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文明社會的發展機制
無論思想家們在試圖解釋人類文明社會時持有多麼不同的觀點,但在一個基本點上看法是一致的,那就是都承認這樣一個基本事實:無論什麼類型和形態的文明社會,都處於不斷的演化之中。或者向前演化(社會分工度不斷提高),逐步發展壯大;或者向後演化(社會分工度不斷降低),逐漸衰落,最終滅亡。只存在發展的速度或衰亡的速度不同的文明社會,而完全停滯不動、百分之百靜止的文明社會,實際上並不存在。但文明社會為什麼會發生演化,這種演化有沒有一種大致的趨勢,或者說有沒有一種「合目的性」,決定向前演化和向後演化的基本原因又是什麼,則思想家之間的觀點往往大相徑庭。
第一節 文明演化的根源
那麼,文明社會為什麼會演化,它演化的動力究竟來自何方呢?一種較普遍的觀點認為,人類文明自誕生那天起,就不斷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尤其是在社會生存環境中遇到巨大的壓力,而在不斷的成功應戰的過程中,社會就向前發展了。具體來說,就是人類文明社會的不斷演化源自人類科技知識(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和技術)的不斷豐富。例如,拿運輸工具來說,人類從徒步行走,到騎馬、乘畜力車行走,再到火車、汽車的發明,最後又坐飛機上了天,正是這些物質工具(手段)的不斷進步,帶動了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演化。包括人類的社會分工組織也是如此,例如,由科學發明導致的不同的技術手段要求有不同的分工協作的方式,因而技術手段的不斷進步促進了人類分工協作方式的不斷進步;或者,人們在組織社會分工協作的過程中,發現了更好的方式方法,等等。
還有一種理論猜想的角度有所不同,它主要從文明社會的內部著眼,認為文明社會之所以發展演化,是由於現實生活中的人類,無論是做為個體的單獨一個人,還是做為全體的整個社會,都有一種不斷改善自身的生活狀況的需求和慾望,而正是這種不斷產生的(或者說不斷增長著的)需要和慾望,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演化。而發展演化的具體途徑,則是通過人類社會中信仰不同價值觀念不同的社會階級、等級之間的相互鬥爭(不同階級、等級之間的需求和慾望是不同的)。先進的階級不斷戰勝落後的階級,因此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進步;或者落後的階級戰勝了先進的階級,社會就因此停滯甚至倒退、滅亡。這種理論猜想不是把目光局限於外部環境,而是擴展到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矛盾。具體來說就是,在人類社會中,技術上的進步往往很快,而社會組織方式上的進步往往較慢,由此就會產生矛盾。而這個矛盾就會推動社會向前發展。
我認為,上述的理論猜想(以及其它許許多多的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所做的猜想)都有其自身的道理,也有著一定的合理性。而在本書中,我們是從構成文明社會的三大社會工具系統自身去考察促使文明社會發展演化的機制的。一方面,正如我們在第一章中所論述的,科學技術的較大發展離不開行政系統和市場系統這兩大「腳手架」的幫助;另一方面,正如我們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中所闡述過的,不同的社會等級、不同的社會階級、不同的社會宗派的產生,正是行政系統和市場系統、理念系統這三大社會工具自身正常運行的必然結果。而如果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三大社會工具系統自身的演化與否上,那麼,假如構成文明社會的三大社會系統的自身有其必然的發展演化動力,則與之相應地,文明社會整體也就有了其發展演化的動力;反之,假如三大系統自身沒有演化的可能,那麼文明社會整體也就失去了演化的可能。打個比方,這就好比一架有三個零部件的機器,如果它所由構成的三大零部件一經產生就不再產生變化,那麼整個機器也就永遠不再產生變化;如果這三大零部件自身處於不斷更新發展之中,那麼整個機器也就相應地處於不斷的更新發展之中;而假如這個機器的三大零部件自產生后就處於不斷的衰亡(磨損、鏽蝕)之中,那麼,所由構成的整個機器也就必然地處於不斷衰亡之中。實際上,下面我們將會看到,無論是科學技術的發明,還是不同階級或不同國家之間的競爭,本質上都是由於三大社會系統各自內部的競爭或彼此相互之間的競爭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