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社會趨勢
社會趨勢指的是一種明確能夠給社會帶來巨大改變的趨勢。在迄今為止有記載的幾千年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次大的社會趨勢的演進,分別是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統一中國和20世紀中共奪取政權。
社會趨勢與政治趨勢這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社會趨勢的範圍要大於政治趨勢,社會趨勢必然包括政治趨勢,而政治趨勢卻未必包含社會趨勢。比如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出現過多次的改朝換代,絕大多數的改朝換代都是在同一個政治經濟環境下政治集團的更換。社會趨勢的演進則是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都會發生大的改變。
社會趨勢的產生和演進源自於圍繞著當時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展相關的社會狀態,所產生的人們普遍的社會需求,這種需求是推動社會趨勢演進的最主要的動力源泉。
第一次中國社會趨勢演進的社會需求是: 結束當時中國社會幾百年來延續不斷的戰亂,實現社會持久和平的社會普遍要求。最終這一要求以當時強大的秦王朝掃平六國統一中國實現大一統而得以實現。這同時給出了一條基本的社會規律或法則,就是在戰爭非常普遍的時代,只有通過戰爭才能最終結束戰爭。社會和平必須以強大的軍事實力作為保障。
戰爭本質上是社會組織之間的激烈競爭,這個社會組織可以來自於不同地區,國家,民族,文化,宗教,宗族,黨派等,競爭的目的主要來自於權力和利益。戰爭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當人們為了實現自身生存與發展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同時整個社會對於大規模暴力沒有約束手段,社會中的一些勢力就會自行通過暴力手段來達成自己的需求,這就會導致戰爭。
第二次中國社會趨勢演進的社會需求是: 中國在經歷了19世紀從鴉片戰爭開始,西方歐洲列強的強烈衝擊之後,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個方面的落後腐朽在全世界面前顯露無遺,整個社會具有強烈的向西方歐洲列強學習,跟上世界發展步伐的要求。
中國第一次社會趨勢的形成,源自於當時中國社會幾百年來不斷的由於王權戰爭所導致的社會危機,人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進行的長期的醞釀與積累。王權戰爭來自於王權競爭,最終的解決之道是產生最強大的王權。中國第一次社會趨勢的演進,時間漫長,準備充分,秦王朝的最終勝出完全是自然演進的結果。
中國第二次社會趨勢的形成時間只有幾十年,與第一次社會趨勢的形成相比相當短暫,完全是倉促應戰。但是第二次社會趨勢的影響要大於第一次,這主要是因為先進歐洲文明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19世紀的歐洲在經歷了文藝復興,大航海時代,啟蒙運動,工業革命之後,就好像初升的朝陽,以英國和法國為首對廣大世界的落後地區發起了貿易,宗教和殖民攻勢,面對落後的世界幾乎所向無敵。
當時中國的清王朝,從1840年跟英國打的鴉片戰爭開始,到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60年間與歐洲列強和日本主要進行了5場都沒有打贏的戰爭。此時的中國統治集團和知識階層突然發現,今天的對手與以往相比有著很大的不同,今天的對手具有更高的社會發展水平,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率以及強大的工業實力。經過與他們的較量,中國的天朝上國被打成了積貧積弱。這對一直自詡為天朝上國的中國統治集團和知識階層產生了極大的挑戰,也在不斷喚醒廣大的中國民眾,所謂的天朝上國不過是一場夢,這場夢正在被更先進的西方列強給打碎。
從20世紀開始,中國社會向西方學習的觀念在不斷推進,清王朝滅亡以後,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軍事各個領域新舊更替的社會洪流在不斷展開 ,直到1949年中共奪取政權,打開了嶄新的歷史畫卷。
中國第一次社會趨勢演進的主題是和平,第二次社會趨勢演進的主題是進步。