楚當事人心裡糾結的地方。
這明明是誇讚,但是聽起來就是不舒嘛...
這種背後透漏著不平等也不走心的讚揚,讓聽的人多有不快。
我接下來要說就是應該懷著同理心去思考的——不走心的讚揚。
讚揚,不要本末倒置
我們都知道在誇讚孩子時,用「你真棒、你真聰明、你真能幹」之類流於表面的用語已經不適合誇讚孩子了。因為這樣的讚揚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成績是與生俱來的、無需努力的。與之相對應的是,讚揚孩子要以「你真的有好好努力呢!」或「你真的是很用心了呢,真不錯!」等,這樣的讚揚能落到實際,能夠說明孩子在某方面做的真的不錯。對孩子來說,也真正的是鼓勵。
但是,捫心自問一下,當你在讚揚孩子的時候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相信很多看了育兒相關知識的父母都知道,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大部分都是:讚揚是育兒的必備法寶,讚揚會激勵孩子讓孩子更自信,讚揚是育兒專家提倡的正面教育之一。獨獨沒有提到,孩子的進步是需要得到認可的,這才是讚揚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