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父母總是談條件讓孩子就範?

作者:夏威夷之戀  於 2018-3-2 10: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娛樂八卦

 愛和父母談條件的孩子往往都有個也喜歡「威脅利誘」(美其名叫做「賞罰分明」)來管教孩子的父母:「你趕快吃完這碗飯,我就給你吃兩個果凍(或是多給你一張貼紙)!」

  「你再不去洗澡,我就要記你兩個叉叉了!」

  

  孩子於是很快就學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進而要求父母:「如果我吃飯前就把功課寫完,那你就要讓我多玩半小時電腦!」

  「你讓我星期六和同學出去玩,我星期天就會把居室都收拾好!」,然而吃飯、洗澡、寫功課、整理內務,不都是孩子份內該做的事嗎?

  父母想用條件來威逼或做為誘餌,讓孩子承擔起責任、做出正確的行為,但孩子也會用條件來卸責(你不給我,我就不做!),或是藉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如果…你就要…),其結果就是親子雙方計較來、計較去的互爭權力——在這個家裡,誰說的才算?最終父母只會教養出一個工於(利益)計算、只講權力不盡義務的孩子。

  所以父母不喜歡孩子總是和自己談條件,那麼自己首先就不要做個「條件交換」的爸媽,如果孩子要跟你「討價還價」,直接告訴他:"對不起!親愛的,不行就是不行!"或者:「這是你自己的事,要不要做?要怎麼做?都是你的選擇,因為是你要去承擔。」然後就閉起嘴巴不要再說了。

  因為孩子要做或不做,都自有「行為結果」會讓他習得教訓:飯吃的太少,等下就會餓、太晚洗澡,睡前的自由活動就沒了、功課不寫,明天就會被老師處罰、居室不收拾,東西就會找不到…這些後果,絕對比父母的"威脅利誘"(外力控制)更能促使孩子主動就會去修正,或約束自己的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22: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