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什麼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作者:夏威夷之戀  於 2018-3-28 10: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娛樂八卦

 「我們自己想象孩子應該是什麼樣,然後再想象出對付孩子的辦法」,這是非常可怕的育兒觀。那麼,什麼是正確的育兒觀呢?——其實,我想說的是:親子關係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聽過「性格決定命運」,那什麼決定性格呢?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我們童年遭遇的親子關係會內化到孩子的心裡成為內在的關係模式,這一整套內在的關係模式就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母嬰依戀關係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關係模式,與我們今天的事業,婚戀,親子關係,有著絲絲入扣的對應。這麼說好像人生是決定論,實際上親子關係決定的是我們人生的起點。

  孩子需要被「看見」

  我們先說說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須在關係中才能產生。如果嬰兒對媽媽笑,媽媽沒有反應,嬰兒就傻掉了。他會想,「我存在嗎,媽媽存在嗎,這個世界怎麼了?」如果嬰兒的各種反應得不到媽媽的回應,那嬰兒會活在一個感覺里,就是整個世界都是支離破碎的。

  那麼,通常的回應有哪幾種,並分別有哪些後果呢?

  第一個就是重複對方話語中跟情感有關的詞。比如說寶寶跟你說,「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那媽媽可以回應說「媽媽看到了,真可愛!

  這就是重複他說的話。重複對方表達出來的情緒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緒,去確認它,彼此都會很幸福

  第二種是無關反應比如一個小孩子說「媽媽,我剛才看見了一隻狗,好可愛的!」。有的媽媽會說:「你作業寫了沒?」。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媽媽的溝通中,經常得到無關反應,那麼,長大后,他就會感覺到跟別人溝通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於是變得冷漠。當然,他也可能會非常聰明,在自閉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時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覺得跟別人聊天是很無聊的事情。

  第三種是情感逆轉。「媽媽,這個小狗好可愛啊。」「報紙上剛報導一個人因為狂犬病死了!」。等等類似這種反情感的話,你們會感覺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擰回去。

  當我們成年之後,我們不會記得這個憤怒的,但這個憤怒一直藏在心理,後來就會通過情感逆轉表達出來。

  第四種,就是不想回應。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做過一些惡夢,比如自己掉坑裡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險,就會呼喊「媽媽」,但是媽媽沒有回應。這讓孩子會感覺「要死了,媽都不會來救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9: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