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文明社會原理(70)

作者:戎小捷  於 2018-3-7 22:2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哲學|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第六節  文明形態的轉化

    我們把文明社會分為不同的類型及不同的形態,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文明的類型及形態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歷史的發展,一旦造成一個文明社會所屬類型及形態的那些基本因素髮生了巨大、尤其是持久的變化,那麼,該文明的類型及形態也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在下面的討論中,我們把一個文明社會在形態方面發生的變化稱之為「量變」,而把在類型方面發生的變化稱之為「質變」。

    在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文明類型的轉化,這一節我們就來側重討論一下文明形態的轉化。我們先粗線條地來看一下西方文明中形態及類型轉化的例子。在西方歷史上,在中世紀中期,基督教會在社會中佔壓倒的優勢,可以說,社會形態大致為理俗811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中世紀晚期,量變開始發生,理俗811式逐漸變化為理俗622式,又繼而變化為理俗433式。而在宗教改革之後,則發生了質變,逐漸變為行政433式了,文明類型由理俗系統佔主導地位一變而為行政系統佔主導地位了。隨後,教權繼續衰落,行政系統(民族國家)持續上升,一度變成行政622式。后又逐漸穩定在行政433式。而在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后,市場交換系統的力量逐漸上升,最終佔到主導地位,整個西方文明逐漸變成了市場433式。接著,工業革命發生,隨著大工業的進一步發展,一度又變為市場622式。但隨著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的總爆發,行政系統和理念系統的力量再度上升,市場系統的力量則相對下降,最終變為市場433式,並一直穩定在這個大致比例上(除了在一戰、二戰時行政系統力量暫時居主導地位之外),一直到當代。

    我們再來更粗線條地看一下波斯—伊朗文明的例子。古波斯,大致是行政433式文明,后被外來的、強大的阿拉伯伊斯蘭文明同化,三大系統之間的關係起了質的變化,變為了理俗811式,到近代逐漸變為理俗622式。在巴列維國王時代,一度變化為理俗433式。後來爆發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三大系統比例再次變為理俗811式,一直延續至今。

我們再簡單看看一個子文明系統轉化的例子。在整個西方母文明內部,普魯士子文明可算一個獨特的例子。當整個西方文明已經基本變為市場類型時,普魯士還是行政系統佔據主導地位,大致為行政433式。這時(19世紀6080年代),普魯士國內市場的力量要求上升到主導地位,而行政系統的領袖(國王)又恰恰性格較弱,準備退讓,甚至已萌發了退位的念頭。就在這關鍵時刻(即:市場系統即將上升為主導力量時),行政系統中出現了一個性格堅毅的鐵血宰相俾斯麥,他巧妙地把普魯士推上向外統一、擴張的道路(戰爭之路),於是行政系統的力量不僅未降,反而上升,變為行政622式的格局。後由於德國在一戰中失敗,行政系統的力量急劇下降,一段時間內退出主導地位(魏瑪共和時期)。但隨著納粹的迅速崛起,行政系統再度佔據主導地位,並形成了行政811式的局面。最後,隨著二戰中的失敗,其社會三大系統的比例在強大外力的作用下,最終變為市場433式的狀態,一直至今。

    當然,文明社會形態轉化的例子,最典型的要屬當代的中國了。自1978年之後,中國行政811式的文明就開始逐漸向行政622式轉化,並進一步地,尤其是在東南沿海,由行政622式開始向行政433式發展。而隨著文明形態的轉化,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開始了一系列明顯的變化。私營經濟的出現和發展壯大自不必說,僅拿執政的共產黨的政策來看,從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系統的重要性在逐步上升;再拿憲法及其它法律來說,從完全的公有制到多種所有制並存再到《物權法》的正式出台,也標誌著市場系統的力量在逐步增強;從社會管理的方式來看,也在逐漸由事前監管向事後監管方法過渡,甚至開始提出了「服務型政府」的口號(服務於市場經濟),等等。總之,儘管行政系統在社會中依然佔據著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但整個社會的文明形態確實發生了巨大的轉化,並影響到了社會的方方面面。

不過,有一種情況需要說明,即,有時某個國家發生了較大的、較明顯的變化,但其文明的形態並沒有發生轉化。或者說,它的文明形態只是進行了一些微調,而並沒有發生樣式的轉變。例如當代的英國,在二戰後工黨執政,推行了一系列國有化措施,組建了許多國營公司,行政系統的力量有所加強。後來撒切爾夫人上台,又推行私有化,解散了大量國有公司,等等。不論是工黨執政時期,還是撒切爾保守黨執政時期,從總體來看,英國始終屬於市場433式的文明形態,並沒有發生根本的、樣式上的形態轉化。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一般來說,文明形態的轉化採取的是漸進的方式(改良的方式),例如從811式先轉化為622式,穩定一段時期后,再進一步轉化為433式。但有時也會有例外情況發生,例如,從811式形態一下跳到433式形態。那麼,當這種跳躍式的轉化發生時,整個社會必會產生劇烈的動蕩,這種動蕩有時會和文明類型轉變(革命)產生的動蕩類似。文明形態逐漸轉化的例子如當代中國,文明形態急劇轉化的例子如前蘇聯。當代中國在「轉形」時沒有發生大的、較長期的動蕩,而前蘇聯在「轉形」時,則發生了大的、較長期的動蕩。

