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第三均衡原理
在本書的前面,我們已經分別講述了第一文明均衡原理和第二文明均衡原理,現在,我們再來論述一下在眾多文明社會同時存在並且有密切的交往和相互影響的情況下所呈現出來的第三文明均衡原理。
什麼是第三文明均衡原理呢?簡單來說就是某一個文明社會內部是否會處於一個大致和諧的狀態,這不僅取決於該文明社會內部三大社會系統的力量是否長期處於一種大致均衡的狀態,而且還往往取決於它所處的有眾多文明社會同時存在的社會環境中,是否各種不同類型的文明社會同時存在,而且相互之間的力量對比也大致處於一種均衡的狀態。換句話說就是,在有眾多同樣大小的文明社會同時存在的情況下,最理想的狀況就是,這些眾多的文明社會分別屬於不同的文明類型,因為只有這樣,才最有利於其中任意一個單獨的文明社會內部的三大社會系統力量之間的均衡。
讓我來舉例說明一下。假設現在世界上只有三個大小差不多的文明社會,並且都是同一種社會工具系統占統治地位的文明類型,例如都是行政型文明或市場型文明。那麼,當任何一個文明社會內部出現失衡的狀態時,也就是出現了某個社會系統的力量獨大的情況時,其它的弱勢系統極易被徹底消滅,或完全被同化「招安」。而且,當這個失衡的文明社會出現弊端時,人們會首先歸罪於那個弱勢系統,認為只有徹底消滅它才能根除弊端(這也就是人類歷史上不斷出現無政府主義思潮及消滅一切私有制的原因)。但假如不是這樣,而是三種共存的文明社會分屬不同的文明類型時,那麼,當其中的某一個文明類型因失衡而導致不可避免的弊端時,處於弱勢一方的社會系統就可以援引另兩個文明類型的例子來為自己辯護,並可得到另兩個文明社會自覺不自覺的支持,從而避免徹底被消滅的命運。而處於強勢一方的社會系統,也喪失了把一切罪過都歸於弱勢系統的理由。而從積極的角度說,某一類型的文明社會,當它失衡時,它都可以從另外兩個類型的文明社會身上吸取到或大或小的有益的借鑒。
以上說的有些過於抽象,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幾個具體的歷史事實。例如,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整個西方世界(市場類型的文明社會)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而此時,正是由於蘇聯(行政類型的文明社會)的存在及其相對欣欣向榮的現象,才促使西方思想界重視行政系統的作用,並為日後走上更多地發揮國家機器(相對弱勢的社會工具)對經濟的干預作用打下了基礎。同樣,當2008年由美國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西方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后,正是由於中國所表現出來的快速恢復,以及經濟上的相對欣欣向榮,不僅在實際上幫助了歐美國家(分工負責給它們)恢復經濟,而且也必然促使西方思想界進一步反思本類型文明社會的弊端,從而為今後的進一步改革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當然,反過來也一樣,當中國自從1840年開始和不同的文明類型——西方世界頻繁接觸后,才深刻反省到自身文明類型的缺陷,從而爆發了偉大的辛亥革命。進一步的,當前蘇聯和文革時期的中國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陷入長期的經濟停滯時,正是由於另一種文明類型——整個西方世界所表現出來的經濟科技的調整發展,才最終促使蘇聯和中國相繼走上了發展市場經濟(本文明中的弱勢社會系統)、從而使本文明內部各種社會系統相對均衡發展的改革之路。
最後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這裡我們所說的第三文明均衡原理,它的「強制性」作用,相對於第一文明均衡原理(社會工具內部不同定律、法則之間的均衡)和第二文明均衡原理(文明社會內部不同社會工具系統之間的均衡)是有差別的。總的來說,第三均衡原理的強制性作用要弱許多,它的作用也需要較長的時期段來呈現。換個角度來理解,我們也可以這樣說,第一文明均衡原理的實現,需要第二文明均衡原理的協助(否則,第一均衡原理的實現,難度要大許多);第二文明均衡原理的實現,需要第三文明均衡原理的協助(否則,第二均衡原理的實現,機率要小許多);進一步地,第三文明均衡原理的實現,則有賴於整個地球上自然環境多樣化的協助(否則,第三均衡原理實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同的自然環境對不同的社會工具的巨大影響,請參看前面第九章第六節)。
當然,從現實的歷史事實來考察,地球上的自然環境是豐富多彩的,其所孕育出的人類文明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而這種文明的多樣性促進了每個文明社會內部的和諧與均衡,可以說,現在已是有目共睹的了。
最後,為了簡明清楚起見,我把三大文明均衡原理的相關、相異之處列表如下:
名
稱 |
具 體 內
容 |
對人類的
強制性要求 |
與其它均衡原理 |
第一均衡
原
理 |
在一個社會工具系統的內部,不同定律不同法則之間要保持一種大致的均衡。 |
最強,類似於公律,必須實現。 |
與第二原理關係密切,對其有一定的依賴關係。 |
第二均衡
原
理 |
在一個文明社會的內部,不同的社會工具之間要保持一種大致的均衡。 |
次強,類似於定律,需盡最大努力實現。 |
與第三均衡原理關係密切,對其有一定的依賴關係。 |
第三均衡
原
理 |
在一群文明社會中,不同類型的文明之間要保持一種大致的均衡。 |
最弱,類似於法則,最好能實現。 |
與自然環境關係密切,對其有一定的依賴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