 

 

附:強勢社會系統對弱勢社會系統的巨大影響

在本章的最後,需要請讀者進一步注意的是,一旦某個社會系統在某個文明社會中因為某種原因而佔據了絕對優勢的、甚至壓倒優勢的地位,那麼,出於其本系統自身的生存、發展的本能,或者說出於其自我肯定的本能,它就會對另兩個社會系統自覺不自覺地採取壓抑措施,使其更不易發育成長起來。這就像在一個繁茂的巨樹遮蔽下,后栽的小樹不易正常發育成長一樣。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簡單來說,在超強社會系統的長期打壓下,處於弱勢地位的社會系統,出於生存的本能,不得不採取一些在正常情況下不會採取的措施,從而顯示出一種另類的、畸形的發展特徵。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的例子。在中國,由於長期都是行政系統佔據絕對優勢的地位,迫使市場系統中那些本來應該處於自由競爭地位的各個商家,不去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去創新產品、降低成本,而是個個都想方設法、削尖了腦袋去巴結行政系統中的人物,搞所謂的「關係」,並利用這種和政府的特殊關係來獲得超過同行競爭對手的利潤。而政府中人也樂得這種事情的發生,送上門來的東西不要白不要。但這種情形如果成了常態,整個市場系統的發展也就改變了路徑。例如,本來是長期的自由競爭才能最終導致壟斷,現在卻變成了一下子就在某個行業中造成了壟斷,這個壟斷由於有政府的支持而得不到限制,從而由壟斷迅速導向腐敗、低效。整個市場系統沒有呈現出市場競爭的活力,反而具有了行政系統的特點:先壟斷,然後再慢慢衰敗。也就是說,在強勢行政系統的影響下,市場系統也具有了某種行政系統的性格。(實際上,在行政強勢的影響下,理念系統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具有某種行政特徵。)

    我們再來看一下當代的歐美在市場系統占強勢的情形下,行政系統又發展出了怎樣的畸形性格。在市場占強勢的國家中,行政系統處於「僕人」的地位。既然是僕人,就要為主人儘可能地多幹事,儘可能地少拿錢。這樣一來難免就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況,就是幹了許多事,卻只拿到一點錢,根本就不夠開銷用的。既然處於弱勢地位,開源(徵稅)不易,節流(減少公共福利開支),又做不到,唯一的出路就是借債了。於是我們經常看到,歐美一些政府債台高築,甚至引發主權債務危機,政府就像公司那樣宣告破產(在行政系統占強勢的國家,政府決不可能破產,它可以強征,也可以沒收)。而且,受到社會上占強勢的市場系統中某些合法行為的影響,處於弱勢的行政系統中也會出現類似的、原本在行政機構中絕對不會出現的現象。例如,市場系統中大量存在的罷工行為(達不成合約條件下必然出現的一種自然的、合法現象),也或多或少地傳染了行政系統,以致在西方的政府中,我們會看到政府職員的罷工現象,甚至警察的罷工現象。而我們知道,罷工(不服從命令)是和最高行政公律相違背的。

    同樣,在理俗系統占絕對強勢的國家中,市場系統和行政系統也先後具有了某些理俗系統的性格特徵。在市場系統中,不是什麼能賺錢就幹什麼,而是什麼既符合理俗觀念又能賺錢,才幹什麼。如果違背了理俗觀念,就要想方設法暗地裡繞過去才行。而行政系統,我們知道,原本是國家安全考慮放在第一位的,但染上理俗系統的性格后,也便會做出不顧安全而只為「真理」的事情。當代最典型的當屬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權。美國「911事件后,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寧肯失去整個國家,也不願意向美國交出本拉登一個人。(與之相對照,行政佔優的中國南宋王朝,可以毫不遲疑地犧牲掉一個岳飛來滿足強勢金朝的要求。)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在一個非均衡形態的文明中,不僅弱勢社會系統要染上強勢社會系統的某些性格,而且,強勢社會系統也會由於制衡力量的缺位而使自己出現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負面性格。例如,在上世紀斯大林時期的蘇聯和毛澤東時期的中國,由於只有一個行政系統,就造成了行政上失意的高官們下台後無處可去(不能像在一個均衡的文明中那樣,失意的政界人物可以自然地進入市場系統或理念系統去開闢另一個新天地),於是,要麼自殺,要麼外逃,要麼入監。由此反過來又造成了行政系統內部黨爭、派爭的嚴酷性,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就像漫長的中國歷史中反覆出現的那樣。同樣,在市場系統占絕對優勢的長期文藝復興時期的某些城邦中,由於長期佔據了壟斷地位的銀行家族力量過於強大,又不像現在的西方有政府出面去限制壟斷,這就逼得與其競爭的其他銀行家族採取最原始的暗殺手段來進行競爭了(例如對美第奇家族的暗殺行為)。當然,在理俗系統占強勢的文明中,教派之間的衝突缺乏有力的第三方的出面調停,往往更走極端,這一點我們就不用多說了。總之,在非均衡的文明中,不僅弱勢系統不得不具有強勢系統的某些性格,而且強勢系統自身,或者出現一些本不該具有的負面性格,或者原本具有的負面性格由於缺少制衡而被進一步放大。由此,我們也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一個文明社會均衡狀態的必要。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22: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